雅心原创:互相心疼彼此吧不管娑婆世界如何
(2019-07-29 11:06:40)分类: 婚恋关系 |
我一直有个状态不曾具体分享出来:看到很多人在苦中,会时不时特别哀伤。
我知道,在娱乐至死的年代,这不合时宜。
对于一个成熟的社会人,常常处于哀伤里,是很不强大,很脆弱的表现,一个成熟的中年男人,应该是坚硬的,世故的,洞察事物本质,对这世界可以八风不动的人,可是我听得越多,越脆弱,越容易被触动,常常会关上话筒,默默叹息和哀伤,这同样不合时宜。
况且还是一个无实权无金钱无势力的中年油腻大叔,谁又会在乎一个人的哀伤?
而且是不关乎自己一亩三分地的哀伤。
这不仅不合时宜,更是有点荒谬不正常。
就像聆听今晚的参与者朋友,其实内容并不怎么惊心动魄,要是比惨,她的事情虽然让人阵阵难受,却并非最惨的一位。
可是节目一开始的一声长叹,那是来自生命深层的难过无力才有的叹息,就像一根纤细的草根,触动着灵敏的耳膜,在节目一开始就让我的心开始醒着,又像风中的风铃,叮叮当当地响个不停,让我一下子哀伤起来。
她无数次往返医院,只为了一个孩子的到来;
三次试管婴儿的过程,从第一次的满怀信心,到第二次的放下期待,第三次成功后,又流产,让她在节目中失声痛哭,叹息连连.....
这期间她的身体要忍受的痛苦,不经历,是无法感同身受,而心理上的折磨和痛苦,更是让她无比无力茫然和无助。
第一年和医院签订的合约三次的试管婴儿的合同已经结束,虽然还有一管冷冻在医院,可是她真的不想旧疤再添新伤,而老公的回应,让我更是哀伤:
必须要再接着做试管。
而且老公的态度是很生气,很生气,以至于她都不敢再表达自己,哪怕自己的内在有个声音告诉自己:不要再去医院了,再去,你会没命的!
这其实是夫妻之间的一个常态:在某一件事情上,彼此对立,看不到彼此,无法彼此疼爱。
就像:
明明这样的话语出口,就会伤害到对方,还是会口不择言;
明明知道这样的行为会让对方很难受,可是还会去做;
明明知道自己这里需要爱,却又推开别人;
明明很需要,却装作无所谓;
明明很渴望,却不说,让对方来猜,猜不出来就生气;
明明无数次只有是非对错的互动,将关系弄得越来越紧张,却愚蠢到从不反思觉察;
明明对方很难受,可是依然在那里讲道理,却不知道也没能力做情感的链接;
明明知道自己错了,却从不道歉;
明明知道这里有爱,却从不表达,可是心里一不舒服,就开始负面评判别人;
明明每个人都值得去尊重呵护和爱,可是却在言行里,没有半点爱的气息散发出来。
如果都这样互相伤害,互相对抗,互相指责,互相埋怨,互相不满,互相嫌弃,互相过度保护自己,那么活着就是来受罪来受苦的!
那么那么多的罪,那么多的苦,来到我们的生命里,来到红尘世界里,那么还有什么理由去抗拒去规避呢?
想起伊丽莎白泰勒的一本书,内容并不是那么好,但是这本书的扉页上有一句话,说出了娑婆世界的一个真相:这个世界上只有意中人,那就是缺爱的人!
我们都缺爱,知道吗?
真的,这个缺的很多很多。
我们都是那一个缺爱很多的人,也都是需要很多很多爱的人。
我在百度里去搜索“每天的健康营养餐”:文字加上早中晚的食谱,还有很多的图片,里面非常详细的说明,从医学的,从身体需要的角度的,从营养学的,从年龄段上的细分... 林林总总,一共十个页面,丰富多样,清楚明白!
而我搜索“每天的心理健康营养餐”,与之沾边的不超过五个内容,其中真正符合我说到的心理健康营养餐是有两个:
2006《青年科学》2006年 第1期上的《心理健康营养素》以及《营养和心理健康》的文档。
所以即使在资讯如此发达的现在,想要找寻心理健康营养,并不多见!
身体确实需要那么多的肉鱼青菜等各种搭配,保证身体的健康,可是我们红尘生命内在的精神实体呢?
TA需要什么?
需要慈悲:
就是爱众生并给予快乐,称为慈;能对别人的苦同感,继而生出怜悯别人之心,并愿意拔除其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
佛陀就是以众生苦为己苦之同心同感状态,并且用这种状态生发出来的怜悯,悲心广大无尽,覆盖所有。
需要懂得:
懂得是无论境况如何,对方的言行怎样不合常理,你都愿意去深度理解和接纳对方,信任对方,看得到对方生命的状态。
需要接纳:
对于和红尘自己不一样的人事物,和自己信念系统不一样的一切,抱持着合一的态度去容纳,然后去觉察,去做出生命的反应。
需要理解:
站在自己的角度,却不局限自己的立场,愿意敞开,去拥抱左右的不同和差异。
需要允许:
对于自己和别人发自内心的言行,符合生命渴望的需要,满足生命需要的内在和外在的人事物,只要不违法犯罪伤害别人和自己的前提下的允许。
需要包容:
包容的本质是合一,而且是出自于自己这里,拥抱外界的狭隘、局限、不同、迥异、所谓的错误、麻烦等。
需要爱:
爱是一种生命对于生命的深度关切,它不以是非对错为基点,而是深度的互相理解看到之后的纯度高的“粘液”。
.............................................
以上都是滋养红尘生命相对应的精神实体的样态。
止于需要多少,怎么搭配,实际上每天都不能少,在娑婆世界的大大小小的人事物的互动之中,只要有能力运作出来这些营养素,是可以随时呈现并且享用的!
如果在关系里,能运作出越来越多的心理健康营养素,那当然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我们总是太专注于事情的解决,而忽视了内在生命需要的营养素;也总是太聚焦于是非对错的互动,却抬不擅长内在生命营养的运作!
就像村上春树在耶路撒冷领奖的时候,说过一句话:
“若要在高耸的坚墙与以卵击石的鸡蛋之间作选择,我永远会选择站在鸡蛋那一边。”
事情,是高墙;
是非对错是高墙;
头脑固有模式是高墙;
各种僵化的原则道德观念道理等都是高墙;
而慈悲爱懂得接纳允许包容和爱即是那似乎“不堪一击”的鸡蛋。
愿我们内在都有这样的鸡蛋,而且原来越多这样的鸡蛋,该有多好,那一个个浑圆柔嫩的美味的鸡蛋上面的都写着:慈悲、接纳、允许、宽容、允许、包容、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