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雅心原创:请完整看到自己

(2019-07-01 22:35:03)
标签:

教育

分类: 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请完整评价你自己,和请完整看到你自己,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

 

评价,就有评价的系统、评价原则、评价标准,也就是说,在被评价的对象之外,有一个来评价的尺子存在。

 

那么就出现一个问题:

 

是评价的对象最重要,还是尺子最重要?

 

就评价而言,肯定是尺子是最重要的,它是远远大于被评价的生命的,被评价的生命只是被衡量的对象而已,符合,就怎样,不符合,就又怎样。

 

这个评价系统(包含了评判标准评判主体和被评判的对象)在现实层面,司空见惯,而且我们会视作理所当然。

 

可是对于生命,对于亲密关系,除了评价,止于评价,就大事不好。

 

为什么呢?

 

这让我想起一个寓言故事,大家看看一定感同身受:

 

一个国王用大量的黄金,打造了一张黄金床,床上镶满了名贵珠宝。

 

这张床如此名贵,所以国王要确立一个合乎全国人民尺寸的标准长度。于是他量了全国所有成年人的身高,再除以全国人口的总数,得到了全国身高的平均值。按照这个平均值,打造了这张床。

 

每天晚上国王一定要请一位大臣或百姓睡上这张名贵的床。如果他太高,躺不下,国王就会叫一个刀斧手量量这个人的身高,然后用斧头砍去多余的长度,好让他能刚好躺在床上。假如躺下的人身高不够,国王也会叫出两个大力士,一个人拉住他的肩膀,一个人拉住他的双脚,用力向外拉,将这个人刚好拉到这张床的长度。一定要让躺在床上的人符合床的长度,是国王每天一定要做的事。看到这里,你一定觉得这个国王是个神经病加残忍无比的暴君!

 

事实是在我们每个人心里,也有一张甚至好几张如此名贵而又标准的床,有时候会不自觉将别人放上去衡量,特别是在结交朋友的时候,或者谈恋爱的时候,我们就用这样的在一张床的尺寸在衡量。

 

有时候躺在那张床上的就是我们自己。

 

有时候你会觉得自己太高,而把你自己砍下一节:有时候又会因自己太矮而抬起脚尖,挺起胸膛,让自己感觉高一点,尽力去接近那张床的尺寸。

 

所以从这角度上看,所有我们对上面那国王的感觉和形容词,都可以加在我们自己身上,因为我们常常是用同样的方式在对待自己。

 

评价自己,评价标准大于生命本身的时候,就是对生命的戕害,这个是毋庸置疑的。

 

君不见昨晚参与者朋友对自己的评价总体上是不够好,甚至是强烈否定自己——就是那张黄金床上,自己总是不达标,够不着那张床的尺寸!

 

我们多少人在自己,别人和外界的那一张张床,是达标的?

 

多少自卑的人,就有多少达不到那张床的尺寸的人,我们自己在内在是怎么拼命拉长自己的双腿和双肩,多少人在内在被折磨得奄奄一息?!

 

评价自己就包含了两个方面:

 

评价的标准,评价系统,是评价本体,评价的对象,就是大大小小的事情和事情里那个红尘生命——事情不成功,所以你很失败。

 

怎么改变呢?

 

需要我们从评价自己,走向看到自己

 

在红尘生活层面,看到是指:借助大大小小的事情,从小到大的经历,红尘里学习生活工作情感等各个层面,去呈现出其中的那个红尘生命;并启用一个生命最本然和纯然的感受去“反应”那个呈现出来的红尘生命。

 

所以看到,就包含了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要从生活的各个层面,去呈现出其中的那个对象(自己或者他人)。

 

拿昨晚参与者来说:

 

评判自己就是:“那段时间在面对工作上惶恐不安,不断担心怀疑自己做不好,担心自己的公开课会讲得非常失败。

 

其中怀疑自己做不好,担心自己的公开课会失败,就是评价自己,觉得自己不够好的评判。

 

拿下面的文字,我们来看呈现自己:

 

“刚刚参加工作头一两个月,面临着连续的公开课,自己出现的很大的反应,一个是自己身体出现很大的恶心症状,一想到自己要讲公开课就不停地恶心,干呕,控制不住的那一种,那段时间在面对工作上惶恐不安,不断担心怀疑自己做不好,担心自己的公开课会讲得非常失败。

 

后来自己经过很很长时间精心的准备,公开课上得还非常的好,同事领导对我还非常的认可。”

 

呈现了一个因为对自己不够好的评判,继而压力特别大,身体都出现了明显的躯体反应,承受了特别大压力的红尘生命;

 

一个不断对自己负面评价怀疑自己做不好会失败的惴惴不安精神紧张的红尘生命;

 

一个带着巨大持续压力依然能长时间专注精心准备课程的红尘生命;

 

一个最后带着那么大鸭梨和身体反应却能最终成功授课的年轻生命;

 

一个带着紧张焦虑坚持认真准备最终得到领导同事一致好评的红尘生命。

 

这是呈现,从那些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和那段时间的经历中呈现出来的那个红尘生命。

 

然后第二是反应:谁反应谁?

 

反应的本体是最本真最纯然的生命体,就是我们常说的生命本源自己,即空性慈悲懂得接纳允许的生命能量体,反应的对象,就是呈现出来的那个红尘生命。

 

所以本体不是前面所说到的那个一脑袋的标准原则条件的头脑固有模式下的评判我。

 

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本体,看起来只是两个不同的东西,其实是完全不属于两个空间的存在。

 

评判我是属于头脑固有模式下的,是头脑我的一部分;而后者是心灵空间能量体自己,那里是没有分析评判思维运作的。

 

第三是如何做反应?

 

这个反应就是生命本源的感受,纯然干净简单能量体看见红尘生命之后的必然回应,是深刻的,完整的,立体的,不走样的反应。

 

这个反应和回应,没有分析判断思维评价,只是感受。

 

那昨晚参与者朋友说:

 

呈现了一个因为对自己不够好的评判,继而压力特别大,身体都出现了明显的躯体反应,承受了特别大压力的红尘生命;

 

生命本源自己对这个呈现出来的红尘生命是什么感受呢?

 

心疼。

 

一个不断对自己负面评价怀疑自己做不好会失败的惴惴不安精神紧张的红尘生命;

 

生命本源自己对这个呈现出来的红尘生命是什么感受呢?

 

心疼。

 

一个带着巨大持续压力依然能长时间专注精心准备课程的红尘生命;

 

生命本源自己对这个呈现出来的红尘生命是什么感受呢?

 

欣赏,喜欢,赞赏等。

 

一个最后带着那么大鸭梨和身体反应却能最终成功授课的年轻生命;

 

生命本源自己对这个呈现出来的红尘生命是什么感受呢?

 

欣喜,开心等。

 

一个带着紧张焦虑坚持认真准备最终得到领导同事一致好评的红尘生命。

 

生命本源自己对这个呈现出来的红尘生命是什么感受呢?

 

开心,赞赏等。

 

这是呈现,从那些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和那段时间的经历中呈现出来的那个红尘生命。

 

生命本源自己对这个过程中完整呈现出来的红尘生命是什么感受呢?

 

心疼,喜欢,爱,赞赏。

 

于是这个本体对红尘生命的看到就是:对这个过程中的呈现出来的那个红尘生命,是接纳、心疼、开心、欣赏、喜欢和赞赏的!

 

再对比之前评价出来的那个一无是处总是不够好不够优秀的那个自己,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不觉得自己是个很优秀的人”。

 

简直就是截然相反,云泥之别!

 

其中的原因就在于:

 

评价来自标准、原则、观念和要求,往往普遍是高于存在于头脑,或者干脆是脱离人存在的,所以生命在标准面前是小的,弱的,低的。

 

所以常常只看到糟糕不好的自己,而看不到整体完整立体的红尘自己,是很多红尘生命痛苦的因素之一。

 

“看到”,是摒弃头脑固有模式的判断,睁开心眼,从生命的过往和经历之中去呈现如实的红尘自己,再去理解、接纳和感受之后,指向红尘生命本身的本然回应。

 

看到整体如是的自己,是很多人一辈子都没做过的功课。

 

所以我们常常迷失在评价系统的世界里,自卑一辈子,郁郁寡欢一辈子,看不到自己,找不到自己,也活不出来自己!

 

因“怀疑自己”、否定自己带来的超越自己,和肯定自己赞美自己带来的力量,我深爱后者,因为前者是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的折腾,后者是和生命本来的样子保持一致的必然结果,不用过分用力就能得到的美好。

 

愿你我都能看到如是的红尘自己,并且接纳赞美深爱那个一路承担一路努力的了不起的自己,就像一颗宝珠一直放射出璀璨光芒的自己!

 

你看得见这样的自己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