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心原创:姐姐我只是要一个承认
(2019-06-18 20:44:25)
标签:
情感 |
分类: 原生家庭关系 |
家境贫寒,是个让人很哀伤很难熬的存在。
如果再加上父亲早走,只剩母亲带着四个年幼的孩子生活,会是怎样的境况?
我们在这里不是比惨,而是只需要安静去感受这样的家庭。
无论是感受那个年轻再也没嫁的妈妈,还是去感受一个比一个小的四个孩子,你会感受到什么?
艰难,对吧?
再继续感受一下艰难的境况里,(一天三顿饭是否可以保障),还有四个孩子读书上学费用,人情往来,衣食住行......一天天的日子会怎么过?
难过,对吧?
把你放入到那艰难的日子里,带着难过一天天过,这对于有血有肉有感受有想法能敏锐觉知的红尘生命来说,一天天这样的日子,需要你睁眼时过,闭眼时过,逃无可逃,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天身在其中,你会怎样?
所以不要去感谢贫穷。贫穷从来,自始至终,都不是什么好事,它会让生命觉得“呼吸困难”!
是的,就是那种每天呼吸不畅随时可能会出问题的那种感觉,贫穷带给生命的不安全、担心、害怕和恐惧,是实实在在的,就像你一睁眼会看到它在你的眼前,你闭眼一呼吸,满嘴都是贫穷不堪的苦涩味道,是你想避又避不开的。
所以也不要去美化苦难。苦难从来,自始至终,也都不是什么好事,它会让你觉得活着生存下来都很艰难。
这种艰难可以难到你很多次想放弃活,把最宝贵最难得的活生生的生命都要放弃,那些苦难不是人臆想出来的,就是生活本身的内容,如同空气一样的存在,你只要呼吸,都能碰到它,无处可逃,还要一口口将苦难咽下去,不发出一点声响。
昨晚参与者早早出来工作,一边埋头赚钱,一边心里时刻记挂着那个苦难的家,也望向妈妈,弟弟妹妹结婚,她会第一时间站在妈妈的身边,根据妈妈的需求去行动去承担,她不想让内心早已沧桑的妈妈操心为难,这是她对母亲的爱。
还有姐姐考上师范离家读书,她那时候就在外打工,每次都会把发下来的方便面积攒着,然后给姐姐带去。姐姐上学,家里是没有钱给姐姐做生活费的,她都难以想象姐姐的一日三餐是怎么安排的。
爸爸的离世的那一刻,她敏锐感觉到妈妈的(放弃,心灰意冷还有绝望),小小的她看在眼里,疼在心头,主动默默去做很多事,主动去承担很多事情,就是不想妈妈真的哪一天撒手不管一走了之,也不想够苦的妈妈再去承受更多的苦,小小的她内在的生命语言就是“妈妈别放弃,还有我”——这往往是愿意承担的孩子内在对妈妈的心声,也是一个年幼的孩子能做到的对这个家庭的爱,对妈妈的爱。
上面的描述,可以清晰看到一个女儿所做的移动——在爸爸早走,姐姐十多岁出去读书后,她来到姐姐的位置,带着弟弟妹妹一起来支撑艰难的妈妈,来到了妈妈的身边的移动;同时年幼的她出去打工,也在尽可能支持一下离家在外求学同样艰难的姐姐,来到“姐姐”的位置,去尽可能资助另外的姊妹读书求学。
贫穷和苦难让生命做出了选择,在原生家庭的系统内,让昨晚参与者从妹妹的位置,来到了姐姐的位置,去做了几年老大的位置,对妈妈是尽力支撑,对姊妹是尽力承担。
如果姐姐没那么早外出求学,站在那个位置的十有八九是姐姐,去承担落在她身上的重担,有好几年都是昨晚参与者代替了姐姐,站在姐姐的位置上去活。
其实这样的移位,在很多家庭里都曾经发生过——特别是贫穷的家庭,贫穷让父母疲惫不堪,总有一个孩子会“脱颖而出”,站在离父母最近的位置去承担,支撑着父母一起走过最难的日子;或者有的孩子突然就变得特别懂事,超乎年龄的老成,完全移位到和父母一起,看向同一个方向,用辍学打工去表达和父母同甘共苦;或者用非常优秀的成绩,点燃父母在最艰难日子的希望;有的孩子特别懂得父母的情绪和感受,会变成全家的开心果,负责逗笑父母,让愁眉苦脸的父母绽放笑脸......而有的孩子一人甚至可以身兼以上几个功能。
贫穷和苦难,只是一把坚硬冰冷的刀,每个生命在它这里做出了选择,呈现了生命真实的样子。
姐姐成家后在她看来似乎有意无意和原生家庭成员保持了一点距离,没有想象中的亲密,这让她有些伤感和不舒服。
伤感的是同样在苦水泡大的,做姐姐的应该和自己一样对这个家对姊妹有相同深刻的懂得理解和支持,而姐姐呈现出来的似乎只是更多把精力时间放在自己的新家庭和工作上。
不舒服的是姐姐似乎毕业后也没有回到姐姐的位置去做姐姐,自己内心的“想做妹妹,想让姐姐站在她的位置”,这是顶替老大的妹妹生命最自然的各归其位的渴望。
而这个越位的妹妹在姐姐的位置,真的让她有点受不了,以至于在找到自己老公时候,她内在最清晰的生命语言是“我就想在你这里停留,休息一下”,这是很多苦苦支撑的孩子找到另一半之后最深切的生命语言。
当老大过早离开自己的位置,姊妹之中一定会有一个出现去陪伴父母支撑这个家,照顾其他人,一方面是这个孩子的心甘情愿,另一方面这孩子内在一定会有深深被支持的渴望和回位做自己的渴望。
那种渴望还包括让那个姐姐能看到自己和承认这个妹妹真的也承担了不少:
有时候自己付出了很多,都是心甘情愿的,可是在亲密的关系里,还是希望家里人能够看到并承认自己所有的付出和承担,所有的煎熬和不易。
这并不是依赖和讨好,更不是弱小和脆弱,反而是在渴望如是的生命被身边人看到和承认。
这是所有受苦的生命应得的尊重。
这个要求一点也不过分。
只是我不清楚姐姐是否能有勇气去做这样的一个动作:真的看到妹妹的辛苦不易,因为这样的承认和看到,本身并不难,这是一个事实,如同自己经历的那些难一样,自己所经历的和承受的,并不比妹妹少半分,难就难在要去承认和看到,就是要经历一次将之前的痛苦和难受重新去感受一番!而这个,并非易事!
而我们从这些过往和渴望里,可以看到有一个特别想轻松自在,渴望得到支撑的生命,借此我们可以回到自身,去真正聆听那个苦苦支撑的女孩的心声,去真正懂得这个女孩所做的一切,而不再借用伤感和不舒服来“要求”姐姐,因为姐姐那里其实早就做了选择。
姐姐读师范的几年,是没有生活费用的,靠着自己兼职做家教支持自己,毕业时差的学费都还是妹妹自己找舅舅借的,这个姐姐在学校是怎么度过的,一日三餐的安排是怎样,其实谁都没问过,因为即使问了,也是解决不了的难题——人处在同样的困境之中的时候,反而会变得沉默不语,是因为都知道困境是怎样的,不说,反而是最直接的懂得。
姐姐毕业成家后,反而和原生家庭有点距离,其中缘由,妹妹其实可以和姐姐聊聊澄清一下,其实我想妹妹并非是要姐姐和她一样,只是希望姐姐内在是和家里保持深度的连接,这样的深度连接自己和家里人能感觉得到,姐姐和自己和家里是一起的!
其实回头看姐姐这样看似的保持距离,何尝不是一种慈悲?
经历过“穷苦”的一家人,有时候用疏离和无言,来表达对穷苦的本能隔离,也是在表达内在都懂的心疼。
我见了太多穷困艰难的家庭,聚在一起,真的都没有多少话语,那种熟络并不多见,反而都是默默用行动在表达,因为有时候那种深入骨髓的苦,反而让人难以去说。
受苦很多的人,反而很少说苦,因为那些苦已经是生命的一部分,无法说,也不必说,一说,整个生命都会疼痛。
正如那个承担了很多的妹妹,长大后成家后的远离妈妈,也不是疏远,只是在表达回位做孩子,做自己;疏离隔离的不是亲情,而是随着亲情而一起经历的苦;也只是表达不想再去经历那么多的苦,这样的疏离,不就是那个看上去疏离原生家庭的姐姐?
红尘自己,怎么去靠近,怎么去理解,怎么去看到,都不够!因为这个自己,其实就是天下所有的生命——从你这里出发,你会遇见所有的人;遇见再多的人,终究只会遇见你自己!自己内在的心事,终究是自己的,所有面对和转化,就都要自己亲手收拾才好。
所以,穷、苦和难,从来都不是好的,不值得赞美,真正值得赞美的是那些在苦水泡大,在贫穷里浸泡,在难里硬撑着的那些生命,他们才是真正了不起的生命。
贫穷和苦难是一个存在,它的出现让生命做出选择和移动,来自爱的移动总是让人热泪盈眶,而非爱的移动,总是让人更痛苦。
我们要赞美的反而是那些在贫穷和苦难里,第一时间选择为爱承担,为爱移动的生命,不然,我们拿什么去爱这些了不起的生命呢?
同时,借助“苦”和“难”,去看到自己和身边家人的了不起、坚强、承担、无数次想放弃后的不放弃等,去拥有生命内在的慈悲懂得和爱,去用它们链接彼此深爱彼此,这是最值得去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