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雅心原创:和当下在一起

(2019-04-12 23:29:22)
标签:

教育

分类: 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活在当下,被很多人当做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神奇咒语念之用之。


那么活在当下是针对什么现象而言?


就是针对没有活在当下的现象,简而言之就是你人在此刻,可是你的头脑固有模式让你活在过去或者未来,唯独没有当下的此时此刻。


比如:


你在吃饭,你的嘴在重复着咀嚼的动作,可是你在思考你怎样和领导沟通你的方案。


你活在未来。


她在地铁上,可是一直紧锁眉头在思索刚才和孩子的冲突,以至于过了站,却毫无觉知。


她活在过去。


 

就像昨晚参与者也说到的一个细节:“上厕所时,一大早人感觉还有些放松,但我站在那里脑袋就开始不停的想,往工作方面想,那种急促,就是想一些没有解决的问题,一开始还意识的到,后来脑袋就开始不停的想。


为什么会出现没有活在当下的现象呢?


因为上面例子中的”“和昨晚参与者都在思考各自其他最重要的问题,而没有和当下时刻的人事物在一起,思考问题常常让我们每个红尘生命一瞬间不是活在过去,就是活在未来!


我并非说思考问题本身是错的,也并非说思考问题导致了红尘生命脱离了每个当下。


因为在当下的时刻,在临在的时刻,头脑也是在思考问题的,头脑也是在运作的。


区别就在于:前者是让红尘生命掉进问题里面,问题大于红尘生命,思考问题的时候断掉了和当下的链接,红尘生命是失去觉察的;后者是你非常专注于你此时此刻此地的人事物,同时也在思考问题,思考问题只是你专注状态的一个步骤,一个环节,并不是唯一的运作,同时你的整个生命是专注于聚焦于此时此刻此地的人事物,你的整个生命是运作的载体,头脑只是生命运作中的那一个如是应有的部分,还有你的神,你的觉察,你的专注,你的观察,你的心,你的和平(包括愤怒的和平、哀伤的和平、痛苦的和平,和平也是丰富的样貌,而不仅仅是最常见的安静的悦纳和平静的链接两者的合体)你的灵动,你的敏锐...都在一起运作。


所以不在当下的状态就是:失去了和此时此地此刻的链接,脱离了此时此刻此地,让问题成为唯一的主宰,红尘生命进入了“问题”的监狱。


而活在当下就是:生命和此时此地此刻临在,生命的整体在运作,而不仅仅是头脑在运作,同时各自又是TA本身。


另外,当你不在当下的时候,你失去了和此时此地此刻的链接,所以你只能依凭头脑在失去和当下连接前得到的有限的信息,进行思考分析判断联想,然后想出办法,去解决问题,所以常常会出现在你看来很聪明的人却做出了蠢事的现象,很聪明的人却得出离真相很远的错误判断的常态,于是误解产生,隔阂出现,对抗升级,矛盾不断!


而当你在当下的时刻,因为生命是和此时此刻此地的人事物在一起,你和所有的此时此刻此地的一切临在,于是你和外界一切是一个整体,而不是你是你,对方是对方的分离状态,外界人事物的一切静止和变动,都在你这里同时呈现,因为你和外界的一切是整体的存在,是同时彼此临在的状态,所以你是整体运作的一部分,外界一切的存在又在你这里运作,于是你是你自己,你又不是单独的你,你成了和你有关的一切的整体中的不可或缺的部分——所以当你真的活在当下,和外在一切临在的时候,就会出现你不是你,你是一切,一切也是你的状态,一切的标签消失,你是一切和一切是你的深度合一出来的那个本来的如实的 “1”


一些有过全然临在体验的生命都有过上面的那个体验,看似高深莫测,实则只是一个临在状态的呈现。


什么是当下?


在我的第一本书《暗夜流年》里曾经很简单说过:当下就是物理时间和心理时间的基本一致


而活在当下,从这角度上说就是物理时间和心理时间合二为一的生命状态,即你的心理状态和此时此地此刻人事物是临在的同在的状态。


大家是否还记得那个禅宗故事?


一天,修学律宗的有源律师前去请教禅门的大珠慧海禅师。他对大珠慧海禅师说:和尚,请问您修道有没有秘密的法门?


大珠慧海禅师回答:有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密行。


有源律师接着问:请教您是怎么秘密用功的呢?


大珠慧海禅师说:肚子饿时就吃饭,身体困时就睡觉。


有源律师不禁疑惑地问:可是,一般人的生活,不就是每天吃饭睡觉,难道他们和禅师您的密行相同吗?


大珠慧海禅师不以为然地摇摇头,说:不同,不同!


什么地方不同呢?有源律师追问。


大珠慧海禅师微微一笑:一般人吃饭时百般挑剔、嫌肥拣瘦。看见有好吃的就忍不住贪吃;看见不好吃的就起瞋心不吃。该睡觉时不睡,却胡思乱想,千般计较、千般思量。


回看我们,在当时当下,不也是容易对此时此刻此地人事物进行分析思维和妄动?不也总是对此时此刻此地人事物进行最表层的反应——思考和做出反应?


于是我们就离开了当下,就无法临在,就脱离了此时此刻此地的真相,活在了头脑固有模式创造的自己的世界里,而不是如是的此时此刻此地的存在里。


那么怎么进入当下呢?


这里还有一个禅宗公案很好地给出了答案:


石梯和尚年老的时候,一直想在他的弟子中找一个能够接受他的衣钵的人。这一天,石梯和尚就坐在禅堂的门口晒太阳,一边看着他的弟子们从他面前走来走去。这时候,他的首座和尚一边沉思一边走了过来。石梯和尚就叫住了他,问道:“你现在到哪里去?”


首座和尚在他的面前站住了,说:“生死事大,我还能去做什么呢?”


“是的,你一定能够了脱生死,成为一个真正的佛。”石梯和尚这样赞赏完他的首座后,就挥了挥手,让他的首座和尚去想他的生死大事去了。


这时,教授师走了过来,石梯和尚又叫住了他,和尚问他说:“你现在到哪里去?”


教授师说:“三藏十二部经典浩如烟海,我连边儿还没有摸着呢,您说我能往哪里去?”


“我知道,你一向是大众的教授师,你的学问是没有人能够相比的。”石梯和尚于是闭上眼睛,继续愉快地享受着冬日的阳光。


过了一会儿,他看见自己的侍者拿着碗往食斋堂里走去,于是就叫了他一声,侍者答应并站住了。


“你现在到哪里去?”


侍者扬了扬手中的碗说:“我到食堂吃饭去。”


石梯和尚很不高兴,说:“你拿着碗,我难道不知道你是到食堂吃饭去?我之所以问你,是想知道你本份中的事情(指佛性中的事),亏你这么回答我。”


侍者便也大着声音说:“我没有说错,你问我的本份事,那么我确实是到斋堂吃饭去。”


石梯和尚立刻转怒为笑,说:“你真不愧是我的侍者啊!


第二天上堂的时候,石梯和尚当众宣布:“我已将衣钵传给了一个人,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我的侍者。”


在大众惊愕的眼光中,石梯和尚于座上圆寂了。


为什么是侍者?


因为侍者就是活在当下,没有活在头脑虚妄的世界,即使首座看上去是功力最深的人,看上去教授师史学最渊博的人,这两位看上去是那么的实力超群,可是没有一个参透活在当下这个秘诀。


而活在当下,又恰好是是否摆脱头脑固有模式,摆脱虚妄的控制的标杆。


那个拿着碗安心去吃饭的侍者,才是摆脱头脑固有模式摆脱虚妄控制活在当下的高人。


就那此刻的我来分享:


我在此刻在电脑前敲下一个个的汉字,我的双手是紧张的,可是我看到我的身体是放松的,我的头脑是非常紧张在思考,思考下一句或者下面的几句话是怎样的,同时也在关注每一个出来的字是不是正确的,是否是谐音字,我也看到我是不是停下来,琢磨一下,有时候头脑告诉我要更准确的表达,于是我开始去替换,有时候我发现此刻要表达的很多,于是我停下来思考是要用短句,还是复合句....


而此刻的我耳朵了还在关注厨房里烧的菜,估计一分钟后就要起身关火,而且我还听到窗外小鸟的声音,同时要有小雨滴落在窗台上的细碎的声音.....


我的整个生命是对外全然敞开的,我的头脑是紧张运作的,可是我的耳朵和手,也在运作,我的眼睛还在聚焦键盘,我的心神还在接受外在周围的信息,我和当下的事情,窗外的雨,唧唧喳喳的小鸟,以及和我相关的是空的一切,都在一起,我是凝练而专注的,可是同时又是开放和敞开的,我和周围的一切是同在的临在的。


这就是活在当下的呈现。


昨晚参与者朋友,还有收音机旁常常失去临在的您,邀请您试一试,进入当下,进入临在当下和临在是一个整体的呈现——和此时时刻此地的一切人事物同在一个不断波动的整体里面——你是你自己,你也是整体的一部分,你是那个整体运作的部分,既没有陷入虚妄,也没有抽离出来。


一切就是这么如实的当下临在,妙不可言有美不胜收地活着(补充一下,这里打上引号,是跟死亡相对而言的。实际上死亡并不是什么都没有,也不是完结,死亡也是整体的部分,如同窗外的雨声和小鸟一样的存在,当你进入死亡,你也只是进入了整体运作的一部分状态,所以从这角度看,其实死亡并不是消失,你只是进入到了整体里面,做了另外状态即所谓死亡状态的那个独特的自己而已)。

(这也是高级班的内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