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心沙龙分享】你的沟通里,有“内容”也有“关系”吗

标签:
教育 |
分类: 雅心原创团 |
陈茗
雅心心理沙龙之亲密关系系列——
你的沟通里,有“内容”也有“关系”吗
这周的雅心心理沙龙继续上周的主题,现场一百多人一起跟随亚新老师探讨家庭里沟通的主题。在懂得了“男人不说”的言外之意后,这周我们又一起呈现了“女人爱说”的弦外之音。
雅心沙龙的最大特色就是“呈现”二字。在这里,就像我们团队的主旨一样,大家都是沙龙的主人——每一次的主题既来自于大家,讲解的方式也是在现场大家的呈现中展开,主讲人只是带领大家一起去舒展去呈现去探讨。这次的沙龙亚新老师带领我们从三个方面展开“女人的说”这幅画卷。
首先,我们一起看到了在各式各样的家庭里,一说起“女人的说”,会想到什么画面。
兰丽娜想到的是“子女的痛苦和难受”,她说“妈妈永远在唠叨,指责爸爸,永远都是别人有问题”;艳华姐想到的是“妈妈对她的影响”——妈妈是爱说的人,她在婚姻里呈现出和妈妈相反的特点,就是不说,但是家人还是能感受到压力,她觉得“像妈妈那样不好,我就改正,我不说,但我发现还是在说”,这是子女在表面上做出的改变,也是两代人之间模式的循环,本质上还是一样忠诚于父母的特点;任丽说会想到沉默的委屈的还是坚持做事的隐忍的妈妈,但没有想到自己在婚姻里成为了爸爸爱“嚼”的样子,她在家庭的传承里无意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彭灿说想到妈妈的说,就像被轰炸的感觉,一轮又一轮,妈妈像“滑了丝的水龙头”;西泽代表了饱受妈妈唠叨之苦的儿子发言,每天都被追问“皮鞋擦了没,冷不冷……”;漂亮的小姑娘乐乐梨花带雨的说,妈妈像刺猥一样不能碰,她要么很沉默要么就爆发,家里要么是控制得太狠的压抑,要么是爆发后的痛苦;红莲说自己的婆婆因为什么都爱管而子女都远离她,每天和公公吵,从早到晚天天吵,看来女人的“嚼”是把亲密变得不亲密的秘密武器;王琴说,“我在家里想老公照我的做,因为我就没有赢过,我都是对的,进行了各方面的烘托和准备,还是输了很多次,我很沮丧”;卿丽娜说“妈妈说话不带刹车,跟着我说、追着我说爸爸的不好,我睡着了还要把我叫醒说”,看来女人没有被满足的东西就会无意识转向孩子;王程说,一听到“说”这个字都头疼,家里三个能说的,“我感到很嘈杂,很想早点离开家,我很想用好的沟通来学习表达”,这样的子女总是在努力挽救家庭,活得很辛苦。
当呈现出这么多家庭里的沟通方式时,大家都很安静,又感叹又唏嘘。每个人心里其实都有一幅因“女人的说”而勾连出来的情境,个中况味也只有自己知道。接下来,亚新老师带着大家继续深入——女人的说,在表达着什么呢?
学员胡老师说,“如果不是我的老公,我的孩子,我会说吗”,她在用语言划出领地,既表达控制权也表达着爱;曙霞说,“妈妈希望我们多理解她”,她通过妈妈的说看到一个在说的妈妈,爱就涌动起来;苏越的女儿说,“妈妈在表达辛苦,需要被看到,她的寂寞,她缺少出口,我是她的容器,用来装妈妈的故事”,很多孩子就是这样很早懂得了妈妈也失去了童年;叶函知道婆婆在向家人要肯定要看到,但用指责别人的方式还是让她很难受;王程妈妈说,“我的说是因为老公说得太多了,我忍无可忍”;宋岁知道妈妈在表达对他的爱;唐丽说,在表达希望自己的辛苦被看到;思慧说“在表达你可以关心一下我的感受吗”;明媛说是想连接、想了解、想更加亲近。
大家畅所欲言表达了女人的“说”后面的心声——家人之间彼此好好说话,好好沟通,生活过得好一点,是多么朴素而高贵的渴望,却少有家庭能做得到。亚新老师说,“因为沟通不是技术,而是要到达生命的层面,彼此之间的看望”!
沙龙呈现了我们都不是抗拒“女人的说”,而是抗拒“女人怎么说”——啰嗦、唠叨、反复、嚼,这种方式里只在表达是非对错,而没有情感的流动,只在说事情说道理等“内容”,而没有去建立“关系”!
亚新老师说,真正的沟通是既有内容,也有关系!沙龙的最后阶段,团队学员也呈现出了在团队里学习后的变化,开始会真正的说——夹心饼干表达是团队初级班的内容,前面两层是关于内容,是事实、想法、决定等,后面三层则是在表达关系,关系里“我”的情绪感受需要,心和爱。
小兰说到自己在孩子摔伤之后写给老公的夹心饼干,使这件本来很难过的事情成为夫妻之间更亲密的桥梁;彭灿说自己交出话语权移动到妻子的位置之后,不仅自己变得更舒服,也发现老公原来很多地方也是“对的”,“正确”不仅仅是自己这边的专利;谢玢说到自己通过大群的分享,加深了与女儿之间的深度了解,使关系变得更好;黄萍也说到原来对儿子的不放心只是自己的不放心,她从自己入手,开始看到对方,产生了对儿子的真正信任;正中大哥代表男人说,只要女人好好说,他是很爱听的;谢妈妈最后也念出她写给大媳妇的夹心饼干,她现在和大媳妇的关系都胜过了亲子女。
所以,当一个人学会了表达,表达里有内容也有关系时,就会真正起到沟通的作用,让彼此更多的了解彼此,让情感也在彼此之间流动。亚新老师说,让我们一起修炼“生命”这个容器,我们都值得为了更美好的生活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