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心沙龙分享】妈妈,你心里住着谁……——“爸爸去哪儿了”沙龙记录

标签:
教育 |
分类: 雅心原创团 |
https://bdn.135editor.com/files/users/116/1165626/201811/OrhRbLzH_rcPB.jpg
妈妈,你心里住着谁……
——“爸爸去哪儿了”沙龙记录
11月25日下午2点30分,在常青花园党员群众活动中心,“武汉雅心”今年第31场沙龙如期举行,这是“家事系列”的第3场沙龙。沙龙开始,大家都很好奇,这么“时代病”的话题,主讲老师鄢群会通过现场呈现出的案例,带着大家看到这个社会现象的背后怎样的真相和规律呢?
“爸爸去哪儿了?”几乎是现代每个女性的怒吼!是妈妈们的焦虑导致爸爸们的集体缺位?还是爸爸们的集体缺位,造成妈妈们的焦虑呢?因因果果,如鸡生蛋蛋生鸡一样让人头疼。最近的流行词更是上升了女性的怨气,开始质疑这是一场“丧偶式育儿”!我们这次沙龙从在场同学呈现出的各个案例里,看到这个说法倒是说到了问题的核心——爸爸去哪了,不是爸爸不在,而是在女性心里没有了配偶,在心里早已丧偶。
https://bdn.135editor.com/files/users/116/1165626/201811/MkPe5d9n_pbfp.jpg
群姐通过自身的例子,以及在场同学的例子,梳理出这不是亲子关系的话题,而是夫妻关系的问题。所有亲子关系问题的答案,都在夫妻关系里能找到。并非爸爸真的缺位,而是在妈妈心里,爸爸不在了。
群姐说到,一个女性与配偶的关系,来自童年对爸爸的感受;而孩子对爸爸的感受,并不是父亲真的在事情层面做得有多么好,而是妈妈在家庭里呈现出来的爸爸的形象是怎样。妈妈越认同爸爸,不管爸爸是否在家,是否为孩子做实际的服务,孩子都会能感受得到爸爸的存在和影响,爸爸都没有在这个家里远离。而如果妈妈不认同爸爸,和爸爸的关系不好,就算爸爸在家里做这做那,孩子还是会感到爸爸不在,父亲是缺位的。
https://bdn.135editor.com/files/users/116/1165626/201811/SOgWudRL_kJkT.jpg
“爸爸去哪儿了”,其实是妈妈在说“你不住在我心间”!夫妻关系是家庭的中流砥柱,绝不仅仅是一个观念,而是在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中会体现出来,孩子会直接受其影响。当妈妈在心里质问“爸爸去哪儿了”,孩子就会自然而然的感到父亲在生命里的缺失;当妈妈和爸爸感情很好,爸爸就每时每刻都住在孩子的心头。
在妈妈心里,和爸爸的关系没有问题,孩子那里就没有问题;妈妈心里对自己的丈夫没有对抗和拒绝,在孩子那里就没有内在对父亲的冲突;爸爸在孩子心里的形象如何,是妈妈一言一行植入的;老公不在女人的心里,孩子就会困惑于“爸爸去哪了”。而我们与自己另一半的关系,又受到我们自己父亲形象的影响,也和我们的妈妈有关,也并非就是老公真实的样子;我们对老公的感受,也是来自我们内心对男性的判断和解读。
https://bdn.135editor.com/files/users/116/1165626/201811/kvpAYgTY_zSqI.jpg
每个人都带着自己原生家庭的印记来到新生家庭,都已经做到了能做到的最好。我们不可能拿出更好的自己,我们都是带着原生家庭的伤痛而来。而我们开始意识到“我心里住着怎样的老公”,就开始回到自己这里。一切都在我们心里。我自己的体验也是,心中转变,眼里看到的就会变。
沙龙在这里也呈现出一个规律,就是孩子和妈妈的连接更紧密一些,妈妈对孩子天然更亲近一些。十月怀胎,生产之痛,生物意义上的自然连接,女性照顾孩子的本能,这些都让妈妈从孩子一生来就进入了妈妈的角色,为孩子的担忧和操心比父亲多;父亲在家庭里是第二位的,是妈妈的靠山,男性也天然没有女性擅长照顾孩子。
群姐用自己的亲生经历告诉大家,再好的父亲对有孩子这件事情的心理准备和母亲是不一样的;孙大哥也一语道出真相,大多数男人对照顾小孩子天生会有畏惧。这是男性的特质,进入父亲的角色会比母亲晚。在中国家庭里,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也让男人觉得家就是女人的领地,而我们要对抗这个现实,把习惯在家庭里隐身的父亲拉到前台,可想而知有多难了。
那么,爸爸是真的就是没有照顾孩子吗?沙龙上,同学们的讲述里,也呈现出这个真相——并非如此。只是爸爸照顾孩子的方式和妈妈不一样。比如男人心比较大,不像女人那般细致;比如男人重视规则和事实层面,女人更多时候活在自己的情绪里。男人照顾孩子的方式和女人想要的方式是天差地别的,而女性对孩子天生的亲近、对孩子教育的焦虑、对各种育儿观念的学习,让女人也看不上男人照顾孩子的方式——不是男人不照顾孩子,而是男人不愿意当女人的助手,以女人的方式来照顾孩子。
“雅心好爸爸”碧涛也说,是因为和阿鹏的互动方式还蛮好,他才能以自己的方式来带孩子,要是阿鹏说他带不好,他就不会再带,让她自己带。这里告诉女人们,如果想轻松一点,想让爸爸在事情层面做得更多一些,就让男人以自己的方式来带孩子吧。
深入来说,女性需要男性为孩子做事,这也只是一个功能性的需要。功能性的需要并不是爱。需要会引发对抗,对方也是一个满足自己的工具。我们想邀请男性更多的参与到家庭生活来,那就学会爱,学会成为一个散发着爱的人。
https://bdn.135editor.com/files/users/116/1165626/201811/7AvtxI9q_hn7c.jpg
爱,是太阳,让身边人都离不开,自然而然被其吸引。当男性离不开时,他就会以他的方式去创造,而不是按女性想要的方式去创造,因为他也真的做不到。我们不要去改变对方,强迫对方,而是让对方愿意为家庭而做!愿意去创造,我们也接受他创造的方式。让我们做自己,也让别人做自己!这样的家就是舒服的,自在的。
在这次沙龙里,我也体会到,对抗,是世界上最累的事。不管对抗的是几千年的文化影响,还是对抗对方的性别特质、性格特质,都是非常消耗的事情。关键是,这种对抗会深深的影响自己最亲爱的孩子,形成孩子内心的冲突,给孩子今后的人生带来功课。与其花费精力对抗,不如用来转化。虽说人生的功课每个人都有,但做为母亲,能少给孩子带来一些,孩子的人生顺遂一些,这可能是每个母亲最愿意看到的!
—END—
文字:陈茗
编辑:文娟
图片:沈秀勤等
审校:如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