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婆媳矛盾的背后:不愿退位的母爱和低质的夫妻关系

(2018-10-09 14:18:09)
分类: 原生家庭关系

中国的婆媳矛盾持续了几千年,到今天很多中国人仍然没有摆脱这个“魔咒”。


我的一个女友婷向我倾诉自己的遭遇。结婚后她和老公、公婆同住。强势的婆婆一直把儿子的生活安排得妥妥贴贴,让他什么都不用做。


因为从小享受惯了少爷待遇,结婚生子后的莫仍然当甩手掌柜,不分担任何家务和照顾孩子的责任。而更让婷心累的是,自从结婚后就没有和老公单独出过门。哪怕是两人一起看场电影都成了奢侈,因为婆婆会生气,找架吵。


为了避免吵架也为了顾及妈妈的感受,莫从来不和婷单独出门,有事都带上老妈,在家也不敢和婷太亲密。因为他不用/想做家务,下班回家就是玩电脑直到睡觉时间,夫妻二人的交流也越来越少。渐渐地婷都感觉不到老公对自己的爱了。


工作、带孩子、家务让她感到不堪重负,而丈夫的冷漠婆婆的强势,和对莫的时间/关注力的争夺更让婷感到身心俱疲。


多年前我的另外一个女友玉曾告诉过我这样一件事,让我印象颇深。 


她和男友林住在工作的城市,林的父母在老家。平时林一直对她很疼爱,只是时不时会发生一些突如其来的状况,让她的心一下跌落谷底。

 

林的妈妈很会做拖鞋,还送了一双给玉。玉接到漂亮的拖鞋很开心也很感激,赞不绝口。


穿了一两天发现拖鞋的垫子前端不是固定的,经常会皱在一起,垫在脚底不舒服。玉就随口一提,没想到林大发脾气,说她不尊重自己的妈妈,嫌她做的鞋子不好


玉说她当时惊讶得“眼珠都掉地上了”,无论如何解释都无用。后来这种事情越来越多,玉发现,妈妈在林的心中就是皇太后,是神,最好不要谈论,不要提及。因为无论说什么在林看来都是亵渎。


这还没有结婚,还没有住在一起,未来的婆婆远在天边什么都没说什么都没做,她就一败涂地了。如果妈妈在林心中是皇太后,那玉的地位不过是个婢女


好在玉及时预见到以后硝烟弥漫的生活,及时止损,和林分手了。不知道林现在过得如何,是否有一位心甘情愿“做婢女”的妻子。


这样的故事并不罕见,天涯论坛上的某版块几乎被“婆媳争宠”“太后干政”等真实生活剧本所淹没。


这些不同版本的故事体现了一个典型的家庭(尤其是父母和儿子媳妇同住的家庭)模式:婆婆、老公与媳妇的“三角恋”,婆媳隔三差五上演争风吃醋的戏码,老公夹在中间左右为难,而公公是配角。


我认为问题出在婆婆和自己儿子的关系上。很多女人视儿子为精神寄托、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从小就把儿子当少爷养,不让干任何家务活,甚至连早饭都准备好端到儿子的床前。


如此精心呵护的儿子一旦长大结婚了,做妈妈的希望媳妇能在家务上做自己的接班人,照顾好自己的儿子,却不能忍受媳妇分享他的爱和时间


龙应台说,真正的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可是很多很多的母亲,舍不得退出,舍不得放手,因为退出意味着人生的空洞无聊。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我们从婆婆和公公的关系中可以看出端倪。公公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是配角的,他也曾是“三角恋”的中心。只是很多年前,婆婆在与自己的婆婆争夺他的爱的战争中失败了,败得很彻底,所以也彻底死心,放弃了从他那里获得爱和关注的希望,于是将希望转移到自己儿子身上。


唯有儿子才是自己的,这个小小的、依赖自己的人儿,才是唯一可以掌控的人。她从儿子那里得到了情感需求的填补,所以在另外一个女人(媳妇)来到儿子生命中的时候,她慌了。在儿子媳妇单独出门约会的时候,她是发自内心地不高兴,拉长了脸,她感到被忽视、被遗弃、在儿子心中的地位岌岌可危。于是,“夺爱大战”再次上演,只是这次她胜券在握。婆媳矛盾如此循环上演,代代“传承”。


这样的恶性循环之所以传承了几千年,是因为封建的婚姻观和对女性价值的贬抑,三从四德的妇德观让女子不愿/不能离婚,得不到丈夫的爱,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就只能从儿子那里寻求。好在现代女性观念的解放,带来了新的可能,离婚重新寻求幸福也不再是很难的事。除了爱情,女人在事业上也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希望这个新的可能能警醒婆婆和丈夫们:不珍惜媳妇,难道母子情感绑在一起是你们追求的人生幸福?



所以,破解“魔咒”的关键是搞好夫妻关系。只有夫妻关系好了,家庭才能和谐,家庭内部的每个成员才能幸福,才不会出现扭曲的父母子女纽带和紧张的婆媳关系,也不会有各种恋父恋母恋子情结。婆婆们不仅不能和媳妇夺爱,还要帮助儿子和媳妇增进感情,这样才是真正的母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