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心问路】头脑模式和心灵模式之二

标签:
教育 |
分类: 雅心原创团 |
39期李迎霞疑问:
1、在生活中,头脑模式和心灵模式要如何结合才能更好的生活?如果我们放弃头脑模式,启动心灵模式,会不会没有理智?会不会天天忧愁伤感?我担心会被情绪困扰,没办法静下来投入的工作?
2、现在体制内的教育都是头脑模式,对于我们已经启动了心灵模式的家长而言,如何拿捏分寸引导陪伴孩子?如何看待体制内的教育?
王程回答
1、在生活中,头脑模式和心灵模式要如何结合才能更好的生活?如果我们放弃头脑模式,启动心灵模式,会不会没有理智?会不会天天忧愁伤感?我担心会被情绪困扰,没办法静下来投入的工作?
答:头脑模式是丢掉人,只是用是非对错道理观念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制造新的问题,这个和头脑并不是一个概念,我们说走心路,并不是说在生活中不用脑子,心灵模式和头脑模式是不并存的,但是心灵模式和用脑袋不冲突,只是心在第一位,头脑思维是在看到人以后,用来解决具体问题才启动的,而不是固有模式的直接反应。固有模式是只有问题,没有人的。所以,你的担心其实是不必要的,当我们有心有爱的在生活在工作,我们的关系会有很多转变,以前可能你有情绪只能压抑或者爆发,走上心路就可以托住情绪,面对情绪,转化情绪,最终来真正的关爱自己和身边的人,情绪会成为一把钥匙,走近自己的钥匙。
2、现在体制内的教育都是头脑模式,对于我们已经启动了心灵模式的家长而言,如何拿捏分寸引导陪伴孩子?如何看待体制内的教育?
答:好好爱孩子,爱会怎么做就怎么做。对自己的焦虑保持觉察。对体制内的教育,尊重大环境,也尊重自己和孩子,接受现状,然后做自己能做的。
张艳华回答
问:在生活中,头脑模式和心灵模式要如何结合才能更好的生活?如果我们放弃头脑模式,启动心灵模式,会不会没有理智?会不会天天忧愁伤感?我担心会被情绪困扰,没办法静下来投入的工作?
比如家里的灯不亮了,那么我们首先要问的是“这个灯为什么不亮了?是灯管问题还是电路问题?”接下来的一定是去做各种检查,然后再来进行更换、修理等等一系列过程。如果是你自己去解决,那么这个过程就基本属于头脑模式,你自己注意自己的安全和身体的承受度即可。如果你需要你的伴侣或家人去完成,这很可能就会牵涉到了心灵模式。因为如果你去跟你的另一半或家人求助的时候,如果对方因为种种原因而没有去或者没有及时去解决,或者在解决的过程中会跟你说很多很多在你看来很扯的事,这个时候你如何回应就一定要启用心灵模式,并且此时的心灵模式一定是占第一位的,这里面就有一个看到对方、懂得对方、接纳对方等等一系列关于“心”的内容在里面运作。如果处理好了就是一幕发生在家庭里温馨、浪漫的轻喜剧,处理不好很可能演变出一部人生的大悲剧。
老师从来没有说过要放弃头脑模式,而是说在生活中把头脑放在第二位,让“心灵的力量”来主导我们的生活。这其实就是一个逐步看到人的过程。即要看到自己也要看到对方,整体的看到自己也整体的看到来到你身边的另外他人。启动心灵模式并不是说放弃头脑的理智,而是在理性的基础上来面对因各种各样的问题引发的各种各样让人感到无力、痛苦、悲伤、崩溃等等的事件,如何顺利渡过这一段暗无天日的过程。
如果原来淤堵太多,启动心灵模式后可能会有一段时间出现无法像以往一样正常生活、工作的时期(也可能没有,这个取决于个人的情况),即便有这也仅仅是一个阶段,决不会一直持续下去,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是一旦开启心灵模式,过去一直被自己或者被外界打压、冰封、控制,没有被看到、没有被允许、没有被接纳的东西就会一点点甚至如泄洪一般的出来,这样的冲击在身体上是会有强烈反应的,有可能会出现暂时性的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但过了这个阶段就会逐步逐步的好起来,并且会越来越好。
被情绪困扰是个状态,并且是一个暂时的状态,我们说关注情绪并不是说陷入情绪,在关注的过程中保持觉察,不被所谓的情绪困住,情绪并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和终点,而是从关注的情绪开始,顺着情绪我们去看情绪背后的东西,是什么引起我们这样的情绪?为什么同样的事件在别人那里没有如我一样的情绪反应?我的这个情绪体验来自哪里?由什么引起?由谁引起?…………这样一步步带着我们回到原始事件和原始人物那里去,去看看当时发生了什么,去看看当时事件中的自己和对方,这样一点点去看到、去清理,你的内在是会发生奇迹般的转化的。
袁瑞芝回答
1、在生活中,头脑模式和心灵模式要如何结合才能更好的生活?如果我们放弃头脑模式,启动心灵模式,会不会没有理智?会不会天天忧愁伤感?我担心会被情绪困扰,没办法静下来投入的工作?
答:首先回答,我们不是要放弃头脑模式,而是在跟人打交道的时候,就需要启动心灵模式。头脑模式在处理事情上是很好的,因为处理事情就需要有逻辑思维,事情先后,轻重缓急等等。
启动心灵模式是不会没有理智的,相反人会更清醒。因为心灵模式下,我们需要随时保持觉察,保持清醒,我们始终都会有一个全然接纳我们的生命本源在看着我们,观察着周围。
忧愁伤感是一种情绪感受,启动心灵模式不是说让忧愁伤感成为我们。这个要先理解启动心灵模式是怎么一回事。对于启动心灵模式,我也只是有个模糊的概念。看到有同学分享,39期第一节课,从感受入手去看到背后的人,很容易就启动心灵模式了。不知道感受是不是就是启动心灵模式的钥匙。
2、现在体制内的教育都是头脑模式,对于我们已经启动了心灵模式的家长而言,如何拿捏分寸引导陪伴孩子?如何看待体制内的教育?
答:启动了心灵模式的家长去好好的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孩子出现感受的时候好好的陪伴她。拿捏分寸真的是个很累人的活。我理解就是至少在孩子需要陪伴的时候,好好的陪她。她需要哭,就在她旁边守着她。其实,我们首先需要学会陪伴自己,如果陪不好自己,看不到自己,会在跟孩子的互动中出现很多“我”的东西。有些不是孩子有的,我们也会强加到孩子头上。
这个问题蛮大的,还涉及了体制内的教育,这个我就说不上来了。我感觉体制内的教育有很多是知识的灌输。我们需要在情感上给孩子足够的支持,让TA养成自我学习的习惯。
彭灿回答
所有的问题都是来自于头脑,就像你们提的这些问题都是来自于头脑。而心那里,是没有问题的。没有问题的意思是,一切ok。一切ok就是没有问题。当你和心在一起了,一切都没有问题了,那你们提的这些问题还是问题吗?
这个回答的确让人有些晕菜,不好理解。那我们举个例子,亚新老师的例子。修炼到亚新老师那种境界,真的对一切说是的时候,他那里是没有问题的。就是说,他天天听所谓负面的东西,他那里是没有问题的。没有问题就是是什么就是什么,不抵触,不排斥,没有增加没有减少。所以他那里真的就是没有你说的这些问题。
跟心在一起,就没有问题。当你面对你的孩子,你那里是和心待在一起,所谓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看起来我这个回答还是有些耍赖,等于什么都没有说。那我再举个例子。比如,以前我就很烦老公打鼾吵到我。上了课之后,这个不再是问题了,他怎么打鼾我都听不到了,是他变好了吗?他还是那个他,我还是那个我,但是关系就是变好了。什么原因呢,是我这里真的就是对打鼾这个东西说是了,对老公说是了。
所以当你体验到了对外界说是,真的接纳如是的时候,孩子也好,上司也好,同事也好,真的就没有问题了。体验过了你就会知道,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至于接纳,对一切说是,怎么去到那里,那个东西是什么,要乖乖地跟着老师走,慢慢的体验。否则,我回答的这些话,真的等于啥都没有说。
关于大家继续在群邮件跟帖和在留言区回答和提问!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