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雅心学员分享】有心有爱有人才会有亲密的关系

(2018-08-11 15:23:25)
标签:

教育

分类: 雅心原创团

作芬 武汉雅心 7月13日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o4pbiasQkXd1npa38CZicIJhh712L6LVadKCicBQ2vRCvNdYst7MhxDTaKV16wOicnZ1OxWloIX4Ed66cuc93KjdzA/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今天的初级班第一堂课,我感觉是这段时间以来算是听得比较明白的一次课,主要是讲的人在头脑与心灵模式下的不同生存状态,头脑模式就是从事情——问题——分析思考判断——想办法解决问题——产生新问题——分析思考判断——再到想办法解决的不断循环之中。


老师说一天里我们要说很多的“是非、对错”的话,除了这些话,我们可能都说不出什么其它的话来!细细想来还真是!似乎我们的人生就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来的!在我们的世界里,从人一睁眼就全是问题,“人”却没了!!


那么到底是人重要还是问题重要?我们回答当然是人重要。但在头脑模式下,人却成为了问题的载体,而实际上人才应该是中心!当我们把焦点放在事情和问题上的时候,是看不见人的,那么关系肯定是不会好的,因为关系的本质是“人与人”而不是问题与问题,人都不见了,何来关系呢?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o4pbiasQkXd1npa38CZicIJhh712L6LVadYD8P8tF4B0UdViclyfgSBbibKJ8rkq8rgUk6yKmIMiauCMHiayq8fmf4DA/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老师让两个学员出来各自手拿着垫子尝试互相靠近的演示,她们用垫子挡着对方的脸,互相看不见对方,连接她们的是那些代表问题的垫子,而人根本无法靠近,当把垫子挪开拿在手上,她们可以走近但并不能完全拥抱对方,只有当她们完全丢掉代表问题的垫子时,两个素未谋面的人毫无介蒂地紧紧拥抱在一起,她们热泪盈框,相互感受到的是温暖、信任和爱!


案例非常生动清楚地展现了活在头脑模式下的我们,并不是人而是是拿着问题的工具,丢不下问题就没有办法相互拥抱,即使靠得再近也只是问题的连接,只有真正丢掉问题才能实现人与人的真正连接。


后来老师又让她们去抱更多的代表问题的垫子直到抱不下为止,我清楚地看到,当问题越来越多,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远,最后人都被问题遮盖住了,完全看不见人了!


当时那两个蒙着毛巾被的人在我的脑子里变成了一个是我的老公,一个是我的女儿。我一边看到的是老公的好吃、懒散、粗疏、邋遢、没有追求、随遇而安和超低的情商等等问题,另一看到的都是女儿的调皮好动、粗心大意、骄气磨蹭、挑剔事多、成绩平平等等问题,还有我自己的问题更多,这些问题已经把我们全部覆盖,我根本或者说从来就没有看到过蒙在问题下面的那个人。因为我心中总是想着这些问题,不可能看见人的存在,更不会有关系的存在,也就更加不会有亲密的存在了。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o4pbiasQkXd1npa38CZicIJhh712L6LVad8esN3mrws2xwm1FQSBljDWxAOlOoEf8ANlemxcCUeXL6lwNCibVO6iaw/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来雅心听过很多次“心路”这个词,今天明白就是要从头脑模式中走出来,走到心灵模式去生活。这个世界每个角落都充满着头脑模式,要走出来是不容易的,这是一条路,这条路会让我们的内在有温暖,很踏实!


老师说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触动就会流泪的东西,每个人的内在都有心,都有灵性的存在,只是会不同程度地蒙尘,但我们都可以通过努力来击穿它,去实现两个生命的内在的深度连接。这里面没有问题出现,我们要有意识地把焦点和重心放在“人”的身上,因为问题只是这个人的整体的一部分,我们要拥有这个“人”,去陪着他,跟他站在一起,去感受他所感受的,去体验他所体验的。当我们关注的焦点离开问题放在人的身上的时候,这个人自然就会发生变化!


我想起学姐张艳华的分享,她说“你变了,他就变了,你们的生活也就变了!”以前我来雅心上课,态度是冷冷地隔离和旁观,听的是懵懂,感受是不信任和无所谓,一天下来云里雾里不知所云!现在坐在教室里,常常会被触动,有些事情虽然我并没有切身的感受过,但听到和看到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都是那样的不容易的努力地在支撑着,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流下泪来,也不知道是为什么,以前我一直认为自己是挺坚强的,而且头脑很硬的,不是这么容易被感动的,难道是现在自己变得脆弱了吗?老师说,同学们到雅心来不要觉得自己丢面子,就是要剥开一层层的面具,去呈现出那个真实地自己,去看到去感受那些生命本源的存在的“人”,好吧,其实我就是一个很脆弱很自卑很胆小的人!只是用冷漠和坚强把自己包裹得自以为比较严实而已!就好像一只头埋进沙子里的驼鸟那样自以为是罢了!


老师讲到当我们关注人的时候,可以不用去了解他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哭泣的、伤心的“生命”,他不用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我也可以陪他,不用去“了解分析判断想办法”等等,可以什么都不说,只去陪伴他,去感受他。我想起在冲击环节中那么多倒下的人,同学们都没有说教式语言,只是默默地坐在他的旁边,抱着他,陪伴着感受着他们,这似乎是一种本能反应,我心中默然。如果孩子放学回了家,我什么都不用说就只是默默地拥抱一下她;如果自己的老公每天下班拖着疲惫的脚步进了家门,我什么都不用说就只是上前去拥抱一下他,真的什么都不说就只是去感受她(他)们的辛苦和不容易,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呢?对孩子偶尔有时候会,但对老公是真的真的从来没有这样做过,我的眼泪流了下来。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o4pbiasQkXd1npa38CZicIJhh712L6LVadjx6G4kKibkkvgyibian8kxhMr2HJKqtIxN0rIC15avvJBpsTvp1DNUNxA/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下午学员WQ的分享,老师分别安排了新老学员去陪伴,通过录像对比,能看出是有差别的。新学员不懂陪伴技巧,但她却用心去共情去感受,她能让他流下眼泪,我在整个陪伴过程中,是没有用心的,因为我在用我的大脑在评判她们的技巧,在想如果是我会如何去陪伴,我在心中一直在复述他的每一句话,所以我没有感受到他们的感受。就像群姐说的那样是在用术而非用心,其实在这两者中“心”更重要!


是否有“心”是否用“心”,班里初次来上课同学们都能感受得到,可见这并不是什么难事!那么为什么我们在对待自己最亲密的家人的时候反而却感受不到“心”的存在呢?因为我们根本就没有看到人的存在,看到的只是问题,而对待问题只能用办法去解决,根本无法用“心“去解决。


学员CL的分享中,她在老师的引导下,看到了那个痛苦地到处寻求出路的不容易的自己,由此折射想到她的老公也许跟她一样痛苦的时候,我也感同身受地想到自己的老公,他在外面和工作中一定承担了很多的压力、委屈、隐忍,也一定有徬徨无助和咬牙坚持的时候,但他回家来却很少说起,总是用哈哈一笑以及没心没肺和环顾左右而言他的方式来缓解和转移目标。我似乎没有看到过他的人,有的只是各种不满、挑剔和指责,我想关系一定是相互的,他对我也一定会有不满,对不好的生活状况一样也会感到痛苦,但是他不会说出来,只是在咬牙撑着,公司的、家里的、父母的、兄弟的。想到这里我就流泪了。


今天也讲了心灵模式,就是“人”“感受和情绪”。老师讲到人体的核心是“心”。当我们超越头脑模式,抛开是非对错和问题,抛开分析、原则、观念、道德等等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靠什么去建立?人与人之间如何连接呢?靠的其实就是“心”!当我们进出心灵模式时,头脑模式下的那些看起来曾经多么华丽的东西都会失去色彩,老师引用了“所有的语言都是苍白的”的这句话,这是我听到的对这句话的最奇特地诠释。心灵模式关注的是“有各种问题的人”,而头脑模式关注的是“人的各种问题”。


最后老师总结,有心、有爱、有温度地陪伴,才是走“心“路。当我们带着这些去陪伴对方时,会让他们感到震撼!当他们被关注时会主动连接我们,这样关系就建立起来了,就一定会有我们想要的亲密。


其实在课堂上我经常会有一闪而过的想法,只是没有及时抓住来提问或者没有勇气分享,有好渴望被关注而又缺乏表达的勇气的感受;又惊讶第一次来上课的一些同学就能敏锐地顿悟和捕捉到情绪与感受的关键点,嗯,他(她)们真的很棒!自己要加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