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心学员分享】老师陪着蜗牛在散步带着我们慢下来去拥有课程

标签:
教育 |
分类: 雅心原创团 |
王程
周六的课程我听的很专注,虽然最近睡眠状况欠佳,但没有影响我听课。
老师首先进行了一下调查,我们一般在什么关系里容易出现冲突?我们一般会和什么人发生冲突?我们冲突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冲突为什么会发生?
这样的调查,呈现出的结果是,我们在任何关系里都可能会有冲突,而我们冲突的对象其实是让我们感觉到安全的对象。
这个安全有两个方面,有一种安全是我们内在很亲近,很清楚对方并不会因为我们和他发生了冲突就会远离的。比如父母,比如爱人,比如孩子。他们其实让我们感觉到很安全,所以我才会去和他们发生冲突。而另外一种,是和我们没有太多关系,发生冲突就可以永不联系的,这其实是另外一种安全感,因为不需要,所以感觉到安全。就好像离职前的人比较容易发生冲突,还有和陌生人发生冲突。
而冲突本身不可避免,原因就在于,冲突是头脑固有模式运作出来的。头脑固有模式以问题为焦点,通过分析判断是非对错,观念原则道德评判等,造成了冲突层出不穷。因为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头脑模式下,都会觉得自己是“对”的,大家都对,谁又是错的呢?
为了让我们更清楚的看到头脑固有模式下冲突的产生过程,老师现场选取了同学代表来举例说明自己的冲突经过,然后在同学的讲述中,由其他同学代表来对应分享者分享出来的过程,于是从事件到判断到情绪到情绪的力量到对外的言行这个头脑一瞬间完成的过程,清晰的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当一个事情发生后,是我们这里有按钮,启动了这个按钮(判断标准潜藏的期待等等),产生了判断,由此出现了情绪,而情绪的力量最终导致了对外采取的言行。
排列的过程一点点深入细致,那些在表达中被隐藏的内在的期待,愿望,感受,被一一呈现,于是发生冲突的这个人变得立体起来,那对外给出去的言行,原来有着这么深远的来处。
老师说,不要对外在的言行去做反应,其实就是告诉我们,在这外在言行之下,是有一个这样完整的立体的一个生命在说话。
印象深刻的排列,一个是老师完整的呈现的冲突双方的那个场景,场里站了十一个人,冲突的双方站在两头,在他们中间,高高低低,只是一个孩子扔钥匙的行为,在妈妈和孩子中间就已经呈现出了两个很需要被看到需要被尊重对对方有期待的生命,而出口的言行又是那么的背道而驰,这就是我们日常的沟通和互动,缺乏听和看的能力,就是在同一个屋檐下,其实也是相隔千里的。
另一个让我比较震撼的排列是最后王青排出来的,当时场里站了好几个人,哪怕孩子和自己的代表者都背对着,那个潜藏的情绪也在场,但是她看到的是她的判断,她对自己的判断的全然认同让我们在场的很多人都非常惊讶,也进一步的让我们看到,认同自己的判断是怎么样把人丢下的。
在这样的课程里,可能是第一次这样“慢镜头”的还原我们冲突的产生过程,平时我们根本不会去注意到这些,更加不可能从这样的应对模式里跳出来。
现场有同学问,那什么时候可以停下冲突呢?其实答案很明显,不管在哪个阶段,如果有觉察的能力,就是可以喊停的,到客观上,这又是很难做到的。我们很容易把眼光盯着外界,回到自己这里,像这样把内心戏一点点掰开了看是看的不够的,不懂自己,却又总希望被人懂,那些在场里躲着的代表着内在渴望的替代者,一次次提醒着我,真的要去看到真的要去看到。
但不可否认的,我还是很容易被其他的替代者吸引住。说到这,还想起来慧芳作为代表的捂着脸的场景,那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却又是常常被忽略的自己,是丽蓉排列出来的职场冲突,表面上看,她最后选择逃开,并没有真正和对方去冲突,但是在她的情绪力量之后,出现了一个不愿意面对冲突的自己,于是,才有了那个躲到一旁的自己。我们会去看到那个躲在一旁的自己,也会去看自己的情绪感受,但是这样一个有情绪,却不愿意去面对冲突的自己是常常被忽略和不被看到的。这个需要我们更多的觉察,更细腻的去看去感受。
现在回想到课堂的内容,有一种感觉,是舒缓。从特别复训班到这次冲击课,还包括之前上的中一阶和支持团队的课程,都有这种感觉,越来越舒缓,很细很细,以前是不会觉察到这些的,现在看到老师越来越深,把一个点讲透不说,还呈现透,而且整个过程是不急不慢的,老师总说要慢一点要慢一点,我最近有一点体会是,其实慢下来才是拥有的过程。
老师在一点点的带着我们去拥有课程。这意味着,跟着老师一点点的去体验,放下自己的设置和期待,就会收获很多,因为他是实实在在的在陪着我们走,就像是陪着蜗牛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