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活出自己的前提,是敢于做决定(罗近月)

(2018-06-07 20:06:33)
分类: 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我刚入社会时,在一个销售部门工作,可以近距离看着大伙儿谈客户,不管每个客户谈多久的时间,工作的有效性取决于有多少客户做了成交的决定。有一些客户看起来很有意愿,但是每一次兴致勃勃谈很久,从不做决定,也没有失去对产品本身的兴趣。 

针对这一类客户,他们有专门的应对技巧叫临门一脚,这是起源于足球的词汇,意思是当球已经到了门外,却徘徊不入门时,就需要重要的一脚助力。看起来不做决定,似乎是因为客户对产品的意愿不够,但因此成交的客户也很少反悔,反而因完成了决定变得轻松。  

一个在婚姻里难以做决定的女人说:他的想法总是不清不楚,不愿意离婚,对我又没有好态度,我很想你可以直接告诉我,他到底还爱不爱我,好让我能痛快地做决定。也有个案在咨询前问我:如果能确定咨询能不能改变我,对我的生活是否有帮助,这样我才能做决定要不要咨询。 

看似他们在不确定中寻求确定的答案,实际上是他们在寻找临门一脚的助力,他们的人生已经发出需要改变的信号,但自己却无法立即做这个决定,所以希望咨询师替他们促成一个决定。  

为什么做决定很难呢?因为选择就意味着面对风险,可能面临后悔失落,所以很多人选择不做决定,或者让别人替自己做决定。如何可以提高决定的满意度呢?我想有三点。    

减少对决定本身的成本投入  

我妹妹跟我说:老姐,等有机会,我想去学婚礼主持。我说:别等机会,现在就去做吧。当你面对一件内心确定的事情,却选择了等待,你就可能在无限长的时间内限制这一目标的达成。 

前面等待的时间,会成为你今后允许自己等待的正常标准。比如,一开始你想马上行动,多等一秒都觉得难以忍耐;而当你等上一个星期后,就可能觉得再等一个星期也无所谓;当你等上一个月或者一年,就可能不再觉得这个决定是必须达成。当我们在一个决定上投入了更多的选择成本,做这个决定就更艰难。 

有一位30岁的女性,结婚时对先生不够了解,婚后住在一起,才发现两人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人生追求都有很大的差异,每一次的冲突和矛盾,先生也没有半点照顾她的意思,无奈之下她想到离婚,但不确定这个决定是否正确。 

她找到自己的闺蜜。闺蜜是个心直口快的人,对她说:当初就跟你说你们不了解,不要这么快结婚,你偏不信,看你现在不是吃苦头啦!本来她觉得自己对这一份感情已经没什么希望了,但经闺蜜一说,心里突然有一个声音告诉她:你不是小瞧我吗,我一定要活出个样子给你看! 

那一刻开始,她似乎把自己跟先生的命运绑在了一起,为他们婚姻的不被人笑话而努力。她变得更有耐心,更能包容,遇到先生的无理对待,她总是安慰自己:多大个事儿啊,忍忍就过了! 

这样的日子一晃又过了三年,她累积了越来越多委屈。本想着用一片好心换回先生的理解,可先生我行我素早已经习惯了,告诉她:日子要么就这样过,要么她可以选择走。 

这时候她才明白:婚姻是留下来了,可日子是自己想要的吗?与其说后悔当初跟这样的人结婚,不如说后悔后来没有离婚,后悔为了跟闺蜜争一口气赌上了自己这三年的青春。 

大多数人只有经过一段痛苦的自我纠结,才会发现艰难的不是做决定本身,而是我们在一个决定上投入了太多时间和精力,却难以释怀自己已经付出的努力。  

降低对决定结果的期望值 

我最开始决定把一些想法写成文章时,我还是一个特别不擅长写东西的人,有时起了标题不知道怎么开头,有时有了框架不知道如何填充内容,还有时文章已经写完了却找不到好的结尾。所以,每一次我决定用文章表达一个观点时,内心都无比艰难。究其原因,是我对决定的期望值很高。 

今年6月份时,虽然也零星接到一些媒体的约稿,但我的写文频率还是每周一篇,一般2000字的内容,我需要准备一个星期。后来,我把自己的苦恼跟一位文章很高产的朋友聊,朋友说:我也经历过这样的时期,后来就习惯了。我问他如何有变化的,他说:你每天给自己固定一个小时,更新1000字的文章,坚持一个月就知道了。 

我不知道这里面的玄机在哪里,但真的冲着好奇就去做了。 

第一天,我就拖到了最后的时间才完成,写的也不是自己满意的样子,可是写完之后却特别轻松,不管如何自己终究是完成了。带着一点点成就感;第二天、第三天感觉更容易,很快就写完了。 

可第四天自己怎么也找不到想写什么,突然就感觉挫败了,心想着自己的决定是不是错误的,人跟人相比还是有差距的。但自我否定之后,还是逼着自己完成了,后面的几天又变得很容易。 

第十天之后,每天下笔感觉就不再那么艰难,找到一点一气呵成的感觉。这这样持续下去,第二十天的时候,想着这样写有什么意义呢?好像写出来的东西自己也不是满意,朋友跟我讲的到底有用吗? 

就在这样不断的挫败和犹豫中,我坚持写完了30天。 

这个过程我收获了什么呢? 

我原以为这样写的内容不会有价值,可在28天的时候,在简书上出现了第一篇阅读上万的爆文,后来这期间的另外两篇文章被转载到杂志发表。更重要的是,因为这一个练习,我感觉对自己的写文章有了更多可控的感觉,不管我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下,只要想写就一定能写出来。 

这是我没想过结果,却来自于一个没有任何准备的决定。后来,这个练习被自己提高到1500字、2000字,到现在即使每天咨询安排很紧的情况下,我也可以不费力地完成2500字,也陆续收到许多编辑约稿。

 当我想写一篇好文章,结果却差到了极点,而当我不论自己写的如何,投入自己全部精力去写时,收获却出乎意料的完美。 

这样的经历让我学会了,如果我们对一个决定不够确定时,不要去思考这个决定能带来什么样的收获,也不要刚开始就对一个决定抱太高的期待。只有决定后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演绎出决定的最高价值。

关注决定之后的变化,而非决定本身 

我经常听人说,很后悔曾经做过某一个决定。如果决定离现在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一个人的生活处于停滞状态也大多很久了。 

这就好我们决定到达一个地方,做决定是第一步,然后我们会上路,可能遇到不同的困难,我们可以随时修正自己的方向,或进入某一个岔路,或改变目的地,路上的各种障碍会让我们应接不暇,如果还有很多的时间去懊悔刚开始的决定,而不是抓住一切机会去走出困境,那可能是当下我们已经放弃努力。 

当很多人把人生寄托于一个重要决定时,或许我们应该思考:决定了就会到达吗?决定和到达之间很远的距离又如何完成呢?如果决定本身并不影响最终的结果,是不是我们就没有那么难以做决定,人生就会呈现出新的活力呢? 

叙事治疗师周志建说:本以为,唯有知道自己是谁的人,才能做出选择;现在才明白,唯有当我愿意做出选择,我才能更加确认我是谁。我们的一生会做无数个决定,有的决定很重要,有的决定很快就被我们忘掉,可是到底哪一个决定对我们未来更起决定性作用,我们在做决定的当下并不知晓。 

人生里没有早知道,决定前的考量,看似很重要,实际却不重要。 

活出自我的人生态度,应该是听从内在的指引做决定,再根据决定后的变化来调整自己,并时刻准备着下一个决定。 

不停滞的人生,应该是变化的,由一个接一个的决定衔接而成,而决定的价值就交给岁月去做评判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