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雅心学员分享】确定起点和目标 保持觉察坚持练

(2018-01-30 10:08:48)
标签:

教育

分类: 雅心原创团

2018-01-26 李颖 武汉雅心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o4pbiasQkXd3OqX3LRicX2sjOfayqogYCMB7ia1MRZZUhOvq7jDjHfnFGibyXkPAOPbeZpicLvgedPkibbZWBwk7vU8Q/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保持觉察坚持练" TITLE="【雅心学员分享】确定起点和目标 保持觉察坚持练" />


内心小孩的三次课程让我对自己有了更多的觉察。


三次课分别要求专注、投入;诚实、缓慢;不慌不忙,如是跟随。自我陪伴的要求跟初级班的陪伴是一样的,通过几次自我督导总结自己在陪伴中做得好的和做得不好的,然后进行强化练习。虽然每次我也能按照老师要求的按程序去做,我也能感受到陪伴后的平静和放松,但每次练习完了老师会问到有哪些同学做得好的,或是做得不好,似乎我也没有觉得自己属于哪一范畴的,等到做得好的分享完了,我就会想,哦,这些感受我也是有的,为什么我就没有觉得这也是好的呢?在我看来,这些都是练习中顺理成章的事情,也没有什么特别的,通过这个问题,我察觉到有一个不能自我肯定的我在。


看到陈茗的作业和蒙蒙的笔记做得好,会想到我自己干嘛去了,为什么做不到呢?陪伴过程中看到别人陪得好的地方也会去想,这样说比我的更好,把自己与别人进行比较,好处是会去促进自己不断的学习,多陪伴,看同学作业,也可以看到被自己忽略的地方然后去查漏补缺,坏处则是看不到自己的进步,始终看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


群姐也说了,第一次课就能开口是有多大的进步,课程设计是有多么的好,相比以前老学员,我们的收益是如此之多如此之大。用心看自己,并爱上看到的自己是每个人最重要的人生功课,每个生命都要学习肯定自己,赞美自己,接纳自己。


 在几次自我陪伴中,其实我越来越清晰的感受到自己看到对方,现在需要的是多回看,不是一个点,也不是一个面,而是整体的去看,老师说的,是雷达扫描,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传神。


内心小孩练的是咨询师,第一次课,我的关注点总在内心小孩身上,为什么我看不到自己的内心小孩,我甚至以为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有内在受伤小孩,当老师说他在自我陪伴时泪流满面,我一度还很诧异。当我知道内心小孩始终都在,内在受伤小孩只需要被懂得,被允许,重要的是咨询师,咨询师不分析不评判,不去控制,不要老想着要拿内在受伤小孩怎么办,全然的接纳包容就可以了。我恍然大悟,咨询师如此重要,老师的节目就是很好的陪伴个案,同时我也感到很羞愧,听节目同样应该以咨询师的要求来听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而不是去听故事情节,对于听节目的专注度,这一点我是没有做到的,从而也让我下定决心要专注的去听每一次节目。


第二次课老师讲到要诚实、缓慢,放慢节奏,把咨询师的能量转换过来,能够更好的做到空和静。诚实去面对,是无保留的去敞开,但是由于有些情绪被压抑太久,或是内心潜意识不想去触碰,会觉得有些迷茫,但是一旦试着开始去做,就会觉得越来越好,会有越来越多的东西会出来,也会有越来越多的觉察。当我们拒绝真实,拒绝真相,我们就会持续痛苦。所有拒绝只会带来持续,并不能带来面对和转化。勇敢的去面对,就像恶性肿瘤,难道不是早期治疗效果更好吗?


最后一次课说到的不慌不忙,如是跟随,也是做为咨询师的我在多次督导中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老师说到,所有的呈现都不是问题,沉默,卡住,烦躁,所有的情绪也都是呈现,信任内在,空性最重要,咨询师的核心是爱,是有温度的,督导中我也发现自己似乎温度不够,这也是要去大群多陪伴多练觉察才会出来的。陪伴红尘自己和内在受伤小孩,是在进行整合,融为整体,回归生命本源,也是来团队学习的终极目标。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o4pbiasQkXd1Mw2m42rFqNficCMFC584utb6ok1b6JgJylzlzRkr7uuH2A2enbickibCebIb1r1hQ6gSSv7jvY9eQQ/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保持觉察坚持练" TITLE="【雅心学员分享】确定起点和目标 保持觉察坚持练"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