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心影评】《敦刻尔克》——如是呈现的力量

标签:
杂谈 |
分类: 雅心原创团 |
在此之前,敦刻尔克在我这里就是课本上那个二战中的一个事件,一个符号,英国人在敦刻尔克成功撤退几十万人,为二战正义的盟军一方保存了战斗实力。
昨天这部电影,让我这么近距离看见了它,那个海滩,海滩上排着长长队伍的英国士兵,天空中的战机,在海水里苦苦挣扎的人们。阴沉的天空和战火。那个逃生的年轻的英国士兵,那个伪装成英国士兵的法国小伙,那个开民船的英国老人,那个发抖的英国飞行员,,,,。每一个镜头都如此真实。它让我震撼!
我几乎从头哭到尾。它是如此地打动我。
有那么一刻,我意识到,这大概是老师说的看见。这部电影呈现的是人。对的,是战争中那一个个的生命,而不是所谓正义邪恶的口号下的工具。
导演肯定是个基督徒。
没有评判,没有指责,只是呈现。
战争中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他们的恐惧,忧伤,无奈,颤抖,愧疚……
-
英国人从敦刻尔克撤退后,失败的阴影在士兵的心里留下。可是,我们是逃跑回来的啊!士兵对迎接他们的老人说。老人回答,这就够了。
-
恐惧的飞行员失手打死民船上的年轻人而不知情,当他关切地问那个年轻人还好吧?船上的人盯着他回答是的。
-
当那些船体里的士兵为了逃生要减轻船的重量逼迫法国人离开船的时候,他的英国朋友慌乱而坚定地回答,我要留下他并愿意承担后果。
-
那些被鱼雷击中船的士兵抓住小艇往上爬,上面的士兵怕小艇翻而劝阻他们冷静。海里的士兵大叫,你他妈的被鱼雷击中后再来跟我谈冷静。是的,你没有经历过那些东西,有什么资格来评判指责建议劝解?所有这些都是苍白无力的。
我感觉,在这部电影面前,所有的影评也是苍白无力的。同样的,在历史面前,电影又何尝不是苍白无力的。
尽管如此,我还是要以一个外行人的角度谈谈这部电影的技术处理。
电影的音乐是低沉的,灰暗的,急迫的。
它的结构几乎无懈可击。以一个普通英国士兵的视角进入到海滩。又选取对岸赶来援助的普通英国民众一家人的海上救援,以及三架英国战机在天空的战斗。这就是大家说的一小时一周一个月。空间都在海峡,时间上虽然不同,但是镜头之间没有丝毫的违和感。利用那个英国士兵和法国士兵躲在防波堤下偷听到的谈话交代敦刻尔克事件的背景。以英国士兵在回家的火车上低声读丘吉尔的演讲和英国飞行员在德国人包围中的身影结束电影。
镜头特别宽大。长长的海滩,像蚂蚁一样的队伍。长长的英国海岸。一个长镜头,英国士兵从法国街道上极速奔跑,逃离背后的子弹,跟随他的眼睛,敦刻尔克出现在观众视线。那个等待救援撤退的海滩。
画面情绪感十足。小船驶过装满安静的士兵的大船。透过船窗,士兵挣扎的手和渐渐停止的挣扎。防波提一端将军孤独的身影。
灯亮了,大家起身离开座椅,下面出口处一个工作人员小伙子大声提示大家不要忘了随身携带的物品。我这时候,我想到,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抗战,我们在一九三八年的那一场民族大逃亡,那些生命,跟敦刻尔克那个人一样的生命,什么时候能够有一部像样的作品去呈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