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心沙龙分享】通过看见犯错,去到更大的整体——“如何面对犯错”沙龙记录

标签:
教育 |
分类: 雅心原创团 |

这次沙龙还是由“金点子”秀勤姐提供。她说,“每一次沙龙的提议都是来自我在日常生活里对课程内容的运用和思考,产生的疑惑,而捏出来之后在沙龙上我就会觉得收获特别多。我感到我最近进步很大。”带着思考去实践去消化去体验,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
这次的疑惑来自老师说的有一位听友记错上节目时间,而导致全节目组的人等待了五十分钟,一个人的错误,导致很多人都要为之买单。秀勤姐当时是特别的心疼亚新老师,因为她本人也和亚新老师一样,为别人的错误在买单。

这种情况其实在日常生活里随处可见。在家庭里,孩子不写作业,妈妈就得承担各种压力和焦虑;在单位里,一个人没有完成工作,其他人就得补上;在社会上,一些人的做为可能得整个社会一起来分担。这种分担有时是可见的,而更多的时候其实是我们都不知道自已正在为别人的错误买单,也不知道自已的错误带来很多人的垫底。
所以,犯错其实是一种存在。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是否接受,允不允许,也没有凭什么,为什么,事实的真相是,我们都在为彼此的错误买单,都在为别人的行为兜底。有人占了便宜,就会有人吃亏。正因为大家都不愿意成为那个吃亏的人,所以聪明的大脑会想出各种办法来“多、快、好、省”的解决问题,但没有看到解决问题的同时制造出了更大的问题,而这个更大的问题最后还是由全社会的人一起来买单。
不得不承认,这的确是真相,不管我们是不是愿意承认。这时,我的感受是很无力很烦燥。人真的很自大,又很盲目。自大到以为自已可以不接受真象,可以有能力改变真象;盲目到发现不愿意接受的事实时,宁愿闭上眼,不看不听。
现场的慧琴同学为我们展现的案例,让我们清楚的看到,自以为是对的,可能其实是错的。这让惠琴还有很多的同学都感到有些不知所措,进退维谷。不同的标准不同的系统下,就会有不一样的判断。正所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扩展开来,大家一起谈到医闹,谈到上访,谈到房价市场,谈到教育这些社会敏感话题,最后发现在个人视角里看来是“对”的行为,放在更大一些的整体里来看,又其实是“错”的。所谓对错,还真的是说不太清楚的一件事。有时犯错是不知道是错,就算知道是错,有时还是会犯错。会有很多素不相识的人在为你的行为买单,你也同时在为很多擦肩而过的人的行为买单。所谓的公平,可能是不存在的,因为那只是一个平面上认定,而把人的生活扩展广度、深度上来看,也许又是平衡的。
那么,在现实的社会生活里,到底有没有判断是非对错的标准呢?
继续向下探究,就会发现,其实,还是有的。这就是规律!尊重规律,就是对的,而违反规律,就一定会得到教训和惩罚。人类社会进步到如今,真正起作用的规律其实只有那么多。
那我们如何才能掌握最基本的规律呢?有一种方法是,去学习各种系统里最核心的定律,那个就是规律。比如从事商业活动,就要掌握商业规律;在职场,就要掌握职场的规律;想提高学习成绩,就要掌握学习的规律。这些基本常识和规律,可以让我们少犯错,少走弯路,少消耗无谓的精力。在关系和系统里,要尊重基本的系统法则和规律。
规律是不是人为制定的呢?沙龙里继续向下推进。规律不过是人类社会生活真象的呈现、提炼与总结,它不是人为发明的,而是被发现的。所以,更彻底学习掌握规律的方法是,去看世界呈现的真相。真相与事实,呈现出来的就是规律。面对真相和事实,就是尊重规律。
但生活里的悖论是,人们最不愿意面对的也是真相,这是更大的真相。
在哪里可以看到真相呢?真相总是在整体的呈现里蕴含着。
沙龙呈现在这里时,大家都安静下来。之前在争论是非对错时那股沸沸扬扬让人头疼的能量慢慢平抚下来。社会生活的真相是,它是一股巨大的洪流,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其中的一份子,我们彼此交融,水融于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论你是否愿意,我们都是在一起的。而这个洪流里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不可能有绝对的纯粹,不可能绝对分开好坏,这是大的层面上的生活的整体真相。
而具体到一个人生活里,关系里的对方会犯错的真相是,这就是你的生活!整体来看,你既要看到关系里自已,看到关系里的对方,还要看到你与他是如何在互动,看到整个互动的过程。不管你是不是愿意,这就是你的生活内容之一。不管你是不是接受,是不是想改变,它每天都会继续!我们并没有一丁点的能力把这种错误变得正确。

王华谈起让她一直解不开的母女关系,她最不能接受的是母亲老唱“受害经”,在她看来那是百害无一用的老唱片,她努力的想纠正母亲的错误,而她越努力,这些老唱片就成了她与母亲关系的全部;丽娜说到女儿早餐时间里对女儿拖拉的烦燥,她会克制不住的吼她,责备她,之后又会内疚、自责,每天都会上演同样的戏码,她越是想纠正女儿的错误,与女儿的相处里就全部都是这些。我也想到我与母亲的相处里,我越是不想要情绪化的沟通,回忆起来就全部只留下情绪化的记忆。
在现场,当群姐要她们就这些内容与整个生活的比例做一个评估时,王华发现其实这部分只占二成,甚至一成不到;而丽娜觉得有六比四,还有六成是好的;而我也发现,这部分在我的母女关系里最多不到二成。
在具体的关系里,我们认为对方犯错的标准,就是我们有“抗拒”的地方。我们要有意识的看到在关系里,自已抗拒的到底是什么,而这个抗拒就是我们自已的功课。同时也要看到,除了抗拒之外,这个关系里还有多少别的部分,要有意识的抽身去看抗拒之外的部分!同时,还要看看在面对这些之后,大量的时间里,你又在为这段关系注入什么。是要让那些“错误”成为全部,还是背景里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还可以整体的看一看“错误”在这个人整个系统里占有多少。犯错既是常态,也只是一部分。

小兰同学谈到的儿子不爱写作业的“错误”,在沙龙现场也引起了很多同学的共鸣。还没有成为父母的同学认为这没有什么,不是错误;而做了父母的同学又认为这是不可以的,是要改正的“错误”。我看到这时呈现出的真象是,父母为孩子承担的更多,因为父母是站在一个更大的整体面前,而作为孩子的时候我们是看不到这一点的。同时,真象的另一面是,父母也要看到,没有一个孩子在学习习惯和能力上会是全优的。十个手指伸出来都有长短,这个也是真相。如果只是盯着短的手指所犯的“错误”,不仅仅不能将其“拔长”,还可能导致失去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也失去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