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心沙龙分享】从“我”到“我们”——四海沙龙侧记

标签:
教育 |
分类: 雅心原创团 |
六年的时间,我们可以用来做什么?一个孩子可以渡过一个童年,一个儿童可以读完小学,一个少年可以从学校的殿堂奔向社会的怀抱。而雅心回归团队的朱四海同学,从六年的时间,实现了心灵的移动,完成了在婚姻生活里从“我”到“我们”的移动。
心灵的地图是现实生活的定位图,在心灵的世界里一厘米的移动,在现实生活里就会出现成极数的改变。而心灵的移动又是多么的困难,困难在于,我们都活在自已的视角里,导演着自已的剧目,而很难看到真实世界的呈现。
一边听四海的分享,我一边想起自已在婚姻里的保卫战,真是听着她人的故事,流着自已的泪。一方面,我能够体会她这么多年在婚姻生活里多么的不容易,另一方面,我也能从旁观的角度,看到她的不容易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她的应对方式。这一点在每个人身上也许都是成立的,“我们都是受苦的菩萨”。旁观别人时都可以清楚的看到问题的症结,但当事人想从这个症结里移动一分一毫都可以用“惊心动魄”来形容。
也许一开始来到团队,都是因为“我”的痛苦。这份痛苦让我们不得不面对自已的经历,形成的模式,养成的偏见。一开始,我们都会从情绪的宣泄开始,因为某种模式带来某种情绪的堆积已经要漫溢出来。清理到一定程度,我们开始有能力回头看,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现状,这个时候可能会出现更深的需要清理的黑洞,可以将这称为“童年的创伤”。我自已也是这样一步一步在经历着,这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悲伤痛苦无助的手向上挣扎着,这时就需要团队的力量帮助支持着渡过暗黑无边的过程。
四海也分享了她是如何在这个过程里牢牢抓住团队不放手的,坚持参加课程,坚持大群分享,坚持看邮件,坚持建自已的“成长楼”(邮件)。因为走过的人都知道,只要一松手,就会沉入黑洞里,回到原来的模式,甚至连原来的模式也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