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08 2期陈茗

六年的时间,我们可以用来做什么?一个孩子可以渡过一个童年,一个儿童可以读完小学,一个少年可以从学校的殿堂奔向社会的怀抱。而雅心回归团队的朱四海同学,从六年的时间,实现了心灵的移动,完成了在婚姻生活里从“我”到“我们”的移动。
心灵的地图是现实生活的定位图,在心灵的世界里一厘米的移动,在现实生活里就会出现成极数的改变。而心灵的移动又是多么的困难,困难在于,我们都活在自已的视角里,导演着自已的剧目,而很难看到真实世界的呈现。
一边听四海的分享,我一边想起自已在婚姻里的保卫战,真是听着她人的故事,流着自已的泪。一方面,我能够体会她这么多年在婚姻生活里多么的不容易,另一方面,我也能从旁观的角度,看到她的不容易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她的应对方式。这一点在每个人身上也许都是成立的,“我们都是受苦的菩萨”。旁观别人时都可以清楚的看到问题的症结,但当事人想从这个症结里移动一分一毫都可以用“惊心动魄”来形容。
也许一开始来到团队,都是因为“我”的痛苦。这份痛苦让我们不得不面对自已的经历,形成的模式,养成的偏见。一开始,我们都会从情绪的宣泄开始,因为某种模式带来某种情绪的堆积已经要漫溢出来。清理到一定程度,我们开始有能力回头看,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现状,这个时候可能会出现更深的需要清理的黑洞,可以将这称为“童年的创伤”。我自已也是这样一步一步在经历着,这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悲伤痛苦无助的手向上挣扎着,这时就需要团队的力量帮助支持着渡过暗黑无边的过程。
四海也分享了她是如何在这个过程里牢牢抓住团队不放手的,坚持参加课程,坚持大群分享,坚持看邮件,坚持建自已的“成长楼”(邮件)。因为走过的人都知道,只要一松手,就会沉入黑洞里,回到原来的模式,甚至连原来的模式也回不去了。
但在四海的分享里,我也看到,真正的移动并不只是向内回看,在自已的世界里努力。而是,到某一时刻,能看到关系里的自已的真相,看到对方的真相。
群姐说,“只看自已和只看对方是一样的,抓别人和抓自己也是一样的。”如实的呈现,并且如实的承认,是多么的不容易。在四海的沙龙里,我真实不虚的体会到这一点。比如,她是多么的深爱她的老公,多么珍爱她的婚姻,而她的老公也一样,多么的珍爱她和他们的婚姻。这才是始终让她坚持努力没有放手的真正动因。
我们总想对自已诚实,却往往很难做到。前几天群姐在大群里陪伴林菊时,我看到我自已内在有一个非常爱父母,心甘情愿愿意为他们付出的“我”。而我,却一直努力教导、阻止、劝说那个“我”。而诚实,是真实的面对那个“我”的存在和需要。
看到真实的呈现出来的“我”的真象,看到关系里对方呈现出来的真象,真正不扭曲不变形不回避的看到的那一时刻,心灵的移动就会自然而然的发生。
所以,心灵的移动,不过是,呈现,承认,松手,回归。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