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心原创:《我们挑剔的 映照的是自己不足》
(2017-06-20 22:44:02)
挑剔的本质就是不接纳,所以挑剔就是不接纳的直接表达。
挑剔真是随处可见的现象,而不满意里面,有一个不满谁的意呢?
所以我们活在挑剔别人也被别人挑剔的世界里,连亲人之间都无法避免,比如昨晚参与者朋友挑剔自己的母亲:
“妈妈的生活圈子特别狭窄,就是一个僵化的人,一个只知道把全身心扑在孩子身上,完全没有自己生活的人,也不知道怎么去拥有自己生活的人”。
挑剔,就是因为有个标准、原则、条件、要求等,达标,万事大吉,不达标,或者严重不足,挑剔就倾巢出动,不接纳就随处可见。而所谓完美,就是我们用来对抗我们的不满意和嫌弃而产生的。
那么我们就此发现在我们和对方之间,站立着自己的标准、原则、条件、要求等,还有完美的期待与渴望,也就是说阻碍我们彼此之间真正连接、看得见彼此的,就是那些标准原则条件要求等,还有由此产生的完美期待渴望和想象。
所以我们要看看在两个生命之间站立的这些东西,它们看起来是阻隔,它们的存在只有我们最先看到的阻隔作用吗?
顺着它们走下去,我们看到的就是排斥;而逆着它们走回来,回到自己这里呢?
我们看到了自己对应的那一部分裸露着什么?
比如昨晚听友,挑剔妈妈简单粗暴的对待孩子,没有更先进的育儿之道,瞧不起妈妈,对妈妈方法有诸多不满意,诸多的嫌弃和抗拒!
那么这些瞧不起抗拒不满意嫌弃的地方,裸露着自己的狭隘,呈现着自己的不接纳,也映照着自己的分裂---好的就要,所谓被我们判断为不好的,就不要。
我们对于粗鄙母亲的挑剔,对应着我们期待一个优雅的母亲,映照的却是我们没有能力穿越所谓粗鄙的“相”,直接去拥有那个烟火气十足的生命;
我们对于一个无趣母亲的挑剔,对应着我们期待一个风趣幽默的母亲,映照的却是我们没有能力跨越无趣,直接去看到一个无趣可是却一路用汗水的河流摆渡自己女到对岸的生命;
我们对于一个沉默寡言的父亲的挑剔,对应着我们期待一个善于沟通懂得自己的父亲,映照着的却是我们没有能力掀开沉默的外套,触摸一个每天都尽全力散发所有能量的滚烫的生命;
我们对于一个情绪化的母亲的挑剔,对应着我们期待一个善于和情绪相处的母亲,映照的却是我们没有能力放过情绪而直接连接那个情绪化罩衣下面的那个生命;
我们对于嫌弃一个没文化的母亲的挑剔,对应着我们期待知书达理的母亲,映照的却是我们没有能力去透过所谓文化的面纱,去看到母亲生命的淳朴简单的美好。
所以我们对于父母的不满越多越深,对应着的是我们期待完美父母的部分,也不折不扣凸显我们需要提升的部分。—所有的抗拒和不接纳,都映照出我们自己的不足。
当我们把最好的自己给了朋友或者其他人,却对亲密关系的某个人恶语相向,肆无忌惮欺负,对方依然不离不弃的时候,我们就把一个没有福气的自己活出来了。
当我们习惯性把所有的不屑、挑剔、指责、怨恨向一个人倾倒,把情绪化的糟糕的自己给对方,却把美好的自己给了别人,那么这个承担着我们最坏脾气,最受我们欺负的人,是我们的什么人呢?当然是最好的贵人和恩人,可是多少人真的看得到TA们,真的承认TA们是自己的恩人贵人,真的在拥有这样的贵人和恩人呢?
逆着那些挑剔回到自己这里,我们就能真的看到自己的真实样态,如此,所谓在红尘世界里面的成长和圆满才有可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