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心心语20160919:心理学起点在哪里?
(2016-09-19 19:40:34)分类: 原生家庭关系 |
参与者:女性
个案概况:
雅心老师:
去年喜马拉雅偶然搜到您的节目。很欣喜。老朋友碰面了一样。离开武汉后就没有听您的节目了。发现节目改版了,条理性更强了。我是湖北的西部城市的,01到06年都在武汉生活。06年嫁到南京。结婚10年。孩子马上上一年级。最近小宇宙燃烧的很焦躁。发生了很多事。下面就是我的问题:
所有看过丈夫和妻子照片的人都说他们特别有夫妻相。人海中第一次遇到,丈夫就认定了这个人做自己的老婆。妻子在和丈夫了解的过程中,也觉得丈夫踏实憨厚可靠有意思。妻子爸爸妈妈从小到大一直对她很宽松,基本都会尊重她自己的选择。然后闪婚。丈夫和妻子都是外地来宁人员。结婚十年,感情一直很好,妻子善良乐观,丈夫踏实顾家。互相支持和信赖。婚后四年,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了,孩子出生了。婆婆搬来同住,包揽了几乎所有的家务,收拾家,做饭,洗衣。照顾孙子。丈夫事业稳步发展,妻子将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孩子身上。两个人都为这个家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丈夫看到妻子如此用心对孩子也是看在眼里,乐在心里。看到老婆和母亲相处融洽,也很欣喜。常人眼里的好媳妇和好儿子孝顺婆婆,好婆婆善待媳妇,好老公和好老婆疼爱孩子这些在这个家里都能对上号。
1.心理学是个好东西,可是如果装进大脑,看不到人存在,就只会成为一个知识,当它用来指导和处理事情,内在又没在一起没有连接的时候,反而会产生更大的矛盾和冲突。
2.当妻子和丈夫的原生家庭发生冲突,丈夫如果没有办法第一时间渠道最好的位置,找到共拓那个协调的办法和实际,那么至少可以做到让妻子安静,让家人安静,让事态不扩大,然后站在新生家庭第一责任人的角度去和父母家人沟通,也站在儿子(弟弟或者哥哥)的角度去聆听父母家人的想法。所以第一丈夫是跟自己原生家庭(反之亦然,妻子作为新生家庭的第一责任人代表去和自己的原生家庭沟通)沟通的第一责任人去表达妻子和新生家庭的想法,同时也代表原生家庭的一员去聆听原生家庭父母家人的想法,这样,就成为新生家庭和原生家庭的桥梁,也是将两个家庭的爱连接起来的纽带,也是保证两个家庭的爱顺畅连接的基础
3.很多丈夫第一时间去保护自己的原生家庭,也是出于狭隘的爱,而忘记了新生家庭的重量和分量,也是忘记了自己在新生家庭的位置!习惯站在原生家庭的位置去说话和行动!正如很多妻子习惯性保护自己的原生家庭一样,这样的狭隘,没办法避免,它是个存在,因为爱是存在的。同时在这个存在之外,还有更大的存在---新生家庭的存在以及我们在新生家庭的位置,当我们真的看到这两个,就知道要去连接,而非捍卫狭隘。
4.当我们将丈夫称之为“巨婴”,将婆婆拒之门外,称之为“正确分离”,心理学就成了我们伤害自己的工具---无比正确又是将我们和身边人冷冰冰分开的强大武器。
5.心理学的很多规律很多原则都是对的,可是一定是要建立在心和爱的基础上,否则,心理学会变的非常可怕---对自己对身边人非常大的伤害。
6.中国的家庭确实存在界限不清容易入侵,造成彼此纠缠,到最后变成纠葛。但是界限不是规定出来的,也不是靠着我们零散得来的原则和知识,规定原则知识真的只是一个个的单独独立的存在,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真的无法兜住每天如水般的日子,当我们真的看到一个个人的存在,要怎么去融合和建立界限,就会非常清楚,而且是根据不同情况而出现的或融合或建立界限,失灵动而正确的。
7.很多强势的“小姑子”或者“大姑子”,往往是原生家庭中父亲或者母亲失位缺位造就的,这种失衡的家庭需要有人站出来,不然原生的家庭会坍塌,往往强势的“小姑子”或者“大姑子”,就是这样出现的。她们其实是爱的奉献者,只是以牺牲自己的方式去爱自己的原生家庭,这是很哀伤的事情。
8.嫁给一个人,往往嫁给的是一个家庭系统,继而是一个家族系统---忽视这个强大无比的存在,以为单凭自己的努力就能幸福下去的人,都要醒一醒。
9.拿着很多心理学原则理论,去分析自己和别人,然后去指导自己的生活,这些东西没有入心的话,只是大脑认同了,就成了更加强大的捍卫自己是非对错的武器—这依然只是头脑的把戏!
10.再著名再流行再正确的心理学理论,再风靡全球的心理学流派,如果起点不在“人”这里,都是危险而且需要我们警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