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心 如烟:透过“不同”去看到生命的存在
(2016-07-22 13:56:11)分类: 婚恋关系 |
两个无论是青梅竹马还是素昧平生的人结成夫妻,组成家庭,在一个屋檐下生活,在一个锅里吃饭,就会惊讶地发现,原来世界上还有人是这样的习惯,炒菜会先放盐,难道不应该是起锅前再放盐吗?上卫生间居然不关门,这难道不该是起码的修养吗?诸如此类,令人咋舌,怎么会有这样的人?来自不同的原生家庭带来的诸多不同,就成了将关系迅速带入权利争夺期的一股力量——自己和伴侣配偶及其原生家庭对抗的最直接最原始的力量。
我们对于不同,总是习惯性下判断,而且是封闭式的判断:凡是和自己不一样的,基本是排斥抗拒和否定,或者打压控制和改造——我的是对的,是好的,对方的是不对的,不好的!炒菜在起锅前放盐有益于健康,是好的,是对的,所以你要改!上卫生间要关门,这是起码的修养,是好的,是对的,所以你要改!但是在对方看来,炒菜先放盐,菜才会入味,应该是你改才对!在自己家里,又没有外人,关不关门有什么打紧,小题大做!揪着不放显得你比我更有修养吗!去你的吧!
于是这个“不同”的功课总是不断在我们的生活中用种种不舒服的方式来呈现于我们,当我们总觉得这个不舒服是对方的不同造成的,我们不要不舒服,人生苦短,要及时享乐不是吗?却不知人生其实是来做功课的,而不是来享受的,享乐这个词对于生命本身实在太太轻飘,它真的只是一针迷幻剂,很多人就此迷失,总在寻求可以带给自己舒服享乐的人和环境。
“不同”带给我们的不舒服,需要我们去敞开和接纳,并从中真的去学习如何去真的看到“不同”下面的那一个个生命是怎样的来,怎样的被打磨成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样态。
一个人呈现于我们面前的不同,不仅仅是一个人表面那一点点的呈现,那部分只是最表层的浮现而已,但是那不只是我们看到的最表面的单一的呈现,而是TA那个年代,那个独有的家庭,那个属于TA的成长经历,那个属于TA自己走过的日子,那个属于TA本人而不是任何其他人的时光一点点打磨造就出来的红尘自己,那个不同都是厚重而立体,沉甸甸而整体的存在!比如一个媳妇嫁到一个家庭,会发现自己的婆婆特别的小气,甚至会听村里人都议论自己的婆婆是全村最节俭的,媳妇可能只是看到了婆婆的小气,村里人的议论更是为媳妇的判断提供了佐证——你看,连村里人都这样说,可见她就是一个小气的婆婆!却没有看到,在她嫁到丈夫家里之前的几十年,这个婆婆就一直这么节俭地生活,婆婆的小气不是因为这个媳妇更不是针对这个媳妇,这种节俭或者小气的呈现分明已经在告诉我们,这个婆婆的童年,少年,青年,婆婆的原生家庭,婆婆的成长经历,以及婆婆和公公结婚之后这个从自己的原生家庭和成长经历所带来的过度节俭的特质,所导致的和公公之间的冲突,婆家以及村里人的不理解等等……当你真的看到了小气的呈现后面这样一个一路走来的有缘成为你婆婆的生命,你还会指责吗?还会对抗吗?
所以,“不同”仅仅是“不同”,没有孰高孰低,谁对谁错,不需要谁改造谁,谁迁就谁。“不同”真的是让我们来学习去看到有和自己完全不一样生命样态,和自己完全不一样的模式,完全不一样的观念,完全不一样的需求的生命,于是“不同”就此就真的是帮助我们看到彼此生命的路径。“不同”带给我们的痛苦在于我们固守自己的狭隘,当我们借助“不同”,看到彼此的狭隘,接纳狭隘,而不是保护自己的狭隘,那么我们就会走向整体和全然,不过度保护自己,不在狭隘中保护自己,才是最到底的接纳和勇敢,就是最彻底的信任和爱自己。
当我们真的借助别人呈现的迥异于我们的不同的存在,借助于这些“不同”,于是我们真的看到了红尘生命的独特和不易!于是我们连接到我们心底一直都存在的慈悲接纳和懂得!那些“不同”就将我们带入到红尘生命的爱的层面,将我们自己带入慈悲的爱的生命本原那里,于是我们就拥有了“不同”带给的我们最大的礼物:于外是爱的连接,于内是将红尘自己带回生命本源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