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雅心:看到孩子,是父母最需要做的功课

(2016-05-24 11:53:11)
分类: 亲子关系

    三口之家最重要的是内在亲密的连接感,决定着家庭的幸福和快乐,那么生命的成长也会是和顺的:内在生命彼此的亲近,不会有永久的隔膜,内在生命之间的亲密,不会有长期的冷漠,内在生命既独立,同时连通很顺畅,就是检验一个家庭是否幸福的三个重要指标。

    父母关系的隔离,父母关系的不亲近,是很多孩子内心沉重的石头,孩子就会在成长过程中要花费比一般孩子多一些的精力和时间去关注,这些内在的运作,就会成为很多孩子要去背负的重担,那么表现在学习上可能就是总是不够专心,总是不够投入,总是不能简单而快乐去活着,于是孩子的生命里面会出现很多和生命成长方向不一致的力量,就是干扰的力量,让孩子无法安心做一个孩子,这些干扰的力量越多,表现在关系上就是孩子会让父母很头疼。

    父母关心孩子,可是父母并没有看到孩子,这是父母对孩子掏心掏肺,孩子却并不领情的原因:父母关心孩子,这是父母的天性。只是很多父母整天忙忙碌碌,在精疲力尽之余,拿出自己的关心和爱给孩子,只是这份关心更多是拿自己的人生经验和人生道理来和孩子沟通,以自己的人生体验去直接告诉孩子,孩子小的时候,还能听父母的话,可是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会发现这样的说辞和自己灵动丰富的生命体验很不同步,于是很多孩子会拒绝聆听,因为那只是父母在表达自己,并没有和孩子真正连接。

    亲子关系的基础是看到孩子:关心和爱并不是一股脑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塞给孩子——常说的给孩子需要的,其实更深层次是看到孩子,才能真的知道孩子的需要和孩子的不需要。

    看到孩子:不是看到固有印象中的的孩子——很多孩子无论多大,父母眼里都是那个始终没有长大的孩子,父母看到的孩子并未和孩子的内在同步!看到孩子就是通过孩子的言行,去感受一个孩子的成长,去感受一个孩子的真实,去看到一个孩子的成长和稍显青涩却依然属于孩子的东西,去看到和自己刻板印象不一样的灵动的生命,比如她依然稚气——可是她的稚气是15岁的孩子的稚气,而不是我们刻板印象中5岁孩子的稚气;她的成熟,是之前没有呈现的,可是是在15岁呈现出来的成熟;她的烦躁,是因为遇到了学习巨大的困难,自己无法克服而必然产生的情绪,就如同自己遇到了单凭自己的力量无法克服的困难,我们常常无力一样;我们看到孩子喜欢一个人,虽然成人思维中是那么的不合时宜,可是我依然要看到一个豆蔻年华的生命对于另外生命的喜爱和悸动的感觉,那是一个生命本然的呈现.....于是我们每天都和孩子相遇,孩子直观呈现,而我有能力和呈现出来的孩子在内在真实看到并美好相遇!

    父母并不缺乏爱,只是真的缺乏去用心感受一个孩子的能力,缺乏去用心看到一个孩子的体验,当我们越来越多感受到孩子,孩子在我们内心就会呈现得越来越具体,越来越丰满,越来越立体,越来越整体和完整,于是我们看到了孩子的精神实体,而非眼睛里面孩子的一个样态。

    亲子的沟通,因为彼此的看不到,所以关心和爱都无法真正抵达和拥有---这基本上来说所有的孩子都会拥有一个共同的功课---透过父母非爱行为的呈现,比如父母只把爱和关系和自认为很好的东西塞给孩子,看不到孩子的存在,那么孩子就要穿越父母非爱行为,直接到达背后的爱那里!那么孩子和父母之间因为非爱行为这个相而造成的阻隔,就会崩塌,孩子就和父母的爱呆在了一起!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都没有问题,因为爱本身是个存在!爱并不会因为彼此看不见而萎缩和消失,也并不会因为父母离婚而减少,只是要建立和孩子顺畅爱着的通道。

    生命里面最重要的是亲密感,它才是滋养我们红尘生命中最关键的营养。很多时候它只是被彼此看不到的“相”所阻隔,没有顺畅流动,就如同一条河流,无法欢畅流动,淤塞起来,成为无法流动的死水。一旦亲密感建立起来,亲子沟通就会如同汩汩流淌的溪水,欢畅奔涌起来。

    父母和孩子在一起最伟大的创造,其实是创造一种和睦欢畅彼此内在顺畅连接的亲密关系!这才是一个家庭最了不起的成就!也是属于一个家庭最灿烂的荣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