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常常一开口就是孩子的问题和自己的担心,孩子考好了担心高处不胜寒,孩子考差了焦虑升学怎么办,孩子学习刻苦害怕身体吃不消,后劲不足,孩子贪玩则恐惧如此信马由缰下去该怎么办。亲子关系其实是一面镜子,父母和孩子互动中所关注所焦虑担心的问题,基本上都是父母的创伤未愈的部分在孩子身上的投射,借助父母所焦虑的孩子身上的问题,可以清晰看到父母内在的那个受伤小孩的存在。比如参与节目的母亲,孩子学习很努力,成绩也在名校排名靠前,可是母亲看到孩子每天学习很晚,担心学习的辛苦之路才刚刚开始,才刚刚初一就像拉满的弓,一方面担心孩子的身体会随着学习负担越来越重而越来越糟糕,还有漫长的五年半该怎么办?另一方面孩子的学习一旦有波动,其实是从年级的第二名下滑到几十名,依然是非常的优秀,但是这位母亲也会更加的焦虑不堪!原来,这位妈妈在女儿身上看到的“莫须有的”问题,其实跟女儿无关,她只是透过女儿看到了曾经在中学阶段非常顽劣的自己,因为错过了打基础的阶段,醒悟过来的时候为时已晚,没有上一所理想的大学。于是将自己的遗憾后悔都投射到学习刻苦成绩优秀的女儿身上了。
在亲子关系的互动中,如果没有觉察,父母内在的受伤小孩就会跑出来,将自己未曾完成的心愿转嫁为对孩子的期待,将自己曾经的遗憾和挫折无意识地转换为对孩子的担心,导致父母要么看不到真实的孩子,而是跟自己的内心小孩在互动,孩子会感到莫名的压力,感觉不被理解不被看到不被尊重不被肯定,比如这位妈妈的女儿一定会觉得,我已经这么努力了为什么妈妈你还是担心?我已经这么优秀了妈妈你怎么还是不满意?要么就是让自己的内心小孩直接跟孩子在互动,孩子就不得不成了父母的父母,承担小小的年纪本不该也承担不起的许多东西。
遗憾的是,很多生命都没有机缘学习并能去清晰看到内在受伤小孩,有些书籍即使涉及,也大多是语焉不详,或者太过专业,让很多人不知所云,所以父母们大多看到的就都是孩子的问题,就会去担心孩子,或者指责孩子的错误之处,并要求孩子去更改-----孩子成长过程中因为不懂不知而不可避免的一些错误,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身为父母确实有责任去提醒去帮助调整和改变,而父母们只是跟问题去互动,而不是跟呈现出某些问题的生命去互动的时候,就会在头脑层面想尽各种办法去解决孩子的问题:讲事实,摆道理,训斥,挖苦,比较,刺激,物质激励,精神奖惩等等手段方法用尽,苦口婆心,循循善诱,软硬兼施,恩威并重,胡萝卜加大棒,不一而足,但是收效甚微,甚至越惯问题越多。因为,没有内在伤口的父母几乎是不存在的,完全无惧无忧的父母是非常罕见的,孩子的问题都会唤醒我我们的内在受伤小孩,于是因为孩子的问题会导致一系列的衍生物,比如愤怒,比如暴躁,比如过分焦虑,比如生气等,那就是父母内在受伤小孩的情绪和感受,如果父母没有能力借助这些衍生物,去触摸到内在未愈的受伤小孩,首先回到自己身上,去看到和接纳自己的情绪,去陪伴和疗愈自己的内心小孩,那么,父母就可能在被触碰和唤醒的痛苦、难受、心疼或者愤怒等情绪的驱使下,任由自己的内在受伤小孩介入父母和孩子的关系,通过采取对孩子的控制去解决自己的内在情绪,无法感受到孩子的真实感受,也无法看到真正的孩子,也就无从跟孩子建立真正的连接。
身为父母,也都是伤痕累累的生命,在跟孩子互动的过程中,要保持觉察,把投射到孩子那里的东西看清楚,把放在和孩子互动中的那个内在受伤小孩,领回到自己的内在房间或者心灵花园,去陪伴和聆听,去懂得和接纳,那么自己和孩子之间就真的只是自己和孩子之间,而不是自己和孩子之间又出现一个未愈的孩子,那个未愈的孩子就会和自己的孩子互动。这样,我们就有机缘同时陪伴自己的内心小孩和自己的孩子一起长大!有能力做自己内心小孩的精神父母的父母,才是真正成熟的父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