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是父母将爱将慈悲将自己的人生态度潜移默化传递传承给下一代的通道,也是子女从父母那里接受哺育关爱继承家庭影响的桥梁,更是两代人共同呈现承接家族功课的道场,当孩子选择了他们的父母,就注定要从父母这里接受,模仿和学习,父母从他们的父母以及家族那里承袭而来的爱的方式和内容,慈悲的呈现,人生态度的显化方式等,都深刻影响着自己的孩子!
比如一个总是感觉无法做自己的女孩,内心很想简单而直接,想怎么做就去做,但是在人际关系中却总是知道怎么做却没有去做,甚至想好了,最终始终没有去做。女孩在诉说中不知不觉中总是说到一个词“小孩”,当主持人拎出“小孩”这个词语的时候,女孩哭了起来,想起和妈妈在一起互动时的感受以及自己小时候和妈妈在一起的很多画面。
女孩小时候的一举一动都被妈妈关注,很多事情妈妈都会来纠正来指正:小时候女孩视力不好,和妈妈一起逛街买鞋子的时候,看错了一样东西,售货员和自己都觉得很好玩好笑,可是看到妈妈的眼神,满是嫌弃,似乎觉得女儿很丢人,于是女孩会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会很害怕;比如女孩倒水,妈妈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是总是在关注她的一举一动,当时虽然不说,但是事后又会叮嘱,总是提醒女孩要仔细小心,于是女孩越发谨小慎微,生怕自己出错!
妈妈这种雷达式全方位无死角无断点的关爱,就这样潜移默化,在小女孩的内在内化成一个严苛的总是盯着自己的一举一动的内在父母,内在总有一个声音提醒自己要更小心更仔细更细心!于是这个小女孩长大了,离开了妈妈,但是依然会在内在父母的“监视”下,很害怕出错,很小心,话也不知道该怎么说,事情也不知道该怎么做,人际关系该怎么去处理才好!
于是妈妈通过自己雷达式无死角无断点的关注,对孩子内在形成可一种严苛的捆绑,于是就把穿越妈妈这种严苛的方式去到妈妈深处的爱那里去的功课,交给了这个女儿!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功课无法逃避掉——穿越父母爱我们的方式,去抵达到父母的爱那里,以及抵达到父母生命本身那里,我们就用生命与生命之间的相遇,达成生命之间最彻底最根本的和解!
这个功课很明显,在这个女孩的妈妈那里没有完成,这个妈妈爱女儿的方式,清晰地呈现了她自己的成长环境,她一定也是在父母的评判和教导下长大,可是对于孩子这个生命本身来讲,怎么评判都是错——除非父母看到孩子生命本来的样子!看到生命本来样子后的话语,就就会说生命本身相契合相一致的话语,看到孩子本来的样子,看到孩子的独特性,尊重孩子自身的成长节奏,用全然陪伴的态度,爱和慈悲的内容,做孩子成长的底肥!这是大多数为人父母的功课,功课没有完成,就会通过内化成孩子的内在父母传递给孩子和自己的子孙。
在孩子的内心内化自己的父母,在生命的某个时间段,是一种必须,因为在此过程中女孩认同妈妈的形象和内涵,男孩内化父亲的形象和内涵,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有很多好处的,只是我们也会将父母的不足甚至父母的创伤都会内化,孩子就会用这样的内化父母来要求自己,甚至捆绑自己——所以生命的疼痛真的是来帮助我们看看生命上面附着了什么!附着的“毒素”越多,孩子的痛苦越深,与父母的冲突越大,亲子关系的冲突,本质上都是生命本身的高贵和父母外在爱的方式的冲突。
用慈悲和爱,用无条件接纳和懂得的精神父母去取代内化父母的位置,是每个生命必须要做的事情——这样可以让父母从神龛上,或者审判席上走下来,让父母成为他们自己;同时让生命本身回归到我们自己这里,我们完全拥有我们自己就成为一种可能——回归才是真正的成长,意味着我对我自己负全部的责任!
自己做自己的精神父母,不是一句空话,不是一个理念,不是将内化父母改造成自己需要的完美父母,做自己的精神父母——是让如如不动的本真的自己,无法被评判的神圣高贵的存在,来接管照顾我们接纳我们无条件包容我们的责任,让红尘自己和内在受伤小孩带着一世的滚滚红尘,回家——回到内在真正的自己那里!
当我们真的去体验,并且不断去体验,稳定这样的体验,真的回到本自具足如如不动不增不减的空性慈悲的自己那里,让这样的自己爱自己,懂得自己,接纳自己!我们的生命就完整而合一,独立而自由!我们就在爱里活着而不是在受害者角色里活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