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眼里的平常人,可能是别人心里难以放下的宝!有些人面对某一个人的时候,可以云淡风轻,而对于另一个人来讲,却是一辈子难以翻越的珠穆朗玛峰!强烈的吸引和排斥的背后,其实都是我们的内在小孩被勾起,过往的感受被激活了!所以说来到我们生命中的人,都是来帮助我们看到自己:吸引我们的人,往往会反映我们被压制而欠缺的一部分!被我们排斥的人,往往投射着我们不接纳的一部分。比如一个女孩被一个果断有能力的男孩所吸引,反映这个女孩自己遇事左思右想谨小慎微的特质,这种吸引其实是提醒女孩要去看看那个遇到事情都要周全考虑想尽办法要去杜绝最坏情况发生的自己。
看到了一个事事都需要前思后想的自己,就可以去看到在一个粗糙的原生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一个很小就出来做事情养活自己的孩子,一个只能靠自己战战兢兢或者自己,一个不能犯错一犯错可能就陷入无路可走的自己……于是慈悲和疼爱就此产生,于是通过这样的呈现到达爱自己的地方去!
我们要去看到那个整天惶惶不可终日,总是很谨小慎微活着的红尘中的自己,我们要去跟随她:跟随她去看她的原生家庭,跟随着她去看幼小的她走入生活去养活自己经历的一切,跟随她去看看年幼的她的害怕担心,跟随着她去看看幼小的她承担着什么……告诉她你一路看着她的感受,告诉她你真的能理解她的害怕担心,真的能明白她的谨小慎微,真的懂得她一路走来的不易……告诉她你那么羡慕赞赏那个男孩的果断和能力,是因为你真的和那个男孩原生家庭不一样,你和他的经历不一样,你是多么渴望从小被保护的很好,无需那么小就出去打工养活自己……
如果女孩不能通过那个始终放不下的人,去看到了那个打小就承担很多的自己,只是陷入妾有情而郎无意的哀怨里,即使在头脑里对自己说一千次放下,在第一千零一个的梦里还是会想他,因为这个男孩在女孩生命里出现的使命还没有完成,他并非女孩的真命天子,而是来帮助女孩透过对他的欣赏喜欢崇拜回到自己那里去!原来所谓放不下的某个“别人”,其实是我们将需要照顾疼爱舒展的一个“自己”——那个在不同的原生家庭和环境里长大的独特的生命!我们把这个的自己通过投射,交给了对方,让对方去滋养和照顾!难怪我们放下是如此不易的功课----------其实在对方那里,在关系中有一个是被我们遗忘的“自己”,在提醒我们TA的存在!
所以我们要做的功课首先是拿回来,将滋养圆满转化自己的责任拿回来,将接纳疼爱陪伴那个谨小慎微害怕犯错的自己的责任拿回来,去认领那个惊惶不定躲躲闪闪的内心小孩,当我们从外抓模式进入内观内求的时候,那个被我们所羡慕崇拜或者讨厌排斥的重要他人的使命就此完成,彼此之间才会建立起新的真正的关系,也就无所谓放下。
因为在我们遇见自己之前无法真正遇见别人,和自己相遇并且爱上自己是所有亲密关系的起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