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普遍关注和同情留守儿童的同时,那些背井离乡在外漂泊的年轻父母们,除了要应对种种生存压力,承受冷眼欺凌,饱尝思乡之苦,离开年幼孩子的父母,大多还会留在家乡对孩子和老人深深地愧疚,这种愧疚感出发点是爱,归属点是老人和孩子,但是如果父母只是止于内疚,却不能将内疚背后的爱拿出来,爱就到不了老人和孩子那里去。
空间会制造距离,但阻挡不了爱。在资讯如此发达的今天,“天涯若比邻”已经成为可能,借助各种通讯手段,将爱的渠道打通,这是留守在儿童身边的老人和远离孩子的父母一起要去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在外的年轻父母可以用各种方式去表达对辛苦老人的感恩和爱,也要用各种孩子能懂的方式将自己的思念和爱去给到孩子那里,爱的内容要想办法传递到孩子那里去---比如写博客,比如写日记,比如每天给孩子的微信心语倾诉......
让孩子拥有父母的爱。
在家看护孙子孙女的爷爷奶奶要鼓励孙子孙女和年轻的父母多通话多沟通多表达,而绝非告诉自己的孩子说:你们出去打工,家里有我们两个老的,你放心去吧!孩子你们不用多操心,交给我们你们放心吧!很多老人就会告诉孙子孙女---不要想爸爸妈妈,想爸爸妈妈时候的哭泣是不勇敢不坚强的行为,别告诉爸爸妈妈你想他们,这样爸爸妈妈会不安心等等等……这样反而造成了爱的阻隔。
父母回到孩子身边后切忌按照自己的需求去急切要求孩子怎么做,要尊重孩子的内在节奏——多用自然的肢体接触,比如拥抱,比如抚摸孩子的头,比如帮孩子洗头洗澡,比如掏耳屎,比如给孩子洗脚,剪指甲......等等方式和孩子自然接触和表达爱意,有时候充满爱意的肢体行动对于孩子的温暖记忆更持久,因为身体细胞的记忆能力是惊人的,因为拥抱等方式更原始更本能更直接
对于回到孩子身边的初期阶段,父母看到和听到孩子的内在语言和需求,并不说破,要用足够的耐心去陪伴孩子初见父母的种种不习惯不适应甚至紧张排斥,用看到之后的行动,以及简短有力清晰地爱的语言去表达给孩子。
爱孩子是一辈子的事情,留下的遗憾总是有机会去圆满和填补,带着爱,带着耐心的爱,用一辈子去链接孩子内在的爱,就是最伟大的了不起的父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