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会听到有人抱怨自己工作不如意,甚至毅然辞职或者调换工作,但这些人转换工作后,就会获得快乐和成功吗?
这个问题暂且放在一边,若不介意,先絮叨个小故事。
我有过一把很贵的伞,打开来以后大得惊人还能自动伸缩。于是我常常展示给小伙伴们看:你看,一折,两折,三折……pong!打开了!就像是没头没脑的小丸子。那个黑色的伞骨看起来材质精良,但忽然一天它就断了一根,也许是抗议我反复的蹂躏。
断了一根伞骨的伞太让人愁苦。它就像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烂桃花,羞于出手,又不舍得彻底丢弃。强撑着带出去几次,每次都被耻笑。有一次我穿了一双很有艺术感的凉鞋,手里挽了它走进教室,前排的学生齐心协力地对着我深情朗诵:“竹杖芒鞋轻胜马……”
即便是这样,我还是舍不得丢。我确确实实是个长情的人,我会把它塞到某个地方,也许一辈子也用不着,但它就在那里。
直到有天中午,我发现楼下有个戴着草帽的老头子,坐在那里修伞。
在这个城乡结合部的地方,遇到一个修伞的人,比买一把好伞更难能可贵。于是满屋子的扒拉着找伞,最终发现那把伞静静地立在一个柜子旁边,于是屁颠屁颠地带着伞下楼了。
一个半小时以后,我吃完午饭走下楼。那老人家还坐在原地,姿势不变地在摆弄我的伞。我像个好奇又讨嫌的小屁孩一样蹲在他旁边,看着他一根根剪掉多余的材料,又看他一针一线细细地缝。
正在我神游之时他开口问道,你这伞不是在这里买的吧,没见过这样的。
他又说,我见的伞多了。
他继续说,不是我说啊,这伞,你幸好遇到我,全城……顿了一下,可能觉得话也不能说满,接着说,全城也没几个人能修好。
遇到他我就很惊喜了,其实就算他不停顿那一下,我也真的相信这句话。现在人们都懒得出奇,这样的手艺人越来越少,我结婚时候的被子用新棉絮弹出来的,当时十分惊喜。阿姨说是找了不知道多少条小街道才找到的手艺人,排的队有半条巷子那么长。
对自己的职业有高度自信,又有真材实料的一手绝活的人。他们在说这话的一瞬间,我便十分崇拜了。
后来跟学生们无意间提起,我才了解,原来就在他们的家人里,也都有许多这样的民间高手:有人的大伯会吹糖人画糖画,有人的姑姑是有名的剪纸艺人,还有个孩子,他的大爷爷居然就是从前绕着全城卖麦芽糖的所有小孩都认识但只知其人不知其名的神秘的白胡子老头!
同样,还有烧烤店里腿脚不灵便但是烤串香出整条街的胖子,学校门口做印度饼永远供不应求的漂亮小伙,家门口蛋糕店里夹蛋糕像开挂一样的帅气妹子,老城区里卖油茶和馄饨的婆婆,无论怎么挑出来的水果就是比别家好吃的爷爷……呃,好像都是吃的……我果然是术业有专攻。
现在回想小时候,修伞磨剪子戗菜刀收头发的人,常常吆喝着耳熟能详的台词,从院子门前过,可现在就是在乡下也难得遇到。要是找不到修伞的人,我这样的迷糊蛋在雨天里就很郁闷,舍不得再花大钱买新的,只有拖着长柄伞,套中人一样地来来去去,差一顶礼帽,拄着的就是文明棍了。
那么说到这里,还需要解答文章开始前的那个问题么?
我身边没有几个人爱自己的工作的。不是嫌赚的少,就是嫌工作累。有时候我听得烦了,实在想对他们吼:赚的又多又不累,你还是去求包养吧。
想到那些觉得自己的工作狗屁不如,成天抱怨待遇不好体制不公的人,真的愿意把抱怨攀比的功夫用来钻研专业,又有几个?
就像那个修伞的师傅,就因为他那一句不甚谦虚的话,我才肃然起敬。只要这一点骄傲,就区别于浑浑噩噩的人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