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常把孤独与缺少朋友或伴侣相联系,他们也总认为解决之道就是建立一段新的友谊或爱情。在这样的观点中,人们认为孤独的原因、解决办法和造成的痛苦都超出了自己的能力之外。
与此相应,他们的内在小孩外显出的生命关系也会呈现出以下的状态:要求别人为你内在的伤痛负责,同时把自己看成是受害者。需要另一个人来填充你内在的空虚,这意味着从一开始你就剥夺了自己的权力。
生命中的关系领域可以使你非常了解自己所承载的原生之痛。
看看你有多么需要另外一个人存在于你的生命中吧。其实这是内心释放的一个信号:你要转向内在,找到那个迷路的小孩。解决孤独的办法在于转向内心,在于温柔地拥抱内在小孩——它为你承受着情绪负担等各项痛苦。
当你为内在小孩负起责任,跟他联系上,并像慈爱的父母那样引导他时,你们的关系会获得自由。而在今后的生活中,你也能用自由而独立的方式跟其他人交往了。
当然,你需要了解的是,内在小孩的情绪和痛苦部分,并不会立刻疗愈,他伤得很深,这使得它在你生活中产生了很多痛苦和低落的情绪,比如:孤独、恐惧、被遗弃感,这些内容都指向你最深的伤口。
你可以做的是,审视自己内心的痛苦,同时愿意把双手递给那个受伤的小孩,愿意为自己负起百分百的责任。
花点时间疗愈自己。当你感觉到抵制,就深呼吸并坐下来。别扭过头去或是逃避,为了你内心的孩子而丢开抵制吧。跟受伤的内在小孩在一起,拥抱它!
举个真实案例,说明“敏感”特质的运用,很多人都是排斥敏感的。
S君非常敏感,旁边的人总说他很容易生气、小心眼。
两年前,S君在心里下定决心说,“我一定要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不再那么敏感!”经过系列培训和学习,想要把自己调整成为一个豁达的人。开始很有成就感
在一次重要职位竞聘的失败后,非常失落。更加觉得自己小心眼、讨厌自己。
这是个典型的要去“战胜自己”,而不是接纳自己,然后落败的例子。
在协助S君的调整过程中,我们从接受自己拥有“敏感”特质开始,然后两步走:
一方面,对敏感的结果进行行动加法,让“敏感+确认=细心”,意即当我们感觉到某些事情让我们不舒服的时候,去进行确认,避免把自己因敏感而误解的主观的心理故事的部分当成是真实的,同时对于印证如实的部分,可以坦然地面对自己对细节的敏锐。
S君对于后来的有件事印象非常深刻:
有一次,S君给总经理秘书L小姐送了一盆盆栽,他看到L小姐拿到盆栽的时候眼光慌张了一下,慢慢地放在了桌子上。如果放在过去,S君会感受到对方是勉强收下了,这让自己非常不舒服,接着会把这个不舒服无意识中指向L小姐,然后关系僵化。
这一次,S君进行了确认,“你是不是不喜欢这盆盆栽?如果不喜欢也没关系,放在我桌子上也不错的!”没有想到L小姐回应说,“真的不知道怎么谢谢你才好你送我的花让我想起了我妈在家养的相同的盆栽……看来我该给他们去个电话了!谢谢你的盆栽!”
S君说,在这一个事件上,如果我不印证,我会以为她是看不上我送的这份礼物;印证了,我才知道眼睛看到的虽然是真的,但是我们自己可能会把看到的东西理解和翻译错了!这样让我也省去了很多的误会。
当S君知道原来自己的敏感也可以作为一个特长使用,他变得更加自信起来,在工作内容上越来越敢于拿出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并且比很多人的观察点都要细致敏锐,在办公室里面的人际环境也越来越好,近一年以后,工作的晋级自然而然就发生了。
面对、承认、接纳、转化,引领内在更强大的力量去面对外界
改变,不是全盘否定和打压,改变来自于和解、转化、接纳、顺势利导而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