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学习真爱

(2013-07-08 22:18:58)
分类: 亲子关系

 从古至今,饥饿的母亲把食物省给孩子吃;一个人把性命献给自己心爱的人,都是爱的明证,都是被颂扬的美德。给予就是爱吗?上篇文章我们分享了牧师的过度给予行为,那显然不是真爱,甚至是一种病态和残害。

在心理治疗中,派克博士帮助牧师发觉了他的行为背后的潜意识动机。牧师的父亲是一个酗酒者和色鬼。他从来不关心自己的家庭,忽视妻子和孩子们。所以,牧师从小就暗暗发誓:我长大了以后,一定不能成为他这样一个无心肝的坏东西。一定要成为一个有爱心,呵护亲人的好人。年复一年,他已经不记得自己的誓言了,但是这种深印在潜意识里的痛处,使他选择了助人为乐的牧师职业,并且拼命将自己的精力贡献给自己的家人,以填补自己潜意识里与罪恶父亲形成对比的心理需要。 

发现我们潜意识中的原始心理需求,然后辨认出我们心理成长的需求,最后学会对自己和心上人施以真爱行为,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通常需要优秀的心理分析师的引导和帮助,我建议你做如下的三步努力。 

第一步:了解自己的原始心理需求 
  当我们产生各种强烈的情绪和冲动的时候,停下来对自己说且慢,让我来想一想,看一看:我为什么有这么大劲头要为女儿洗衣服?或者给儿子买那双名牌鞋?或者出手打了孩子?或者讨厌父母亲的唠叨?如果不洗(或者不买、不打)会怎么样? 
  比如说,蓉蓉的妈妈看着女儿的脏衣服堆放在那里,如果不去洗,自己心里烦。如果洗了,自己心里痛快了,因为符合自己的卫生习惯;更重要的是,给女儿节省了时间去学习,自己心里感到踏实,满足了妈妈的心理需求。为什么让蓉蓉多多学习,成了妈妈的原始心理需求?因为在妈妈的潜意识里,对于当前社会的飞速发展感到焦虑,自己害怕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拉下来,可是又没有勇气提高自己,于是暗暗希望女儿考上名牌大学,在竞争中取胜,自己也因此产生了成就感。所以,把劲儿往女儿身上使。 
  再比如说,小龙闹着买一双昂贵的耐克鞋,要花费爸爸半个多月的劳动所得,小龙的父亲还是咬了咬牙给他买了。他为什么这样做?主要是看见邻居老张家的旺旺有了一双耐克鞋,如果自己的儿子没有,害怕比不上人家,多丢面子呀?让儿子穿上名牌,满足了父亲的虚荣心,或者说满足了父亲的原始心理需要。 

第二步:辨别心理成长的需求 
  我们的原始心理需求往往出于本能,但是,要想发现我们心理成长需求,却需要付出相当的努力,因为那是认知的结果。心理成长的需求表现为个体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心理承受力和责任感的增强。 
  什么是蓉蓉和妈妈的心理成长需求呢?如果妈妈敢于正视女儿的成长需要,应该不难看出蓉蓉的个人生存能力,比起同龄孩子和她自己的学习能力来讲,均处于低下水平。应该给蓉蓉机会,帮助她发展这方面的能力,因为这是女儿心理成长的需求。同时,如果妈妈能够正视自己害怕落伍的焦虑感,应该设法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以便满足自己心理成长的需求。 
  什么是小龙和父亲的心理成长需求呢?小龙的父亲如果敢于正视儿子追求名牌,是因为他学习和踢球都不如旺旺,希望在名牌球鞋上回来,就应该鼓励小龙在学习上多下点功夫,在球场上加一把劲,增强他的能力和自信心,促使儿子的心理成长。如果父亲能够再进一步看到小龙的信心不足,其实反映了他认为自己的能力差,因此对儿子也缺乏信心的问题,在提高自身能力和自信心上面多下些功夫,既满足了自己心理成长的需求,而且带动了儿子的成长。

 
  促使心理成长的关键 :自我承担,付诸行动
  辨认出我们自身和心上人的心理成长需求以后,改变我们的行为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中有两个要点: 
  一、把时间和精力集中放在改进、增强自身能力上面。 
  例如,蓉蓉的妈妈参加了电脑学习班,学会了盲打和数据输入的技术,找到了一份自己更加满意的工作,增加了收入。更重要的是,她也多了一份对自己的信心,减轻了自己的焦虑程度,实现了对自己的真爱。 
  二、控制自己原始心理需求带来的行为冲动,给予心上人发展空间 
  当孩子拒绝修正她/他的行为的时候,要坚持自己的意见,让孩子的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落在她/他本人的头上,他们就会改正了。 
  例如,尽管妈妈已经向蓉蓉宣布,她的衣服要自己洗,但是蓉蓉还是攒了越来越多的脏衣服,看看酷爱清洁的妈妈,会不会忍不住去洗。此刻,是对妈妈的考验。如果妈妈没有发脾气,而是告诉蓉蓉,把她的脏衣服放到自己房间里,不要影响家里的公共卫生。并且提醒爱漂亮的女儿,明天上学,她怕是没有干净衣服换了,甚至连蓉蓉穿了脏衣服上学,妈妈也只当没有看见。结果,蓉蓉一定能够学会洗衣服。更重要的是,她增强了自身的生存本领、自信心和责任感。因此我们说,妈妈实现了对女儿的真爱。 
  做到了以上三步: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原始心理需求、分辨自己和他人的心理成长需求、自我承担付诸行动,你就学会了真爱。(改写自徐浩渊博士文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