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日沙龙:《心肺复苏急救常识》(主讲:王柳堃)

标签:
杂谈 |
分类: 雅心心灵成长团队沙龙 |
浅谈心肺复苏——呼吸心跳骤停的现场急救
一、支持生命活动的两个基本生理功能:
二、心脏骤停: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中止。导致心脏骤停的病理生理机制最常见为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其次为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室停顿,较少见的为无脉性电活动。心脏骤停发生后由于脑血流的突然中断,10秒左右患者即可出现意识丧失,经及时救治可获存活,否则将发生生物学死亡,心脏骤停是心脏性猝死的直接原因。
心脏性猝死(SCD):是指急性症状发生后1小时内发生的易意识骤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无论是否知道患者有无心脏病,死亡的时间和形式未能预料。
三、临床表现
①前驱期:猝死前数天或数月,有些可出现胸痛、气促、乏力心悸能非特异性症状。也可无前驱表现,瞬即发生心脏骤停。
②终末事件期:心血管状态急剧变化到心脏骤停发生前的一段时间,瞬间至持续1小时不等。临床表现各异,包括严重胸痛、急性呼吸困难,突发心悸或眩晕。
③心脏骤停:脑血流量急剧减少,可导致意识突然丧失,伴有局部或全身性抽搐。心脏骤停刚发生时脑中尚存少量含氧的血液,可短暂刺激呼吸中枢,出现呼吸断续,呈叹气样或短促痉挛性呼吸,随后呼吸停止。皮肤苍白或发绀,瞳孔散大,可有大小便失禁。
④生物学死亡:心脏骤停后,大部分患者将在4-6分钟内开始发生不可逆的脑损害,随后经过数分钟过渡到生物学死亡。
四、处理
《2010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
原理:按压主要是通过增加胸廓内压力以及直接压迫心脏产生血流
要点:
①:对于经过培训以及未经过培训的施救者,都需要强调胸外按压。如果一名旁观者未接受过心肺复苏培训,则该旁观者应该为突然倒下的成人进行单纯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即强调在胸部中央用力快速按压,或者按照急救调度员的指令操作。施救者应继续实施单纯胸外按压心肺复苏,直至AED到达且可供使用,或者急救人员已接管患者。
②:基础生命支持流程中的传统步骤是帮助单人施救者区分操作先后顺序的程序。进一步强调以团队形式给予心肺复苏,因为大多数急救系统和医疗服务系统都需要施救者团队的参与,由不同的施救者同时完成多个操作。例如,一名施救者启动急救系统,第二名施救者开始胸外按压,第三名施救者则提供通气或找到气囊面罩以进行人工呼吸,第四名施救者找到并准备好除颤器。
③:继续强调需要缩短从最后一次按压到给予电击之间的时间,以及给予电击到电击后立即恢复按压之间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