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女儿呀女儿

(2012-02-17 16:17:55)
标签:

教育

分类: 中级1.2.3.4.5班心音缭绕
老师:
      早就挖了个坑,说要在作业里谈谈孩子的事,却一直没有填土,还是遵守诺言把之前的坑填上吧,也算补交第五次课的作业。似乎不止一次了,说要跟老师谈孩子,最后不了了之,主要是真的要谈的时候,已经知道,那些焦虑和困惑是我当下必须承担的,孩子就是在这么一个阶段,作为家长,除了耐心的等待和陪伴,真的无能为力。所以填这个坑的时候,放进去的土已经不是当下关于孩子的一些具体问题了,而是我所觉察的长久以来我与孩子间互动的一个模式,或者说,关于彼此剥离和独立的问题。
   

                                                           我该怎样安慰你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接连两天,你都接到失利的坏消息,前天在三好学生标兵的竞选中败北,昨天又得知在楚才杯作文竞赛中毫无斩获。

虽然你故做轻松,轻描淡写,但我能充分理解你的心情,因为,我也是在不断的碰壁和失落里长大的,直到现在。何况,你的光荣也是我的光荣,你的失落亦是我的失落——谁让我是你的母亲呢?

但我该怎样安慰你?

我说:宝贝,只要你尽力了就行。你说:妈妈,如果我真的尽力了,我就不会有这么多的遗憾。我本来可以做得更好。

我说:亲爱的,你在妈妈心里永远都是最棒的!你说:妈妈,每个孩子在母亲心里都是最棒的,可这还远远不够,我要证明给世人看。

我说:一次失败算不了什么,人的一生很长,还有更多的考验等着你。你说:我明白,妈妈,可我现在刚刚摔下来,真的很痛。

我知道你最想听到的是:你得不得奖,妈妈真的一点都不介意。可你说:妈妈,你说的不是真话。

我无语。

母爱如山,如果我像一座山压在你身上,我还有什么资格假母爱之名?

母亲不过是一个新生命来到人间的一个通道。籍此就将两个生命牢牢地捆绑在一起,血缘的纽带成了永不能解脱的爱的枷锁,难道伟大的母爱究其实不过是霸道的宿命?不能选择,也无可逃脱?

任何生命的成长都是一个逐渐脱离母体独立的过程,这种成长和独立该是双方的,既是孩子的,也是母亲的。对于孩子,是一种解放,是自然的,本能的,对于母亲,却是一种割舍,需要智慧和隐忍,所以往往是孩子成长了,母亲却还没有独立。

亲爱的女儿,我还是不知道该如何安慰你,我牵挂你的心从你诞生前的十个月就注定是收不回了,但是你要知道,我的爱是一座随时准备给你支撑和依靠的屏障,而不是压在你身上的大山。我会为你而喜,因你而悲,但不能代你喜,替你悲。你自会受你该受的,你只属于你自己。

 在 总结和回望陪伴女儿的整个过程中,我读了这么些年我为她写的一些博客,这是较早的一篇,是2006年写的,从这个时候开始,我就有一种深深的无奈,关于她所承受的压力的深深的无奈,关于我们终将挥手作别的深深的无奈。而老公和我,培养孩子的重点也是尽自己之力为她减压,使她舒展,总想使她走上一条相对自由和宽松的道路,比方说选择学校,我们一直只有一个选择,就是外校,因为外校是最开放精神压力和升学压力最小的。小学的时候准备去外校,但那个时候女儿是个非常害羞胆小的孩子,每次照相也好,集合也好,她总是被挤到最后的一个,我们担心她不适合住读,所以留在身边,不断地鼓励陪伴,到小学四年级她慢慢开始转变,像她自己说的,帷幔后的公主走到台前,她的个性和才华慢慢开始展现,成绩也越来越好。小升初唯一只参加了一场考试,就是考外初,但以几分之差落榜,当时对她的打击非常大,我们打算通过别的渠道让她进去,但她自己拒绝了,她说不愿被人歧视为交钱进来的家伙。现在想来,应该给她做些工作,消除她的担忧的。当时只是简单地遵从了她的想法,选择了一所只要凭她的获奖证书就能录取的山寨外校,没有让她赶场似地参加一个个学校的入学考试。

初中阶段,她就像脱胎换骨一样,特别的有个性和自信,也特别的自律,有主见,基本不用我们操心,从来不用过问她的学习,我们也没有鞭打快牛,总是为她减压,让她不要把所有的时间用在学习上,要坚持舞照跳,歌照唱,小说照写,她后来还加了一条日语照学,即使是到了初三,也每周上两次爵士课,并坚持自学日语。每次开家长会,各科老师都表扬她,说看她听课的神态是种享受,她验证了我一贯的看法,只要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认真完成作业,成绩一定是中上等,而中上等的成绩是最好的,不要过于拔尖和优秀。当时他们班通过外高资格考试的只有她一个人,这让老师很吃惊,因为她的成绩一直是十名左右,我感觉是她当时及其自信的心态和拔尖的外语使她能够没受数学的拖累而过关的。但是中考她严重失利,这也与我跟老师的不配合和对立,对孩子的过度保护有关,中考前的最后一次调考,统一出题但没有统一考试,他们学校考的晚,网上已经有答案,她那次数学考的特别好,老师就怀疑她在网上看了答案,在她的数学成绩下划了红线,表示存疑,她回家大哭,情绪很激动,当时离中考还有大约两周的时间,我对这个老师这所学校很无语,当然之前也发生过一些事,我放弃了跟老师去澄清,只是同意孩子提前离开了学校,再也没去上学。老师打电话来,我只说孩子病了。现在才觉察,是我内在受伤的小孩的过度反应导致了这一切。我常常允许孩子不上学,帮她请假,因为我自己对学校是对抗的不信任的。

 回望初中阶段我给她的文字,似乎是一个母亲在引导体制内的孩子叛逆,跟体制在抗争,比如《几点吃晚饭》,《书包重几何》,《听老师的话,听父母的话,听自己的话》,《祖国不止60岁》,我再读这些,我看到了我的深深惶恐和不安,我担心她被压制,被伤害,被驯服,被洗脑,我想她获得更多的自由,我无数次的寄语她,一定要有一颗自由的心灵和独立的灵魂!我还随时在准备跟她告别,虽然怀着深深的不舍。

她13岁的生日,我写道:“ 从今天起,让我们彼此独立!在这段暗流涌动、惊涛骇浪的成长岁月里,我最好的角色就是一个旁观者,一个“其他人”,在你以后的人生里,我也只是一个旁观者,一个“其他人”。宝贝!从此,让我们都做想做的、最好的、独立的自己,这便是我们对彼此最好的爱!于我,或许更难做到,但我会努力。”

她15岁的生日,我说“我们之间太熟悉太亲密太分不出彼此太缺乏神秘感了,爱得太深,终成负累,所以注定爸爸妈妈不可能“懂得超脱和用置身事外的眼光”来看待和处理关于你的一切。”“我们都是平凡的父母,我们做不了超凡脱俗的智者,我们只是这个世界上最爱你的两个人。但是,请你相信,你所希望的“他们不会控制我,而是让我明白,让我懂;他们不会强逼我做任何事情,而是让我知道怎样自己为自己做。”,我们还是可以做到并尽力做到的。我们更相信,你能够“自己做自己的智者,自己成为自己的大人。”而且,这世上如果真的有神的话,说不定真会派一个智者来引领你,来点拨你,谁知道呢?只要你有一颗能够接纳的心和一双懂得欣赏的眼睛。”

她16岁的生日,我说“我毕竟是俗人,不是智者,眼看你走上了弯路,总忍不住会叫住你提醒你,即使明知扯不住你,这只是本能,并非想要有一天你明了我这是为你好。做你想做的自己,不要蒙蔽了内心的声音,就是好的。父母的心很强大,无论你是怎样的你,你就是我们的女儿,不会因为任何事而改变,不会因为你的成绩或任何其他因素而增加或减少对你的爱!我更不需要你为我增加荣光,装点门面。你,是你,我,也是我,我们都是独立的,我也有自己的人生,不会依附你,也不会依附你的父亲,或我的父母,或任何其他人,我会做我自己,无论你们任何人喜欢或不喜欢。就像你不必在意我们喜欢或不喜欢,OK!”

很多东西,我一直是懂的,但只是大脑层面的懂,现实中我很无力也很无能。但我不想再像刚刚加入团队时那样无情地批判和指责自己,我觉得,老公和我真的尽力了,做到了我们能做的最好。孩子进入高中后,生命里曾经被压抑和限制的一部分充分地展现和绽放,我很欣喜也很欣赏,我真心的鼓掌和喝彩,为她感到骄傲!但同时,她曾经擅长和引以为傲的那一部分,就是非常轻松和专注的学习能力,似乎被否定和摒弃了,似乎与新生的一部分不兼容,这是我所担心和焦虑着的。人都需要外在的肯定和欣赏获得成就感和愉悦感,而现在我觉得当女儿变得越来越潮越来越开放的背后,难道是像她说的,她原本就是一个不爱学习虚荣浅薄的孩子,她之前给了大家假象,自己也误解了自己?我感觉是她在学习上丧失了自信,而在舞台上在穿着打扮上吸引了太多的眼球,她一味地通过外在的形象和个性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了。对于一个17岁的孩子,要抵挡这种诱惑真的很难。

而在与她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我们作为父母一直处于一种劣势,只敢表达理解,却不能坚持原则,稍稍不如她意,她就会反应激烈,而我们就会低头认错,我无数次的跟她道歉,但她从来在博客里只有第一时间的尖锐的指责,却从没有善后和道歉过。我们不断的为她减压,事实上是我们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这个过程,是否是让她逐步地放纵和不担当的过程呢?当班主任老师当着我们的面问她,你是否一直都有退路?我心里一惊,的确,我们一直为她保留退路!我们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她不必那么的辛苦!我们其实是另一个极端的家长!这是否另一种的不负责任?

做父母真的好难好难!内在的受伤的小孩魔力真的很大很大!我仍然无法信任学校和老师,那天老师家访,我坐在女儿身边,不断地握她的手,为她缕鬓角的头发,眼睛总是盯着她,我在告诉老师:这是我最宝贵的女儿,恳求你千万别伤害她,不管她做了什么!

 其实我知道,没有哪个老师是故意要伤害学生的,老师对学生也是本能的关心和爱!所以,我还是要回头去关照我内心那个受伤的小YQ,也许这才是唯一的解决之道。

                                                                          YQ

 

亚新回应:

是的,看到你的文字,我看到两个女儿,一个大的,一个小的,大的带着小的在走!可是大的也是满身伤痕,满心痛苦,小的会怎样呢?你是聪明的,开始反省自身,这条路永远都不要放弃!能沿着自己的心路一直走下去的人,是有福之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收获
后一篇:爱是你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