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成长团队的第一课,让我们学会了触及我们的心,可能跟一些学员不同的是,这并不是我第一次真正去感受我的心,但却是第一次从理论上去深刻了解自己的心.。特别是亚新老师提及人的一体论,用感受作为桥梁,去化解亲密关系中出现的矛盾时,我很有顿悟。从基因上,我们知道人是相异的个体,有不同的外貌,性格,出身以及社会地位。正因为如此,让我们对于同一事物,有了不同的看法和感受,从而产生了分歧,
分歧让我们有了摩擦,
从而影响了人际关系和亲密关系。记得有人说过,家不是说理的地方。我们与家人,爱人,孩子之间的联系不是靠理支撑的,而是靠感情,靠爱。感情如美酒,越久越香醇.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用语言去表达感情,语言只是一个载体,背后的力量是感受,我们是通过语言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感受,感受我们的爱。
在冲击阶段,小Z的经历让我感受颇多。记得亚新老师曾说过,我们有时应该在自己变得成熟后才可以遇到合适的人。正是因为年轻,轻狂让我们在无意间伤害曾经我们深爱的人,相隔4年,谈及此事时,小Z仍然不能释怀,从她的眼神中,她不停晃动的身体,让我们可以感知到曾经的伤害是如此之深,曾经的感受还在她的记忆中,只是被她尘封了起来,这次的冲击让她开启了过去的记忆大门。从她的叙述中,我们可以清晰的感知她曾经付出了多少爱,多的已经没有办法再爱自己了,那份爱不但让她迷失了自己,而且那满溢的爱也是那个男生无法承受的。她不知道她一次又一次对前BF的报复,是伤害了别人,但伤的最深的还是自己。我想仅仅通过这一次冲击,也很难让她对此事释怀,但我希望,在她以后的爱情之路上,要记得爱人的同时,留三分爱给自己,亦能忘记伤心的过往,勇敢的前行。
自我感知:哭应该算是我们来到这个世上获得的第一个能力,婴孩时,未学会语言的我们用啼哭来传达不适的感受.小的时候,我们也会用哭来得到父母温暖的关怀。长大成人后,社会这个大环境迫使我们学会压抑自己的情绪,来显示成熟,我们不安的情绪和感受就这样被压抑了下来。记得我从小就是一个爱哭的小孩,当眼泪滑过脸庞时,更多的时候感到的是无助和彷徨,但泪水过后,我们获得的更多的是坚强。走进社会后,很少压抑情绪的我被长辈们告知,哭是幼稚的表现,每每听到这时,就会让我黯然神伤。渐渐的,那种压抑的情绪让我感受疲惫,我很想逃离那个工作环境,那个在家人眼里罩着光环的企业,我只是想找一份喜欢的工作,用心的工作,慢慢的成长。可是人生很难如意,我们的生活被各种东西束缚着,我们常常在说话前要先考虑是否会伤害到别人,在做事前要考虑成败,在提出建议时要考虑自己的身份地位。因此我们学会了在boss面前卑躬屈膝,唯命是从,我们变成了一个失去灵魂的个体,只是重复的上一代的工作,唯独思想是沉寂的,孤独的。到最后,我们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坚守什么,也已经忘记了最初的梦想。有时常常在想,如果知道长大如此痛苦,何必长大。每次想起郭敬明的文中"时光的洪流中,我们会渐渐长大",我就会泪流满面。妈妈常说我是一个敏感的人,一个容易感伤的人,有时对着满天飞舞的花,我都会流泪。来到心灵成长团队,更多的是想学会安放自己被压抑的心情,想给自己的心寻找一个被人认可的出口。
from WJ
亚新回应:
喜欢安静的听课,安静的思索,你觉得该你说,你就说,不该你说,你会适时安静下来,按照社会人标准来看,你融入社会的姿态很成功,可是就如同你说的:你的心是孤寂的孤独的。我们都在被社会化的过程中,被社会机器塑造成了整齐划一的社会人!见花伤怀,看云流泪的你,那里面有个温润、善感、真实的你....好好滋养她,不要遗弃她,照顾好她!!这是社会之外的我们!!那个真正的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