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妳是我微笑的答案:教养,只不过是更宽阔的爱>
作者:林书炜
要孩子能做、会做,就让他自己动手做吧!孩子生来就有那种想「自己动手做」的慾望,时候到了,就想自己拿着奶瓶喝奶、撑着栏杆走路、放开大人的手自己逛大街。但这些能力,总会因为大人的「担心」,而剥夺了孩子的发展机会。泠泠接近一岁时,开始学走路,她的小脚每移动一步,当爸妈的都会在心里呐喊「加油啊」,心里同时也担心这样安不安全?万一碰得都是伤,会有多心疼?大多数家庭都会在孩子一岁会走路之后,尽量把家中装潢﹁处理﹂得安全一点,地板拼装起安全垫、桌脚黏上塑胶安全套,就怕孩子会因为跌跌撞撞而受伤。但我们丈量着障碍物与女儿的距离,不知道是不是也剥夺了她学习保护自己的能力?
http://www.sxl-online.com/xljy/yhzxc/image/wz-5.jpg 这麽说是有原因的,一天,泠泠正在家里用她蹒跚刚会走的步伐,绕着客厅的茶几逛来晃去,越走越来劲!不一会儿,感觉熟练起来的步伐开始加速,一不留神,泠泠已经用看起来﹁快打结、又没有打结的两条腿﹂快步往餐厅桌角奔去,眼见阻止不及,女儿就要撞伤时——没想到,她竟机灵的往旁边一闪,没撞着!从那天起,我开始学着相信孩子、放手让她做。孩子的能力是经由经验累积,没有机会给孩子尝试,就没有空间让孩子学习独立!
狠下心,才能放心
我还不知道泠泠是不是个能独立的孩子,但我尽量让她「习惯于」自己做。一岁能自己拿汤匙,我就让她学习动手吃饭,刚开始吃得整桌满地到处都是,惨不忍睹!但学习本来就是个过程,一定会「熟能生巧!」于是,我在泠泠吃饭前,将旧报纸铺满任何一个饭菜可能﹁逃窜﹂的地方,让孩子享受能够「自由驾驭」的快感。起初到外吃饭,有朋友会问,孩子这麽小,自己喂不是比较方便,看起来也不会这麽﹁恐怖﹂!我会说:﹁不好意思,请妳们忍耐一下吧,等等清理就好了。﹂事实上,泠泠在两岁多时已经可以很﹁精准﹂的吃饭,少有饭菜掉满桌的情况,也省了我们还得伺候她的时间。
等到泠泠再大一点,我让她自己练习洗澡、自己抹肥皂、自己刷牙、练习上厕所;洗澡前,自己将毛巾、换洗衣物、乳液准备好。我的下一步,希望女儿可以学习自己洗头,虽然我知道她连把身体洗乾淨都不一定做得到,但我只是想养成她可以﹁自己完成﹂的习惯。
那天,Spencer
见我让泠泠用指甲刀剪脚趾头,他喊着:「小心喔!等妳大一点再拿吧,现在妳的小肌肉还不够灵巧吧?会剪到肉喔!」Spencer
问我为何把这麽危险的工具拿给女儿,我说,第一、这是小朋友的安全剪刀,即使剪到肉也不至于太严重;二、我在旁边陪着,并没有任由她乱拿;三、即使真的剪到肉,也不要紧!因为女儿才会知道原来这把指甲刀是会让她感觉痛的,哭个两三声没什麽大不了,下次女儿想再拿时,会再多一点考虑;况且,我们也不会把危险物品放在孩子拿得到的地方。既然如此,让女儿自己练习剪一下脚趾头,应该也没什麽损失。
你是孩子的助手,还是阻碍他们发展的墙?
我们当父母的都知道要培养孩子独立的精神,但往往却又常在不经意中,成为他们眼前的那道墙。例如,泠泠上幼稚园后,我老觉得她的书包好重喔,里头装着三个吃早餐、午餐及点心的小碗、250CC高的水壶、还有几本书,怎麽这麽重啊?我虽然要求女儿书包一定要自己背,不能因为年纪小,就要请老师帮忙,因为大多数同学都是自己背的。可是,有时又觉得,一百公分的小小躯体,还要顶着书包真辛苦,便会在女儿把书包卸下后,很自然的接起,帮忙拿着,口里虽喊着要女儿自己背,心里却又想帮女儿拿,真矛盾!
泠泠刚满三岁时,全家偷得五天假期到东南亚度假,入住的度假村为了体贴带孩子前往的大人能够好好放松,特别在村内设有「儿童俱乐部」,让孩子可以在俱乐部里与其他各国的朋友一起活动。泠泠说什麽也不愿意参加,我也没有特别强迫,只是带着她去看看那些孩子在玩什麽,试图引起她的兴趣。我发现,西方国家的孩子总是比较容易跟其他孩子打成一片,也非常愿意上台表演;东方的孩子,不论是来自台湾、日本、韩国、大陆、新加坡,则比较害羞或不习惯,愿意参与的比例低很多,除非有认识的朋友同行。与Spence「偷得半刻閒」的想法无法如意,我们便带着泠泠到泳池边晒太阳、玩水。突然Spencer
眉开眼笑地大叫一声「妈咪!」,示意要我过去,我到躺椅边一看,「哇!好可爱的小baby!」大概才一、两个月大的外国孩子,正躺在椅子上,全身光熘熘做着日光浴,小娃娃看到我们开心得手舞足蹈。一会儿,远远的,小娃的爸爸从池里钻出头,跟我们打招呼,金发碧眼的帅爸爸是荷兰人,小娃才出生四十天,是第一次到印尼度假;外国爸爸回头要再潜入池底前,还提醒我们不用帮baby盖毛巾,「OK!OK!不会着凉的啦,小娃娃很享受日光的洗礼!」(咦!因为看到孩子这麽小,就顺手用毛巾把外露的小肚脐盖上了,厉害的外国爸爸,什麽时候看到我偷偷的行动?)
我还在学习如何在适当时机,放开我们的一双手!让自己独立于孩子,孩子便能够比较独立。
当了妈才知道的事让孩子「自己做」,迈出独立的第一步
培养孩子独立的第一步,就是从日常生活中建立他们的自信,爸妈尽量用鼓励代替责骂,让孩子勇于尝试、探索各种新的经验,当他们可以处理的事情越多,也就越能独当一面。
女儿从开始会走之后,我们经常带她到安全的空间,鼓励她尽情跑跳。游戏中难免跌跌撞撞,我们鼓励女儿跌倒了要自己站起来,一点小破皮也不要大惊小怪(孩子如果发现爸妈在乎,就会哭得越大声),几次下来,孩子也就知道跌倒会痛,自己要小心。
带女儿上烘焙课后,我会要求女儿跟我一起整理材料、器具,跟妈妈一样挽起袖子洗碗,养成责任感。女儿上幼稚园后,虽然小班并没有家庭功课,但我还是会在睡前请女儿确认书包里是否已经准备了联络本、水壶及吃午餐点心的碗,让她知道该对自己的事情负责。
最近的一次经验是,在天母逛街时,临时起意带女儿到忠诚路上的运动公园晃晃,各种游乐器材女儿都不爱,独钟一大片的沙坑。但问题来了,没带挖沙工具,女儿开始嚷着要我帮她回家拿,以前我可能会到附近的店家看看有没有工具可买、或帮忙去跟其他家长借,但那天我请她自己去跟别的小朋友借。女儿闹别扭、生闷气了一会儿,我在旁鼓励她试试看,女儿便怯生生的走到一位小姐姐面前开口:「请问妳可以借我一个工具吗?」姐姐抬头看了她一下,迟疑了几秒之后点头说:「好啊,可是要还我喔。」女儿开心得点点头,跑到我面前说:「我借到了!」
是啊,父母不可能永远帮孩子准备好各种事物,教他们怎麽独立与别人相处更重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