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努力在学习

(2010-09-07 12:30:44)
标签:

杂谈

自从学习后,每天都是一开电脑就马上看大家的博克分享。一天数次,今天一看到王k的分享,我就哭了一场。就 好象在课堂上受冲击一样。王k说的“6次课,每个人都能出来吗?”也是很多人的心声。尤其是我们已经冲过的人,觉得问题并没有都出来的时候,一方面渴望再受冲击,另一方面又觉得还有那么多的同学未出来过,再出来是不是占用别人机会太“自私”了(贴标签),但这的确是真实的想法,很矛盾。因为上周没上课,这次本来是很想冲击的,结果。。。yz冲击的又和我不同,直到我说“你可以回到六岁去,”想不到触到她童年,也触动到我特别想讲的问题。一听到她说“ 那时我还没和爸妈一起呢?”我的心猛地抽动了一下。很难受,眼泪就下来了。本来我说那话时,是觉得她象一小孩,小时侯要玩具什么的, 睡在地上耍赖。“你给我我就不起来,  我就不回家”那感觉,所以说了那一句,没  想到触到她那点。更让我自己难受,情绪再强烈点我可能就真的出来了。结束时老师让我们说分享。我的心砰砰直跳,都要到嗓子眼了。甚至有点要窒息的感觉,很难受,象个病人。后来稍微平静了一下,说分享时我想说又怕把自己搞的很激动,就胡乱说了几句,生怕又触动自己,对于有些基本上“跳过 ”。下楼时走不动很无力。碰见SJ,JLF他们说了话一直到下车,又觉得好多了。
       每一次上课都有很多的收获,觉得有好多话要说,今天就都说出来吧!
      一   关于同理心
       我一直都认为我和我家人在这方面基础比较好,但学了之后觉得要表达还是不容易的。不过 那天听老师讲的和“过堂”时,我作了如下总结,
      现场直播 式
   如: 看到咨询者叹气,闭眼,咬嘴辰时,咨询师再现当时 所看所听。现场直播说“你叹了气(闭眼。。。。)”让咨询者意识觉察自己当时的行为。
      复读机  
   咨询者语言表达很精练时,可以“复读”,也可以再加上听到他在其表述中的感受。
     3 概括 
   当对方叙述事实,或是很大段表述,要运用语文中的“概括主要观点、感受”提炼组织语言,抓住重点。(对于头脑处于 不清醒者易在此处发生问题)
    二   关于冲击
      学习四次了,和学员活动、分享。我看到:很多外在事件、现象不同。但本质是有很多相同的。cX、YF、YZ、Wk我自己都是不能接受事实,或者否定自己不能接纳自己。我们都 是在“外 求”,自学习以来,我基本上就是在想这些,看分享后者相关博克,试图运用所学去看他人看自己,和他人沟通,在家里用了一下就不想用了,太费力,觉得想休息放松。在外面,听到别人讲话,有时不想讲了(只想和学过的人讲非常渴望和学的好的已打开的人交流,渴望!)而一般人谈话我觉得不想听,觉得说话不是一个层面。现在看原来看的东西,有很多都觉得其实原来根本就不懂(原来一直以为自己懂甚至很懂)看的层面有的完全不一样,所以说话的层面也很多不一样,(我一直 很疑惑:怎么学的“瞧不起人”了?)想自己的感受其实是希望自己多受“触动”快点出来,找到自己的心 求成心切而已吧。还有就是自己一直都很希望有真正的交流。尤其是近几年对很多其他娱乐不感兴趣,总 希望能有很深层次的交流。
    昨天和LJM出去办事,结果遭受了意想不到的事,我和她笑称这就是在受“冲击”啊。 并且用所学的去表述我们听到的,(气中作乐)我居然暗想用同理去 和那人沟通,心理都觉得很滑稽,这些人那样,能同理吗?(不过现在觉得也不是绝对的没可能,自己学好才有可能)
    今天起床半天都动不了,再看家里人,都是象得了大病一样,趴了。感觉爸妈都需要好好休养了。爸连腰都直不起来,妈妈那么重视别人(重视别人胜过自己)今天都拒绝去看望病人,我知道,他们都已经到了不能再受一点劳累一点刺激的“边缘” 了。可是因为昨天的事又让我和爸爸在交流的时候发生了争吵,指责,埋怨。( 我怎么总是不能改变自己,让争吵暂时不发生呢 )以前的事对他们就是一个很强的“冲击”,我每次谈起对他们也是“冲击”,我真的就是那么不愿意原谅自己,原谅他们甚至是“怨恨”他们,我。。。。(待续)
 
亚新回应:
你那么努力在学习,用心在整理你自己!
 
同时遗憾你课上那么容易跳过你的情绪,下次别这样哦!!
 
闭上眼睛:看看你怎么让自己跳过那情绪的呢?你当时在害怕什么还是在逃避什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相信自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