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原生家庭,走近父母
标签:
杂谈 |
成长笔记四
亚新老师:
在我的小时候也曾看过家里人喝药;我家里也存在着重男经女的现象,尽管不不严重;我也曾像LH、NT她们那样恨过父母,恨她们为什么就不能理解我呢?为什么他们就不能多给我一点呢;我也曾像YQ那样想用实际的行动证明给父母看——离开了他们我照样活,并且还会活得很好。在与父母的争争吵吵中几年的光阴过去了,也在城里摸爬滚打了好几年,失落、无助、彷徨……我复杂的性格也就这样惭惭形成了。在很长的时间里,我只需要跟父母说一声我的决定而根本不去考虑他们的意见和想法。当看着城里每家户的灯火渐渐通明之时,心时总有一个声音:“如果不是父母花钱把我送到城里来读书,我会有今天的视野吗?如果我的视野不像今天这样开阔,还会有那些爱和恨吗?”如果不是读了大学,我可能会像村里的同龄人一样结婚、生子,偶尔和父母磕磕碰碰,过着平淡的生活。去年的这个时候,我还在浙江的一个小船厂,每天抬钢板,汗流浃背的时候我才意识到“父母其实仅仅是个农民而已,他们是在用一个农民特有的方式在爱着远方的这个儿子。”
爱在农村绝对是个奢侈的字眼,上午冲击 时 老师说“你们怨我,我怨谁去”是的,他们该怨谁呢,他们肯定也想不明白对我们这些子女的爱怎么就遭到拒绝了呢!我父亲小时候肯定也非常恨我的爷爷,因为我爷爷奶奶那时也经常吵架,我爷爷又经常喝酒,那时家里很穷。我的外公是个很老实的人,老实到被人欺付。父亲努力地改善着家时的环境,把家里弄的很热闹,人气很旺,他似乎想走出我爷爷,外公他们的那种生活模式,只是他万万没想到他的儿子居然又想让家回到安静的状态。
LH说她的父母总是打击她,谁的父母不是呢?做的好他们也不会给出表扬,他们不知道表扬与打击会给孩子造成什么不同的影响。直到2008年我才从身边的人学习到如果我们的思想总是积极的,遇到事情往好的地方想,会有一股惊人的力量爆发出来。之前我根本不敢去想几年以后生活会是什么样的。
上课时我朗诵了一首诗《相信未来》, 包括 老师你都觉得很奇怪“居然选择背一首诗,居然还能把诗背完”。因为之前看过讲义再加上我又是第二组出去的,我一直在旁边房间思考着出去后该说点什么呢。可是想不起来什么内容,只想起来了那首陪伴了我无数个日夜的《相信未来》,背那首诗时我的眼角是含着泪的。
今天讲到沟通,收获很大。以前很爱看中央电视台的张越和王利芬主持的节目,总之让人觉得很舒服,但找不出原因。这次的课完了以后才知道他们的沟通中有很好的聆听,有很好的整理。就在上完课了以后,刚好我妹妹找我聊天,说她累。若是以前我会没有心情去听,可这次我用心的听到她在讲什么了。
亚新回应:
当你开始在写父亲,在写你的原生家庭。。。。我的心,突然开始特别心疼你的父母和外公。。。。因为你在开始心疼。。。。
和解之路,是从我们开始睁开心眼开始的,我们以前一直后都是睁着眼睛的盲人,现在开始睁开我们的双眼,虽然朦胧,虽然看得不远,可是当我们开始这样学习和自我突破,我们的心眼啊,会把很多生活的美景和生活的真相意义袒露在我们面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