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孩子是门大学问——管教从小抓起、引入竞争、奖罚分
(2010-07-02 00:35:36)
标签:
育儿 |
分类: 肓儿经验 |
管孩子是门大学问——管教从小抓起、引入竞争、奖罚分明
一、“小”就可以不管教
我家的是男孩,天性上男孩子就比较好动、调皮,比较难管。这就显得管教孩子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不能因为孩子年龄太小而放手不管,任由其性格发展下去。
在管孩子的学问没开讲之前,我先举身边真实的例子,我的家公一直带着老公哥哥的孩子,老公那地方风俗重男轻女思想非常严重,这个小男孩虽说年龄还未满三岁,但是脾气特臭,性格特古怪。他看上的东西必须要买,你不买给他,立马赖在地上(不管这地方是不是脏、有水等)滚来滚去,一直要大人屈服才行。该到吃饭的时间,他吃零售;打泼豆浆在沙发时,爷爷却责怪他人打翻;在小区与小朋友一起玩时抢别人的玩具,甚至还喜欢动手打人……可这些在爷爷的眼中却成了他的优点,还常常沾沾自喜的说他聪明喜欢赖地、吃得多、厉害等词,完全没有管教孩子这类的话。有时,我在旁边实在看不下去了,就说“孩子这么小,性格这么古怪,要好好管教一下。”可怜的爷爷却与我争论起来“这么小,怎么管,他什么道理也听不懂”。如果换了是我的孩子,必须给他你所做的每件事情的好坏、必须给予他,严厉管教。否则在他的生活中将会被许多人排斥,更易形成孤僻的性格。
别以为孩子小听不懂道理,俗话说“三岁看到老”,虽然未必能完全正确,却是古人历来崇奉的教育经验,其内涵深刻。孩子零岁到三岁这段最佳教育时期应该得到广大父母的重视,不能以为他小就把人的诚实、善良、谦让、与人共享、自我约束这样一些基本素质到年龄大了再来学过,忽略潜移默化的教导,而过分溺爱、居家当小皇帝、稍不如意便哭闹便赖地耍泼……都会影响到孩子今后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快乐的成长,势必会影响孩子的成功与失败,为人父母不可不教!
二、引入竞争
我们都是三十而立才得到孩子,所以特别爱孩子,但我们知道在现有的社会中光爱孩子是不够的,更要懂得如何管教孩子,让他在复杂的竞争环境中出类拔萃。在康有为的《大同书》戊部第一章:“况当世界竞争优胜劣败之时,岂可坐弃人才哉!”所以从小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不仅能促进他的积极成长,更能决定他以后的命运走势!
老大八月份就有四岁了,从小就开始训练他的独立意识。在他一岁左右的时候就已经训练他自己入厕,一旦有了尿意,他可以不依靠父母帮助独自入厕。这件事情的成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于是在他的生活内尝试更多的独立,比如摔倒必须自己爬起来、玩具掉了必须自己捡起来、衣服必须自己穿……并常常告诫他“男孩的事情必须自己做,不能依赖父母。”
有了老二后,才发现原来两兄弟之间有许多不同,在某些方面两个人成了想互合作的朋友,在另方面却又是竞争对手,所以,我们不失时机的在日常教育中引入竞争之课题。
比如:吃饭方面必须竞争,老大比较不爱吃饭,老二食欲旺盛。在每次开餐这前,我们都会说:“谁吃得快,将可以得到奖励”,或者说“你看弟弟吃得多快啊!” 并采用表扬性的词语“Gordon,你最棒了”这必定激起老大的竞争欲望,吃饭时大口大口吃。老二还比较小,老大相对于小的显得格外掏蛋,我们都会要他好好学习弟弟的乖,在这过程中较注意用词“你们俩个都爸爸妈妈的好孩子,弟弟都知道乖乖坐在那里,你能不能像弟弟一样安静的坐好!”尽量不让孩子掺杂嫉妒的心情,认为父母有了弟弟以后就不爱他了。
在小区与小朋友骑自行车比赛时,我告诉他你要努力的踩,才能赢过其他的伙伴。当孩子经过努力最终输了的时候我也没有责备,只是告诉他孩子你要多吃些东西才会长得更高更强大,他们统统骑不过你。老大回家后吃饭特别有劲,我特别利用孩子想赢的心理来纠正他吃饭的不良习惯。
我们不但从生活上培养他的竞争意识,也在日常学习中引入竞争。老大在幼儿园读书,每天老师都给贴上优字,孩子回来就会向我炫耀他在学校受到表扬的事情,这对小孩来说是件好事。我告诉他只有你好学习,比其他小朋友要棒的话,老师每天都会贴“优”字。儿子点头说“我会的”“那你要不要学好英语啊”在我与他的对话中都不失时机的告诉他学习英语的重要,所以小小年纪的他特别痴迷英语,看英语大片、唱英文歌曲。只要他在家必定是看与英语有关的节目。这让我们省心不少,想着他至少在掌握语言方面强过其他小朋友。如果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忽视了孩子竞争力的培养,那么孩子未来的人生角色可能是一条小虫子,老鹰吃它,小鸡啄它,连蚂蚁也围着咬它……
三、奖罚分明
“论功行赏,奖罚分明”是我家的日常管教孩子依据。在这个议题上就套用徐惟诚爷爷的话:“管当然有约束、限制的意思,但更有关心、照料、顾及、过问、承担责任、保护、引导、协调、创设和提供条件这些多重的含义。这些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都是不可缺少的条件。成年人应当为孩子提供这些条件,否则就是不负责任了。孩子应当自由地快乐地成长。但自由不等于放任自流,快乐也不等于为所欲为。”
所以,在我们家就有三种奖罚开式:
第一种是物质奖罚:先就用“奖”的事实来证明。老大特别喜欢玩具车,家里多得已经装不下去,而他随意买车的习惯却实在戒掉。我们就想出一个办法把玩具车当作“奖品”,只有他做的好时,我们才会奖励他,而他为这些奖品,都会努力做得更好。反之,犯了错误,必须受到惩罚。比如收起的他的玩具车,短时间内不让他玩,而他也会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妈妈,对不起,我错了,下次不再犯了。”这种既限制了他的任意购买欲望,又让在这过程中知道了事物的对错,何乐而不为呢!
第二种是语言上的奖罚:让孩子健全成长的夸奖及责骂方式。我们常常听些肓儿专家空说:“教育孩子,必须采取适当的奖励与责骂。”每当孩子完成新事物的挑战时,即使他笨手笨脚的穿反鞋子、歪歪扭扭的写字、跌倒了自己爬起来……只要是积极向上的事物,我们都要给予赞赏,衷心地与孩子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而责骂的方式与时机,大人更得要好好掌握,并不是所有错误都通过责骂来完成,我们列出孩子禁止的事情,明确的把你的态度告诉他。比如,我带老大逛商场时,孩子看中了一款玩具,当他哭闹要买时,这时我就告诉他“妈妈可以先带你看看玩具,看看他的价格,如果价钱太贵,我们只看不买,如果便宜妈妈就会给你买。”征得孩子的认同,我才会带他去看玩具,然后我会告诉他这款玩具太贵了,不能买。儿子也只能认为我带钱不够而作罢,不再哭闹,渐渐的孩子购买玩具的想法也就淡淡了许多。
第三种就是适当的体罚孩子,在现在的环境,大多数父母都不认同体罚孩子,认为体罚孩子会让孩子离他得远。当然我们在体罚时,不能采取过多暴力方式,适度的体罚限于父母的手只能停留在孩子手心或者屁股这两处。当他清楚父母的要求,却拒绝服从时,适当的责打是纠正这种态度最迅速有效的方法、当孩子低着头,紧握拳头,要全力对抗时,你要及时地进行处罚。这样做不仅不会激发孩子的攻击性,还会帮助他们学会控制冲动,帮助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我的老大是个极其顽皮的孩子,特别喜欢跑到厨房去拧煤气。拧煤气这种事可是大事件,如果父母不在家时他再玩怎么办?所以当时我看见立即在他拧煤气的那只手心狠狠的敲了几下,让他清楚知道,拧煤气是个危险的事情,并以痛的感觉来强化记忆,使之不再犯,这招果然奏效,孩子从此不再犯。当时孩子所受是暂时的轻微疼痛,但对其一生意义重大。
总之如何管好,我们记住以下几句就可了:
孩子教育从早期抓起,可以形成健康的质素;
成才教育从竞争开始,可以锻炼强者的意志;
论功行赏,奖罚分明,可以让孩子明辩事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