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对课程游戏化的认识及实践
(2019-09-01 21:09:39)
标签:
班主任儿童教育幼师育儿 |
我能说我看到“课程游戏化”这几个字就特别地头疼吗?这种感觉就像是我站在山脚下,抬头看着山顶,我知道山顶的风景很美,我也想上去,但是我找不到上去的最佳途径。我们对待课程游戏化也是一样,知道它是一件美好的物品,但是苦于探索的途径太多,要不断地去尝试,突破,一条路不通再换一条。课程游戏化不是一个现成的东西等着我们去取阅,应用,我们必须自己去摸索。
首先得明白,什么叫做课程游戏化?虞永平教授说过:“课程游戏化不是将游戏代替其他课程实施活动,不是将幼儿园所有活动都变成游戏,而是确保幼儿基本的游戏活动时间,并将游戏理念、游戏精神渗透到课程实施的各类活动之中。”“课程游戏化就是让幼儿园课程更适合幼儿,更生动,更丰富,更有趣,更有效地促进幼儿获得新的经验。”由此可以发现,游戏不单单是游戏,是与课程有关并为课程服务的有效途径。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也许从头到尾都是在“玩”,但也正是在“玩”的同时引发,支持并促进他们的学习活动。如:“小猫钓鱼”的游戏,幼儿扮演小猫,跟随猫妈妈学本领(钓鱼)从中可以学习“比较多少”、“比较大小”、“1和许多”、“点数4以内的数”等知识。
不是说我在教案里加几个游戏环节就是课程游戏化了,生搬硬套是达不到目的的,课程游戏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从实际出发,你设计的游戏和这个课程内容有没有关系,孩子们在玩游戏的时候收获了什么?能不能起到课程与游戏相互促进的作用?比如说:小班数学课《比较多和少》,孩子们不能理解5比4多1,但是我利用“听音乐抢椅子”的游戏问他们:“为什么这个小朋友没有椅子呢?”那就有小朋友回答我:“有4个小朋友,有3个椅子”“那小朋友多还是椅子多呢?”“小朋友多”“多几个”“1个”“怎么样能让这个小朋友也有椅子坐呢?”“再加1个椅子”通过这样的游戏和对话,孩子们就能理解哪个多哪个少,不是非要他们完整表达“5比4多1”才算达到了目的。
所以说,课程游戏化不仅仅是修改教案,更多的是尝试,就是我要把自己的想法加进去,然后去实践,发现问题再改。课程游戏化并不是要大家生造一个新的什么“游戏化课程”,而是让大家在原有课程基础上,更新观念,改革课程实施方式,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孩子和幼儿园的发展。
幼儿教育的本质是要使儿童获得愉快的成长体验,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尊重儿童的兴趣与需要。那作为教师,为了促进课程游戏化的发展,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呢?
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是课程游戏化有效推进的前提。各级教育部门和幼儿园应广泛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如采用集中培训、专题报告等方式,帮助教师解决在课程游戏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如各种问题。例:幼儿园课程为什么要游戏化?如何正确地认识游戏与其他教学组织形式的关系?如何开展游戏化的课程活动?教师可结合实际情况,将课程游戏化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记录下来,当遇到集体学习时可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
要把游戏当作幼儿园主要的课程组织形式,就必须加强游戏化课程体系建设,使之成为园本课程的一种表现形式,为此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课程开发和建设能力。由于课程游戏化强调的是游戏精神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渗透,所以这一课程形态不是对原有课程体系的颠覆,而是要在幼儿园所有课程活动中体现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这是游戏化课程建设要把握的方向。
和目的上也各有侧重。例如,对于新人职或课程组织能力较弱的教师,可以制定较为明晰和刚性的活动指导和评价方案,让这些教师参照方案组织开展游戏活动,但对于理论功底较深、施教能力较强的教师,则应允许他们根据教学需要和教学实际组织游戏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他们对课程游戏化的认识和组织游戏活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