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红
《我与地坛》一书不是我从书店买来的,准确地说是我生命中遇到的,是缘。正如史铁生遇到地坛,我有幸遇到这些灵魂深处的文字,都是缘分。
人生无常,二十一岁,正如史铁生所说“活到最疯狂的年龄”他忽然残废了双腿,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扶轮问路,在一个下午摇着轮椅进入地坛公园,他接下来的描述深深地吸引了我。从文字中可以看到他独自面对地坛打开了自己,打开了皮肤与血肉,裸露了每个神经、血管、骨骼,倾听到一个灵魂疼痛的低语,月光下的浣洗声。院子里的柏树、蜂儿、蚂蚁、蝉、露水似乎等在那里与他重逢,与他并坐、交融。
当他用平实的语言写下“它们并不衰败”时,我想那其中也包括他自己的。“春天应该是小号,夏天是定音鼓,秋天是大提琴,冬天是圆号和长笛。”这诗一样的语言,我不敢仅仅把它作为漂亮的词句,而是发自内心的震撼。这是一个失去双腿问路的人拨开沉郁打开的生命图谱!打开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他已经站了起来,他的手臂在诗意地加长,他拥抱了苦难,拥抱了命运,拥抱着地坛,也拥抱着世界。地坛因此不止是一个园子,而是一个世界的替身参与了一场灵魂的对话,成为生命永在的凭据,但又超出其本身的具象而存在。
在此,史铁生撞见了真正的自己并将其一点点剥离出来,超越了生死。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
……
一次次沉浸在史铁生的文字中,就是在无数次涤荡自己的心怀,从而变得达观,变得坦荡,变得更加坚韧而富有一颗对生命的珍爱之心。一本书也因此有了我倾注的情感而变得独特起来。而作为一个小小的我,因为作家本身无法预料的一个读者,一个可以忽略的人变得瞬间强大起来。作家史铁生的文字,是有生命的,是生长的,我,我们都是他延伸的部分,一种力量,一种不息的火焰,一种潜在的源泉。
(已载3月4日《德州晚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