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德州晚报副刊
德州晚报副刊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519
  • 关注人气:53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元芳”父亲张志宽:我正竭力完成快板传承使命

(2015-08-07 01:05:36)
标签:

转载

分类: 文化新闻
来德州“查作业”,接受晚报独家专访
“元芳”父亲张志宽:我正竭力完成快板传承使命
    
    记者 王晓松 摄影报道

    [转载]“元芳”父亲张志宽:我正竭力完成快板传承使命
张志宽(右)给初学快板的德州孩子讲解指导

    8月1日晚六时许。太阳虽已开始西沉,天气依然闷热。德州希森大酒店一间客房的门突然打开,一位长者风风火火地走进来。

    “这位是中国曲艺家协会快板艺术委员会主任、著名快板书表演艺术家张志宽先生。”德州市曲艺家协会秘书长刘永涛,向早已在房间内等候的孩子们和家长们介绍。这些孩子都是刚学快板个把月的德州孩子,最大的十三岁,最小的九岁。

    “您先休息一下,再看他们表演?”看着70岁的张志宽老先生衣服已被汗水湿透,刘永涛问。

    “不休息了。开始吧!”刚刚坐定的张志宽迫不及待地说。

    孩子们陆续打起清脆的快板,张志宽认真地听着、看着,不时指出孩子们动作、眼神、表情、节奏、重音等各方面的不足,并亲自打板,示范给孩子们看。

    临别前,张志宽亲切地与孩子们合影留念,并握着家长们的手,真诚地说:“感谢家长朋友们对我们曲艺事业的支持!”

    送走了孩子们,张志宽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据了解,张志宽是当天抵达的德州。赶到酒店时,他刚从自己的德州籍徒弟王永东那里检查快板制作质量回来。

    值得一提的是,张志宽不仅是快板书艺术创立者李润杰最重要的弟子之一,还是“元芳”张子健的父亲。
    

    
    “有二三十万人在学快板”

    记者:相对于快板书艺术的情况来说,人们可能对相声、评书更熟悉一点。请您大体介绍一下快板书艺术。

    张志宽:快板书是1953年由我的恩师李润杰先生创立的,这门艺术在数来宝的基础上,借鉴了相声、西河大鼓、评书等姊妹艺术的特点,凝聚了各曲种的艺术特色。

    因为有一套完整的创作和表演理论体系,快板书形成以后,在全国的影响逐渐增大。到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已风靡全国。包括新疆、西藏等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都有很多人在学快板。另外,随着汉语在世界上越来越广泛地传播,学快板的外国人也越来越多。据专家统计,大约有二十万到三十万人在学习快板。

    快板书中有很多正能量的有趣的小段,《蝈蝈蛐蛐》《狐假虎威》《守株待兔》《弟子规》《长征》等等,从幼儿园四五岁的孩子,到小学几岁的孩子,中学的孩子,对不同学龄段、年龄段的孩子,都有适合的教学作品。

    快板书艺术现在已经作为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项立案,因为尚未满百年,所以目前还不是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的传承使命还未完成”

    记者:听说您今天来是来检查徒弟做的快板,做快板要求非常严格吗?

    张志宽:那倒不至于,但做出来的快板声音得好,大小尺寸、音量的把握得规范。我在德州的一个徒弟王永东在做快板,我就过来看看,监督一下。

    记者:听说第二届“武清·李润杰杯”全国快板书大赛快要举行了。

    张志宽:九月四号报道,九月五六七三天,将举办5台演出,5整场。两场专业的,两场业余的,一场少儿的。每两年搞一届。这就是为了弘扬快板艺术。

    除比赛外,为了普及快板书艺术,我们中国文联、中国曲协、地方的文联曲协都组织志愿者服务,送欢笑、教学,讲课。我已经去过十几个省。几十年的时间我收了70余个徒弟,我的学生快上千了。我已经70岁了,为什么离不开这个,还在教学?我觉得自己传承快板艺术的使命还没有完成。党和众多艺术家、观众把我培养起来的,我今天要把我学到的这些东西还于社会,还于人民。

    此外,我这几十年,在继承恩师李润杰的基础上,还在不断地发展、弘扬、提高。比如,编些新段子,等等。时代变了,我们应该把老艺术家给我们的这碗饭做得更香。
    

    “我在用微信进行教学”

    记者:您有这么多徒弟,平时怎么教学?

    张志宽:我好几十个徒弟都遍布在全国各地,不可能集中,我怎么教学?

    我建立了一个网站,上面有我的各种表演视频和理论文字等资料。但是他们光看我表演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一琢磨这微信挺好,我不会,我就慢慢跟我的师兄弟们学会了,然后就和徒弟们每个人建立了微信联系。我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用微信,第二年我的徒弟建立了一个张志宽弟子群,70多个徒弟,还有徒孙。我就用这个进行教学了。

    我把快板书的段子一段一段地唱了,用微信发给他们,在微信上教他们理论知识和唱法、表演方法。哪是重音字,哪是重音句,哪个字高,哪个字低,表情怎么表现,眼神往哪看,我都用微信来教,让他们按我的要求来唱。然后,他们再用微信给我反馈,有的用个人微信录了视频发给我问“这个地方我这样唱对不对?”我再用微信单独和他交流,哪个地方对,哪个地方不对。

    打电话只能一个一个来,用微信教一下子就是一群。国家的发展、科技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方便的教学平台。


    “元芳,你要继续加油”

    记者:您这样热爱快板艺术,努力弘扬快板书艺术,但您的儿子张子健先生没有子承父业,而是从事了其他的工作——影视艺术。您怎么看?

    张志宽:艺术都是共性的。我们都是文艺工作者。

    他也学过快板书,他从两岁多就打板,4岁就上台了,六七岁就演电视剧。他1984年就考入了天津市曲艺团团带中专毕业生。1987年毕业后,应该留团了,但他还想进一步进修,但是当时相关专业只有北京电影学院有本科,他就考到那里。

    他也喜爱影视演艺,学曲艺的学影视,有些共性的东西,戏剧演员属于“现身说法”的表演,演哪个人就是哪个人,要演深了演活了;曲艺的表演是“说法现身”,我给您说个故事,说到谁谁出现。他们演谁就是谁,我们演谁像谁又不是谁。我们要和观众交流,他们是通过银幕和观众交流。

    他搞影视还是继承着文艺事业,我是支持的。大家都在说“元芳,你怎么看”,要问我,我就说:“元芳”应该更努力地研究影视业务,和老艺术家们、同行们学习,拍出更多的精品的影视作品,回报广大的观众对他的关爱和培养。
    

    “德州有我敬爱的师兄弟”

    记者:您是第一次到德州来吗?

    张志宽:不是。德州,我从上世纪70年代就来过。这里有我的师兄弟陈洪岭先生。他是德州市曲协的原主席、德州市曲协顾问、德州市书协的原主席。他在上世纪60年代就到了天津,跟李润杰先生学习,我也在我师父跟前,所以有时候他会找我互相交流,我们感情很深。他对德州的曲艺事业做了大量的工作。

    这些年德州的曲艺发展非常好。我年轻时有个山东琴书老艺术家刘秀德就是德州人,在全国曲艺届都影响很大。现在咱们德州的曲艺界,有大量的优秀曲艺演员,不但自己登台演出搞活动,还在义务教孩子们学曲艺,对事业充满责任感。

    在此我要借助媒体的平台,谢谢德州父老乡亲对曲艺事业的关爱。德州也是老曲艺之乡了,德州是一个古城、名城,有着深厚的古老的文化,听说德州要在经济上并入我们京津冀,经济发展一定会更加飞跃,人民生活水平一定会继续提高,我衷心地祝愿德州的曲艺事业也能够腾飞发展。祝德州市的父老乡亲们生活幸福!
    
    【人物名片】
    张志宽1945生,河北省深州市人,著名快板书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他从小喜爱快板书艺术,1960年经郭荣起举荐步入专业,成为天津广播曲艺团唯一的一名学员。快板书师承这一艺术形式的创造者李润杰,同时拜师白全福学习相声表演。现为天津曲协秘书长、中国曲艺家协会快板艺术委员会主任,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其子张子健是影视演员,因在《神探狄仁杰》中扮演李元芳而闻名。
(已载8月7日《德州晚报》)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