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黑格尔:逻辑学

(2017-09-07 07:08:09)
标签:

黑格尔

逻辑学

自然哲学

精神哲学

理性体系

                   黑格尔:逻辑学

关于     黑格尔关于哲学的性质的最基本的观点是,哲学是对思想的思想,哲学的对象就是纯思想。他曾说:

       “哲学是由于思维的自由活动,而建立其自身于这样的观点上,即哲学是独立自为的,因而自己创造自己的对象,自己提供自己的对象。……哲学就俨然是一个自己返回到自己的圆圈……简言之,达到概念的概念,自己返回自己,自己满足自己,就是哲学这一科学唯一的目的、工作和目标。”

总之,哲学是研究纯理性的东西,研究理念的;哲学是自由的思维活动,也就是说,哲学决不需依赖现实世界的事物,也决不受这些东西的限制、羁绊。

    黑格尔关于他的哲学体系的三大部分内容的性质是这样规定的:

“1、逻辑学,研究理念自在自为的科学。

        “2、自然哲学,研究理念的异在或外在化的科学。

        “3、精神哲学,研究理念由它的异在而返回到它自身的科学。”

    显然,逻辑学是黑格尔哲学的关键部分,也可以说是他的纯哲学的部分。西方理性主义哲学,历来与逻辑学密切相关。亚里士多德哲学即带有浓重的逻辑色彩,康德哲学的一些关键部分也是以先验逻辑的形式出现的。既然理性主义哲学研究的是抽象的概念,自然概念间的关系便只有逻辑了。

    黑格尔说道:

        “逻辑学是研究纯粹理念的科学……”

         逻辑学所要处理的“是纯粹抽象的东西,而且需要一种特殊的能力和技巧,才能够回溯到纯粹思想,紧紧抓住纯粹思想,并活动于纯粹思想之中。”

看来,黑格尔先生所从事的紧紧抓住纯粹思想的工作,与笛卡尔先生要把自己想象为没有肉体的纯粹精神性的自我的努力一样,都是一种颇有几分难度的事情。没有相当程度的修炼功夫,普通人是做不到的。黑格尔究竟是怎样“紧紧抓住纯粹思想,并活动于纯粹思想之中”的,我们拭目以待。

        黑格尔的逻辑又分为存在论、本质论、概念论三个部分,其中包括许多“纯粹思想”领域的概念,这些概念间又有诸般复杂的关系。这些,都是十分玄奥的,是一般人难于看懂的。连同罗素也曾感叹,“黑格尔的哲学非常艰深,我想在所有大哲学家当中他可说是最难懂的了。” 自然,也有不少的俗人以及穿着学者的外衣的俗人,甚为黑格尔哲学的玄奥而折服;他们的逻辑是:使人看不懂的东西便是由于其水平高。然而我认为,越玄奥的东西很容易就是越臭的东西。普通人绝对不必去钻研黑格尔的逻辑学;即使是专业的学者,如果花上几十年时间钻研这样的书,也是最无聊不过的事,这种人也是最无出息的学究。

    我们只来略事了解一下存在论的开头部分。存在论的第一部分是“质”,“质”下边的第一个小部分又叫做“存在”,在这个小“存在”的标题下展示出了三个抽象概念:有、无和变易。这里是全部逻辑学体系的开端,其中关于有与无的关系的论述也一再为某些黑格尔的崇拜者所赞叹不绝。

    这《逻辑学》开端处的有又称纯有,黑格尔说,“纯有既是纯思,又是无规定性的单纯的直接性”。 接下来,从纯有很快就引伸出了无:

       “这种纯有是纯粹的抽象,因此是绝对的否定。这种否定,直接地说来,也就是无。”

在《逻辑学》上卷中,在同一页同一段中,纯有就过渡到了无:

      “有是纯粹的无规定性和空。……有,这个无规定的直接的东西,实际上就是无,比无恰恰不多也不少。”

        装扮得貌似高深的黑格尔实际上只是在糊弄读者。他说:“有在无规定的直接性中,只是与它自身相同,而且也不是与他物不同,对内对外都没能差异。” 一物与自身相同,全是废话;此物又与他物也相同,这是无聊的诡辩。既与他物相同如何能是此物?黑格尔又说:“无,纯无;无是与它自身单纯的同一,是完全的空,没有规定,没有内容,在它自身中并没有区别。” 如此,有与无都是没有规定性的、纯粹空虚的东西,于是便成了同一的东西,有便也就是无。然而,这无规定性究竟是什么含义?纯有与纯无又是如何个纯法?大家都明白,有和无这两个字,这两个概念,最多只有两种状态。一种是和某种具体事物联系着,比如说“有力气”、“无钱”,这时的有、无是有具体内容即有规定性的。再一种状态是孤零零的一个“有”或“无”,这时,有或无与任何具体事物无涉,大约就算是纯有、纯无了。但这种状态的有、无,虽未与某具体事物相涉,却仍抽象地与“某物”相涉,有仍意味着“某物”的存在,无则意味着“某物”的不存在。即使在这种相对纯粹的意义上,有仍不是无,无仍不是有,有与无仍有各自的内容规定。

        黑格尔教授究竟是如何强词夺理,如何变戏法,使有和无等同起来的呢?黑格尔说,有与无皆是空虚的,没有规定性的东西,比如:

        “‘有’并不是一种特殊的、特定的思想,而毋宁是一完全尚未经规定,因此尚与‘无’没有区别的思想。”“它们的区别,真正讲来,是不可言说的,只是指谓上的区别。”

看来黑格尔是要把有、无的意义内容全部消除掉,只剩下有、无的字形和读音,或者说使它们只如同文盲所看到的文字一样,这个“有”与那个“无”在不识字的文盲看来同样都是一个字,是没有任何区别的。这样,有便是无、无便是有了。

    黑格尔先生把有和无说成没有任何内容意义,这不仅是强词夺理,而且简直是光天化日之下胡作非为。不必说一个概念必有它的内涵规定,就是一个字,也是既有它的音、形也有它的义的。依黑格尔的这种“逻辑”,剔除掉全部内容意义的“大”直接就是“小”,“小”直接就是“大”,“善”就是“恶,“恶”就是“善”……。依此,一切概念都同一了。有不止可以等同于无,也可以等同于大,等同于小,等同于善,等同于丑,等同于一切词语。

古希腊有一批智者,是最擅长于概念的逻辑思辨的。最多只要三五步推导,他们可以把一只狗说成一个人的父亲。他们唯一的工作原则就是用尽一切手段,在论辩中把自己的弱论据变为强论据。他们也被后世公平地呼之为诡辩学派。我以为称他们为智者不尽合适,因为中文的智者等同于哲人,而中文的哲人是指具有极高智慧而且道德人格淳厚高尚的人,是只有极少量人方能达到的境界。古希腊的智者,我以为称“辩者”也就是了,因为好辩、善辩是他们最根本的特色。毫无疑问,黑格尔先生继承了辩者的光辉传统,而且他的水平远超出两千多年前的那些祖辈,创造了概念思辨事业的最高峰。古希腊辩者的把戏常常当时就被人所揭穿,而黑格尔有无之辨式的辩术,竟使后来千千万万的人对黑格尔本人像当初黑格尔对拿破仑那样崇拜得五体投地。卓越哉,黑格尔先生!

        至于无被黑格尔看作是对有的否定,变又是有与无的统一,至于如何从有与无的关系中就能产生出一个变来,于此我无暇剖析。总之,黑格尔的推论在许多地方是不合逻辑的,似乎哲学就可以置形式逻辑于不顾。而黑格尔所自诩的思辨逻辑唯一的原则就是自由,反正是纯粹思想,不受现实事物的牵连,愿意怎么想就怎么想。

        黑格尔之不讲逻辑,还有一事可证。按黑格尔的安排,他的逻辑学部分是专讲抽象概念间的关系的,到《自然哲学》一书中理念才外化为自然界,到《精神哲学》一书中才讲人的意识现象。可是,黑格尔在《逻辑学》中耐不住寂寞,不时在他那些长篇“附释”中大谈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例子,在“概念论”最后一部分“理念”的标题下,竟直接包括着“生命”、“认识”这一类标题,絮絮叨叨地直接讨论自然界的生命、讨论人类认识活动中的分析与综合等等具体问题。黑格尔之“理论联系实际”,莫非有点太急迫、太匆忙了吧。黑格尔这位最喜编织体系的哲学家,其体系中竟存在如此严重的混乱。容许如此多的世俗的甚至物质性的内容进入他的逻辑学,黑格尔不怕玷污了他的抽象概念部分的纯粹与圣洁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