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莱布尼茨:单子论

(2017-04-20 07:01:53)
标签:

近代西方哲学

莱布尼茨

单子论

客观唯心主义

画鬼最易

                 莱布尼茨:单子论

据说,莱希尼茨最初是机械唯物主义者,后来很快又转化为客观唯心主义者,于此显然可看出,机械唯物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有着某种本质的联系。

莱布尼茨的客观唯心主义集中表现在他的单子论之中。

莱布尼茨的单子理论,是一种典型的本体论的形而上学。他的单子,无非是一个形而上学的实体。然而必须重视的是,莱布尼茨的单子论,受他的自然科学观点很大的影响。他的自然科学观点的特点是,认为广袤等性质不是最基本的东西,在自然界中,最基本的东西是力。“在莱布尼茨的哲学中,动态或能量的观点取代了几何学或静态的自然观。物体不靠广袤而存在,广袤却靠物体(力)而存在;没有力,没有动态的物体,就没有广袤。” 莱布尼茨看重物理学的力,与后来的唯能论相类似。

哲学受了自然科学的重要影响,莱布尼茨即是近代的一个实例:

    “物体是单纯的力的集合。因为有许多事物存在,自然中没有单独的力,而有无限数目的力,其中每一种都是特殊和个别的实体。力是不可分割或是单纯的,从而是非物质和没有广袤的。单纯的实体或力,莱布尼茨称之为形而上学的点、根本的原子、本质的形式、实体的形式或单子、单体。”总之,“莱布尼茨把原来经院哲学的概念,即个别活动的实体的形式,携出大学,从而使之转化成个别的力的学说。”

我们也可以说,莱布尼茨把自然科学力的概念,携入哲学,形成了一种实质上是力的形而上学。总之,莱布尼茨的单子论,既与自然科学的力有关,又与形而上学的实体相关。梯利说他带有经院哲学的性质,也是有道理的。我们下面将会看到,莱布尼茨的单子是多么像亚里士多德的“形式”。

古希腊哲学早期的自然哲学所讲的不可分的物质微粒,就已具有实体的性质;近代初期的不少唯物主义的哲学家,也热衷于把具有广延的物质粒子作为世界的本质性的存在。聪明的莱布尼茨看出了这种观点的矛盾。“在莱布尼茨看来,机械唯物主义者关于原子所作的这个规定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既然原子具有广延性,那么,不论它占有的空间如何小,就不可能是不可分的。所谓‘物质的(意即具有广延性)原子(意即不可分)’本来就是一个自相矛盾的概念。” 依据某种逻辑,发现某些语言中的矛盾,本来就不是多么困难的事;莱布尼茨在此所表现出来的智慧,本不足令人称奇。

在批判别人的“谬误”之后,莱布尼茨就来建立他的“真理”:

    “在设有部分的地方,是不可能有广延、形状、可分性的。这些单子就是自然的真正原子,总之,就是事物的原素。

   “也根本不用害怕它们会分解,根本就不能设想一个单纯的实体可以用什么方式自然地消灭。”

也就是说,莱布尼茨的单子,具有不可分性,但却没有广延即长、宽、高。按他的逻辑,有广延的东西必然无限可分,而他的单子不具广延,似乎便成了真正不可分的。没有广延的单子不可分解,自然能讲得通,只不知这没有广延的东西如何能成为“自然的真正原子”,没有广延的单子如何能构成有广延的自然界、宇宙?看来一种形而上学,为了避免这种矛盾,难免陷入另一种矛盾,聪明的莱布尼茨亦莫能外。

至于这样的单子从何而来,事实上只是哲学家理论推理推出来的。且看《单子论》开首两段:

“我们这里要说的单子不是别的,只是一种组成复合物的单纯实体;单纯,就是没有部分的意思。

“既然有复合物,就一定有单纯的实体;因为复合物无非是一群或一堆单纯的东西。”

然而我们的哲学大师偏要认为他的头脑所创造出的这种单子是比物质世界更真实的世界的本质。于是,他还要振振有词地向人们讲述单子的产生和消灭:

“因此可以说,单子是只能突然产生、突然消失的,这就是说,它们只能通过创造而产生、通过毁灭而消失……”

这里的意思,毫无疑义是说单子只能由上帝的创造而产生,由上帝的毁灭而消失。

莱布尼茨的本意似乎想依据自然科学的力的概念构建一种形而上学,但开篇只十行,便又归到上帝,归到了神学。

其实,这毫不奇怪,通观《单子论》全文,大多数部分谈的都是与上帝有关的内容。甚至可以说,他的单子论,最终也是为证明上帝的全知全能而服务的。莱布尼茨曾明确地说过:

“事物的最后理由应当在一个必然的实体里面……而这个实体就是我们所谓上帝。”

“上帝不仅是存在的源泉,而且是本质的源泉,是实在事物的源泉,也同样是处在可能性中的实在事物的源泉。……如果没有上帝,就没有任何处在各种可能性中的实在的东西,不仅没有任何实存的东西,而且没有任何可能的东西。”

总之,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怀疑莱布尼茨对上帝的虔诚。

关于单子,莱布尼茨既肯定它不具广延,即它的非物质性,那么,按照西方人长期以来习惯的物质与精神的两极思维模式,单子便只能是精神性的了。单子的精神性质,莱布尼茨是表述得非常明确的,且只看偏前部分的一段话:

 “这个包含着、代表着单元或单纯实体里的繁多性的过渡状态,无非就是知觉”。

他的意思是说,各种等级层次的单子的区别,实际上就是其知觉的水平的区别。

中国古代有个小故事,叫画鬼最易;说是有人问画什么最容易,一人回答说鬼最容易,因为谁也没有见过鬼,所以你想把鬼画成什么都可以,谁也不能说不像。有感于“画鬼最易”,我想说一句“哲学不难”。真的,本体论的哲学也不难,因为实体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你怎么描述它都可以。将鬼画成三只眼睛或四只眼睛均无不可,同样,把实体说成物质性的或精神性的亦皆无妨。关键只有于,你能论证得服人之口就行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