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波依修斯

(2016-10-06 07:23:46)
标签:

中世纪哲学

波依修斯

上帝

经院哲学

                     波依修斯

    这里简略说一下属于罗马帝国时代的最后一个哲学家波依修斯(Boethius),此人的名字在中文著作中还有鲍依修斯、波爱修、鲍埃蒂等多种译法,生于奥古斯丁死后恰好半个世纪的公元480年。此人是哲学家、神学家,又是政治活动家,曾任罗马帝国的执政官之职,后因与罗马皇帝意见不合而于525年被处死。在狱中关押期间,他写过一本著名的书叫《哲学的慰藉》(也有人译为《哲学的安慰》)。这本书是整个中世纪两本最畅销书之一,全书有的部分用诗的形式写,有的部分用散文形式写。整本书如泣如诉,作者自己被逐受刑的痛苦磨难跃然纸上。罗索曾称赞说,“书中呈现一片纯哲学的宁静——它是如此宁静,假如该书写成于顺境,或可被视为孤芳自赏。但是该书都是著者被判死刑后在狱中写成的。”[1]

    然而,此书不会是绝对的宁静,书中不时会有不乏愤激的抱怨情绪表现出来,例如,在其卷四中写道:

        “那为非作歹的飞黄腾达,为善的没有赏赐,反而被罪人蹂躏,无罪而受刑罚。谁能料到在一位全知全能、一心向善的统治之下,会发生这样的事呢?”[2]

    总之,波依修斯有不少优点方面,他的《哲学的慰藉》与奥古斯丁的《忏悔录》一样是感情充沛动人的篇章。不过在有的哲学史著作中,他已被当作经院哲学的先声。他深受新柏拉图主义与奥古斯丁的影响,他热衷于共相与个别之辩,虽然有的书把他归为温和的唯名论者,但他的一些作品中逻辑思辨的抽象与烦琐,实在可以作为经院哲学的这一类弊病的代表。

    先看看他关于上帝的一些论述。

        “上帝的知识还超越所有的时间运动而保存在上帝具有的单纯之中,他的知识领悟过去和将来无限的空间,像现在正在运行的东西一样,在上帝自己简单的知识之中思考着一切。”“上帝在他那永恒的存在中会看到一切。”“上帝不会混淆对事物的判断,通过他的思想的一个视觉,他会觉察到那些将必然发生的或不发生的事情。”[3]

我不知道该怎样来理解上帝的知识保存在他的单纯之中,我不知该怎样来理解上帝觉察那些不发生的事情;我只感觉到碰上了全能的神与形而上学的绝对相混杂而形成的一个怪物!

    再请听以下两段妙论:

        “那些本质是善的事物实质上为善。但它们把它们实际的存在归功于绝对的存在。因而它们的绝对存在是善的;因此一切事物的绝对存在即为善。但假若它们的存在是善的;则存在的事物通过其存在在即为善并且它们的绝对存在与善的绝对存在合二为一。因而它们是实在性的存在,因为它们并非只掺合于善之中。然而如果其绝对存在是善的,无疑,由于它们是实在性的存在,它们就如同原善并且因此将不得不成为那种善。”[4]

        “它们被称为善仅仅是因为它们的存在来自于善的意愿。因为原善借助于存在其本质上是善的;次要的善从而也是善的因为它来自其绝对存在为善的善。然而一切事物的绝对存在源自于原善,在原善中,存在和真髓正确地被预知为同一的。其绝对存在因而是善;因为由此它便居寓于上帝之中。”“虽然事物由于它们存在着这一事实而成为善,它们不像原善,简单的理由是绝对存在并非在一切环境中都为善,而是除非它从原存在,也就是说,从原善中得来,要不然事物就不会有绝对存在;……”[5]

    我曾在不同的时间先后将上述的部分研读过三四十遍,到底还是没有弄懂这些话的意思,甚至连其中一句话的意思也弄不懂。也只能怪我太笨拙吧。

    记着,这就是经院哲学,这就是西方理性主义哲学!



[1] 《西方哲学史》上卷,【英】罗素著,第456页。

[2] 见《基督教哲学》,尹大贻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第90页。

[3] 见《信仰的时代》,【美】弗里曼特勒编著,程志民等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第一版,第58页。

[4] 见《信仰的时代》,【美】弗里曼特勒编著,第62页。

[5] 见《信仰的时代》,【美】弗里曼特勒编著,第6364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