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奥勒留的《沉思录》

(2016-06-09 06:19:09)
标签:

古希腊哲学

奥勒留

沉思录

皇帝哲学家

斯多亚派

                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

    马可·奥勒留·安敦尼(121180),大约是全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个皇帝哲学家。他在161180年期间担任罗马帝国的皇帝。

    奥勒留自幼勤奋好学,斯多亚派的人生哲学及道德情操深深地吸引了他。在他担任皇帝时期,罗马帝国不断有外部的侵扰及内部被统治民族的叛乱;他当皇帝的十九年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抵御入侵和镇压叛乱的军营中度过的。在此期间全罗马境内不断有瘟疫、地震等灾害发生,他这个皇帝当得实在可不轻松。在处理内政上,他虽然竭诚补天,做了一些好事,但仍不能挽救罗马帝国的颓势。

    奥勒留作为皇帝的事务尽管如此忙碌,他还是写下了将近十万字的《沉思录》,为人类留下了一部人生哲学的名著。这部书并不是系统的著作,而只是他零星写下的一些杂乱的感想,而且其内容只是与自己进行交谈,并未想出版供世人阅读;然而结果却成了一本名著。

    奥勒留所留下的文字,属于绝对不同于理性的逻辑论证的另一种风格的另一类哲学。理性的哲学里充满着类似于数学计算一般的枯燥的逻辑推理,在奥勒留的《沉思录》中自由地流淌着的是一个人(不是一架思维机器!)纯朴真诚的人生感悟,是一个平凡的生命在茫茫宇宙中的感触与思考。这部《沉思录》,文笔优美,感情真挚;其语言,其思想,随处都会触动人们被世俗事务折磨得已麻木了的心灵,或感伤,或惊悟,无不使人印象深深。

    且看《沉思录》十二卷第32节:

“分给每个人的是无尽的、不可测的时间中多么少的一部分!它立刻就被永恒吞噬了。还有,分给每个人的是整个实体的多么小的一部分!是普遍灵魂的多么小的一部分!你匍伏在上面的是整个大地多么小的一块土壤!想到这一切,就要认定:除了按照你的本性引导你的去做,以及忍受共同本性带给你的东西之外,就没有伟大的事情了。”[1]

在第四卷第48节中,他提醒自己:

        “不断地想这些事:有多少医生在频繁地对病人皱拢眉头之后死去;有多少占星家在提前很久预告了别人的死亡之后也已死去;又有多少哲学家在不断地讨论死亡和不朽之后死去;多少英雄在杀了成千上万人之后死去;多少暴君,仿佛他们是不死的一样,在以可怕的蛮横手段使用他们对于人们生命的权力之后死去;又有多少城市,比如赫利斯、庞培、赫库莱尼恩以及别的不可计数的城市被完全毁灭。再把你知道的所有人一个接一个地加在这上面,一个人在埋葬了别人之后死了,另一个人又埋葬了他:所有这些都是发生在一段不长的时间里。总之,要始终注意属人的事物是多么短暂易逝和没有价值,昨天是一点点粘液的东西,明天就将成为木乃伊或灰尘。那么就请自然地通过这一小段时间,满意地结束你的旅行,就像一棵橄榄成熟时掉落一样,感激产生它的自然,谢谢它生于其上的树木”[2]

在《沉思录》的第二卷第17节中,奥勒留同样出色地抒发了对人生短暂及俗世生活缺乏意义的感慨,并进而引出哲学的价值意义的问题:

        “人的一生在永恒的时间中仅是短暂的一瞬。时间川流不息,知觉混乱不清,肉体容易腐坏,祸福难以逆料,名利如过眼烟云,灵魂乃疾转之物。总之,属于肉体的一切变幻无常,犹如白云苍狗;属于灵魂的一切缥渺虚无,如镜花水月。人生是苦斗逆旅,死后万事皆空。那么在此生此世,我们将循何而生?只有哲学,哲学是人生的真正向导,它使人心灵安宁,它使人肉体常乐,它使人行有目的,为人忠实,接受现状,安于命运,不为物役,不为情牵。以归其所在的欢乐心情等待死之降临。”[3]

    在《沉思录》第六卷第12节,奥勒留对自己说:

       “如果你同时有一后母和亲母,你要对后母尽责,但你还是要不断地回到你的亲母。现在就让宫廷和哲学是你的后母和亲母,经常地回到哲学吧,在它那里得到安宁。”[4]

在这里,被奥勒留当作比宫廷里的皇位还要亲切重要的亲母就是哲学,他这里所说的哲学,正是人生智慧式的人生哲学。

在第十卷第5节中,奥勒留说道:

        “无论什么事情对你发生,都是在整个万古永恒中就为你准备好的,因果的织机在万古永恒中织着你和与你相关联的事物的线。”[5]

奥勒留在这里说的是人的命运;有人会批评说他这几句话只是一种无所作为无可奈何的叹息,而我则认为,绝大多数世人需要的正是这样的叹息;人类的命运,本来正是如此的悲凉。

    奥勒留在《沉思录》第四卷第49节中说

        “要像峙立于不断拍打的巨浪之前的礁石,它巍然不动,驯服着它周围海浪的狂暴。

        “我是不幸的,因为这事对我发生了。——不要这样,而是想我是幸福的,虽然这件事发生了,因为我对痛苦始终保持着自由,不为现在或将来的恐惧所压倒。……这发生的事情将阻止你做一个正直、高尚、节制、明智和不受轻率的意见和错误影响的人吗?难道它将阻止你拥有节制、自由和别的一切好品质吗?……这并非是一个不幸,而高贵地忍受它却是一个幸运。”[6]

这正是爱比克泰德把一切贫穷、困苦、灾难都变成善的意思,同时,还体现着人的品质、人格的高尚及人的意志、人的精神的无比坚强。

    再听听他在第十卷第35节是如何说的:

        “健全的眼睛应当看所有可见的事物,而不是只希望看绿色的东西;因为这愿望是一双病眼所要求的。……健全的胃应当像磨子对待所有它天生要磨的东西一样对待所有食物。所以,健全的理智应当是为所有发生的事情准备的,而这种说法:让我亲爱的孩子活着,让所有的人赞扬我所做的一切,就如同一双寻求绿色事物的病眼,或一副寻求柔软食物的朽牙一样。”[7]

谁敢说斯多亚派的人生哲学是弱者的哲学?我们也许可以说,斯多亚派的哲学是处弱势者的人生哲学,但决不是弱者的哲学!恰恰相反,这是真正的强者、生活的强者们的哲学。同时我们应注意到,奥勒留身处皇帝的高位,按社会地位来说并非处弱势者。他身处皇帝的高位却能作处弱势者的思考,这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事情。此外我还想提请世人,在复杂多变的人世生活中,真正能永远处于强势地位的,能有几个人?说到底,我们只能从主观角度作一个强者,而不要指望在客观上是一位绝对的处强势者。

    关于马克·奥勒留,以上摘录了他的著作的一些片断,以期展示他的思想风格以及他的哲人的风采。

    可以说,爱比克泰德及马可·奥勒留的思想风格与中国的孔子的思想风格,是十分接近的。



[1] 《沉思录》,【古罗马】马可·奥勒留著,何怀宏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第一版,第117页。

[2] 《沉思录》,【古罗马】马可·奥勒留著,何怀宏译,第30页。

[3] 见《西方著名伦理学家评传》,周辅成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一版,第94页。

[4] 《沉思录》,【古罗马】马可·奥勒留著,何怀宏译,第44页。

[5] 《沉思录》,【古罗马】马可·奥勒留著,何怀宏译,第90页。

[6] 《沉思录》,【古罗马】马可·奥勒留著,何怀宏译,第3031页。

[7] 《沉思录》,【古罗马】马可·奥勒留著,何怀宏译,第98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爱比克泰德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