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掌握人性,是构想执行的成败关键
(2013-12-30 22:35:19)
标签:
转载 |
原文地址:掌握人性,是构想执行的成败关键作者:洪大伦
在聊今天的主题之前,先来看看以下两则故事:
(一)河内市的老鼠
19世纪中叶,法国入侵越南,使得越南后来成了法国的殖民地。有一天,法国派驻越南河内市的长官发现,市内的老鼠越来越多,甚至威胁到人民的健康,于是颁布一道法令:「民众向政府交出死老鼠,每一只都可以换取一定的奖金」
原以为这么做可以快速扑灭鼠害,但随着时间过去,他发现河内市的老鼠问题并没有因此减少,反而有越演越烈的趋势。后来深入调查才惊觉,原来人民听到政府所颁布的命令后,不止没有努力去抓老鼠,反而开始争相蓄养老鼠卖给政府赚钱。
(二)刚果的血钻石
非洲国家刚果,拥有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其中最重要的矿藏就是钻石。然而国内的战乱频仍,所以拥枪自重的军阀垄断资源,胁迫刚果人民开采钻石,奴役他们以获取暴利,进而拥有更多财富购置武器,而这批钻石就被通称为「血钻石」(冲突钻石)。
2010年7月,在国际组织的积极奔走下,美国国会终于通过(Dodd-FrankAct)《多德-弗兰克法案》,明文要求在美投资的各大企业,产品当中不得出现来自刚果的冲突钻石或任何矿产,任何来自相关区域的矿藏原料都需要出示证明并非从冲突区获得,避免国内的财团资助,助长了刚果军阀的嚣张气焰,解救刚果人民于水火。
施行法令后,许多国际财团纷纷退出,看起来的确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然而却也造成了刚果当地的矿业一度萧条,许多矿工纷纷失业,因此造成社会不安与动盪,甚至促成黑市交易更加频繁,以合法掩护非法的「洗矿」行为(注:跟洗钱意思一样,是把来源不明的矿藏原料,透过某种管道漂白合法化)也更加猖獗。
一名联合国的官员在这项法令通过后,奔走刚果查访民情,了解实际情况后,对着媒体感叹的说:「美国的限制法案虽然让国际财团离开,却反而迫使刚果矿业地下化、黑市化,使得军阀的暴力与剥削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
若要说一句,成功者比一般人更容易成功的理由是什么,我会说:「是因为他们高度掌握了人性」
从创业的现实状况去看,我们也不难发现,那些创业成功的人,并不完全是念过很多书,或者非常聪明的人,但多半会是对人性掌握度相当高的人。这就可以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知识渊博、学富五车,说起管理、行销头头是道,但真要他去创业,却未必能做出什么好成绩,原因就在于创业的成功不完全取决于知识、技能,很大程度决定在你对人性的了解与反应。
其实这很合理,因为商业就是人的行为构筑的,你越是了解人性,自然就越能从人的行为中,发掘出他们的需要,并据此提供服务与产品,满足他们所需而获利。这就是商业,从人性基础出发。同样的,你越了解同伴、夥伴,越能激发他们的潜力,发挥1 1>2的整体战力,凝聚共识,朝着共同方向前进,比起多头马车、分崩离析的团队,自然更容易成功。
近年来,许多年轻朋友都非常热血的想创造一个威震江湖的新创事业,纵然讲起自己的点子滔滔不绝、信心满满,但我却没有从中看见对人性的充分理解与分析,用商业的语言可能可以说是「市场性」的不足。这意思是说,并非你的推论逻辑不对,很可能你也看见了需求、看见问题,但你没考虑到这个构想「实际推行」时,人性的反应究竟会是如何?
这些年轻朋友,往往只着眼在「创业点子」、「创业构想」本身,而不是「实际推动」后的「人性反应」。在很大程度上,这就让成功与失败在源头就已经决定。谋略、策略的成功,绝对与你对人性的判断精准度,有很大关系。如同上面两则故事,都是错估人性的演变,而导致「适得其反」的结局。
所幸,创业与政府政策不同,不是靠「运筹帷幄帐幕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智者,而是靠「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不放弃」精神给撑出来的活路。创业过程中,很多事情真的只有尝试,才能知道该往哪里去修正,只是说,你如果对人性越了解,其实你的胜率就会高一点,比起要跌倒100次才能成功,也许你摔个10次就能找到出路,那就少走很多冤枉路。学费少一点,成本低一点,成功的机会也高了。
商业与人性是脱离不了干系的,创业的初期要取得成功,不是靠复杂的商业架构、理论、策略、模式,而是靠对人的行为的判读与深层理解,进而从细微的人性中探究出商业的本质与需求。相信我,你念的书已经够多了,创业中你需要的不是更多的书,而是从实务与人的互动中,找寻出对人性的剔透与理解。
如果你老是创业不成功,请你回头想想,你是不是只着重在那些成功个案、管理书籍、行销经典、MBA课程,而非从内省自己对人性的理解开始?是不是经常得罪人?是不是经常不得人心?是不是有过众叛亲离?是不是抓不准顾客的需求?是不是无法凝聚团队共识?这一切,都与人性有关。
因此,如果你想成功,就从今天开始,将你的眼睛从商业理论架构移开,专心研究人性与行为,这对你在判断商业构想与需求时,绝对有正面的帮助。如果你不知道该怎么做,很简单,从「体贴他人、站在对方立场思考」开始练习就对了。
(一)河内市的老鼠
19世纪中叶,法国入侵越南,使得越南后来成了法国的殖民地。有一天,法国派驻越南河内市的长官发现,市内的老鼠越来越多,甚至威胁到人民的健康,于是颁布一道法令:「民众向政府交出死老鼠,每一只都可以换取一定的奖金」
原以为这么做可以快速扑灭鼠害,但随着时间过去,他发现河内市的老鼠问题并没有因此减少,反而有越演越烈的趋势。后来深入调查才惊觉,原来人民听到政府所颁布的命令后,不止没有努力去抓老鼠,反而开始争相蓄养老鼠卖给政府赚钱。
(二)刚果的血钻石
非洲国家刚果,拥有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其中最重要的矿藏就是钻石。然而国内的战乱频仍,所以拥枪自重的军阀垄断资源,胁迫刚果人民开采钻石,奴役他们以获取暴利,进而拥有更多财富购置武器,而这批钻石就被通称为「血钻石」(冲突钻石)。
2010年7月,在国际组织的积极奔走下,美国国会终于通过(Dodd-Frank
施行法令后,许多国际财团纷纷退出,看起来的确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然而却也造成了刚果当地的矿业一度萧条,许多矿工纷纷失业,因此造成社会不安与动盪,甚至促成黑市交易更加频繁,以合法掩护非法的「洗矿」行为(注:跟洗钱意思一样,是把来源不明的矿藏原料,透过某种管道漂白合法化)也更加猖獗。
一名联合国的官员在这项法令通过后,奔走刚果查访民情,了解实际情况后,对着媒体感叹的说:「美国的限制法案虽然让国际财团离开,却反而迫使刚果矿业地下化、黑市化,使得军阀的暴力与剥削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
若要说一句,成功者比一般人更容易成功的理由是什么,我会说:「是因为他们高度掌握了人性」
从创业的现实状况去看,我们也不难发现,那些创业成功的人,并不完全是念过很多书,或者非常聪明的人,但多半会是对人性掌握度相当高的人。这就可以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知识渊博、学富五车,说起管理、行销头头是道,但真要他去创业,却未必能做出什么好成绩,原因就在于创业的成功不完全取决于知识、技能,很大程度决定在你对人性的了解与反应。
其实这很合理,因为商业就是人的行为构筑的,你越是了解人性,自然就越能从人的行为中,发掘出他们的需要,并据此提供服务与产品,满足他们所需而获利。这就是商业,从人性基础出发。同样的,你越了解同伴、夥伴,越能激发他们的潜力,发挥1 1>2的整体战力,凝聚共识,朝着共同方向前进,比起多头马车、分崩离析的团队,自然更容易成功。
近年来,许多年轻朋友都非常热血的想创造一个威震江湖的新创事业,纵然讲起自己的点子滔滔不绝、信心满满,但我却没有从中看见对人性的充分理解与分析,用商业的语言可能可以说是「市场性」的不足。这意思是说,并非你的推论逻辑不对,很可能你也看见了需求、看见问题,但你没考虑到这个构想「实际推行」时,人性的反应究竟会是如何?
这些年轻朋友,往往只着眼在「创业点子」、「创业构想」本身,而不是「实际推动」后的「人性反应」。在很大程度上,这就让成功与失败在源头就已经决定。谋略、策略的成功,绝对与你对人性的判断精准度,有很大关系。如同上面两则故事,都是错估人性的演变,而导致「适得其反」的结局。
所幸,创业与政府政策不同,不是靠「运筹帷幄帐幕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智者,而是靠「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不放弃」精神给撑出来的活路。创业过程中,很多事情真的只有尝试,才能知道该往哪里去修正,只是说,你如果对人性越了解,其实你的胜率就会高一点,比起要跌倒100次才能成功,也许你摔个10次就能找到出路,那就少走很多冤枉路。学费少一点,成本低一点,成功的机会也高了。
商业与人性是脱离不了干系的,创业的初期要取得成功,不是靠复杂的商业架构、理论、策略、模式,而是靠对人的行为的判读与深层理解,进而从细微的人性中探究出商业的本质与需求。相信我,你念的书已经够多了,创业中你需要的不是更多的书,而是从实务与人的互动中,找寻出对人性的剔透与理解。
如果你老是创业不成功,请你回头想想,你是不是只着重在那些成功个案、管理书籍、行销经典、MBA课程,而非从内省自己对人性的理解开始?是不是经常得罪人?是不是经常不得人心?是不是有过众叛亲离?是不是抓不准顾客的需求?是不是无法凝聚团队共识?这一切,都与人性有关。
因此,如果你想成功,就从今天开始,将你的眼睛从商业理论架构移开,专心研究人性与行为,这对你在判断商业构想与需求时,绝对有正面的帮助。如果你不知道该怎么做,很简单,从「体贴他人、站在对方立场思考」开始练习就对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