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预算中的灰色地带

(2011-12-07 15:30:19)
标签:

杂谈

国稳健的财政状况足以让负债累累的欧美国家心怀嫉妒。但是,把强大的公共财政转化为促进增长的财政政策却并非易事。

经济学家关注的是如何把预算余额(政府收入与支出的差额)作为衡量财政政策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很多经济学家认为,中国2012年的支出将超过收入,不仅出现预算赤字,国内需求也将得到支撑。据瑞银(UBS)研究中国的经济学家汪涛预计,中国2012年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将为2.5%,高于2011年2%的估测。

但是在中国,预算余额并不能体现出中国政府对经济增长的全部影响。

中国地方政府获得的巨大灰色收入是不被计入财政部数据的。其中最重要的遗漏是卖地收入,其实也就相当于政府对房地产开发商和购房者施加的税负。中国2010年的土地出让收入为人民币2.9万亿元(合4,573亿美元),占GDP的7.3%。

土地并不是中国财政收入的唯一“隐形地带”。贪婪的地方官员针对企业“发明创造”出种种新的罚款规定和行政性收费,并以此作为创收手段。据中国中央党校研究员周天勇估计,2007年各项罚款和收费给在华企业增加了1万亿元的税单,相当于当年GDP的4%。若没有重大改革,这一数字可能不会有太大变化。

影响中国整体财政状况的不仅是创造了多少灰色收入,还有花掉了多少钱。中国财政部2010年说,全国预算外收入达到3,200亿元,可抵消掉1万亿元预算内赤字的近三分之一。

就预算内数据而言,中国财政刺激方案占GDP的比例为2.5%,而若算上预算外资金,这一比例则仅为1.7%。

随着2012年预算工作的展开,中国财政部可能会许诺为支持经济增长而增大支出,从而导致赤字增加。这一数字在2010年可能极为庞大。但由于表外活动如此繁多,因此更难预测政府税收和支出的全面影响。

Tom Orlik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