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卢浮宫(B)——“英法瑞意”之旅(35)

(2012-08-24 11:58:42)
标签:

卢浮宫

三宝

维纳斯雕像

胜利女神像

蒙娜丽莎画

分类: “英法瑞意”之旅
卢浮宫(B)——“英法瑞意”之旅(35)


    巴黎值得骄傲!

    单就一个卢浮宫,就令多少游客久久依恋而不舍离去。

    卢浮宫太大,展品太多,当一个人被数十万件艺术珍品包围的时候难免会束手无策。十一年前的一次2小时左右的参观,给我留下了难以参观的感觉,当时意犹未尽,为了弥补不足,于宫内斥巨资买了本精美画册以作纪念。

    今次参观依然纠结。最后果断决定,先按图索骥,将闻名遐迩的镇馆三宝先请进存储卡,然后再欣赏一些名画、精美雕塑和艺术品。为了写博,2小时不到的参观时间也只能如此安排了。

    卢浮宫很难识其真面目,恐怕她的魅力也正在于此。

 

    A篇主要介绍卢浮宫的外观,以及倒金字塔、阿波罗画廊的部分艺术品等;篇主要介绍卢浮宫三宝C篇主要介绍卢浮宫我所见的绘画作品,D篇主要介绍我所见的雕塑作品。





赞同
卢浮宫(B)——“英法瑞意”之旅(35)
1     米洛的维纳斯。大理石,高2.02,约公元前100年
     研究希腊雕塑该说是令人沮丧的,能保存至今的原作屈指可数,即便是原作也没有一件能展现完整的原貌,譬如米洛的维纳斯雕像原本不仅有双臂,而且还戴有首饰。
    “米洛的维纳斯”也称“米洛岛的阿弗洛狄忒”(1820年雕像出土于一个叫米洛的岛上),属珍贵的的原作之一。裸露的上半身表明她是希腊爱和美的女神阿弗洛狄忒,她从海中诞生,被罗马人称为维纳斯。
     



卢浮宫(B)——“英法瑞意”之旅(35)
                 2   根据维纳斯雕像的一些细节,作品的年代可以确定在公元前
                  100年左右。舒展的曲线、极富立体感的体态和丰腴的裸体,
                  说明该作品创作于希腊化时期(公元前
32331年),也是希
                  腊历史上最后一个重要时期。

                  雕像遵循了明确的比例规则:整个脸的长度是鼻子的3倍,笔
                  直的鼻梁与额头连成直线,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希腊式轮廓”。
                  实际上,希腊人并没有这样的脸部轮廓,这一手法意在表现神
                  的美,而并非现实世界。

                  维纳斯雕像是对美无止境的追求的完美表现,是一部超越时间
                  的伟大作品。





卢浮宫(B)——“英法瑞意”之旅(35)
                   3    维纳斯那圆润又古典的躯体,髋间的衣褶质地平滑,

                     体现了希腊化时期的人体审美理想。



           



卢浮宫(B)——“英法瑞意”之旅(35)
                4    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大理石,高3.28米,约公元前190年

 






卢浮宫(B)——“英法瑞意”之旅(35)
           5    这尊雕像表现的是胜利女神正站在一艘船的船头宣布胜利。
              其希腊原作在一次地震中被损毁,
1863年在爱琴海东北部的萨莫色雷斯
              岛上被发现时已
成碎块。
                尊雕像最初屹立在众神圣地(卡比利圣地)的山丘之顶,远处的船只
              也能望见。





卢浮宫(B)——“英法瑞意”之旅(35)
             6    一些学者认为胜利女神雕像可能是公元前190年左右罗德岛(爱琴
                海)的居民在一次海战胜利后为感谢神明而奉献的贡品。其身体的
                比例,形态的逼真,衣裙迎风被吹起褶皱的表现力,以及极富戏剧
                感的动作气势都是那个时期对写实主义追求的完美证明。






卢浮宫(B)——“英法瑞意”之旅(35)
               7    这尊雕像的双翅中只有左边的保存下来,右翅是左翅的石膏复
                  制。雕像脚下的水泥底座也是现代添加的,女神本应直接站在
                  船的甲板上。到1950年她的右手被发现,她才得以恢复原本的
                  姿势:手向上抬起,正宣告着胜利。






卢浮宫(B)——“英法瑞意”之旅(35)
            8    卢浮宫地下一层玻璃橱窗内的胜利女神像。






卢浮宫(B)——“英法瑞意”之旅(35)
9     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楼梯。
      此楼梯是卢浮宫最负盛名的参观点之一。在这宏伟的楼梯尽头,就矗立着胜利女神像。楼梯建成于十九世纪中叶,它的正式名称叫做达鲁楼梯,取自拿破仑一世时代的一位大臣之名。
      1870
年第二帝国败落后,卢浮宫的建筑工程被迫停工,直至1883年重新恢复。而20年前就已经被发现的“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这时才进入卢浮宫。她高高立于楼梯之上,一如她在2200多年前高高矗立在萨莫色雷斯岛上一样。为了表示对这座神圣雕像的敬意,就把此楼梯称为“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楼梯”。




卢浮宫(B)——“英法瑞意”之旅(35)
10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意大利木板油画,高77cm、宽55cm,约1506年。

     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于1518年获得此画,这幅达芬奇最著名的画作受到当时艺术家们的广泛好评;但直到20世纪“蒙娜丽莎”才真正出名,与其说这是由于它本身颇高的艺术价值,还不如说是由于它离奇的经历,尤其是它1911年的被失窃。

     此画看起来不大,但实际上,它已经是当时最大的画像之一了。  达芬奇的绘画技巧是绝妙的,甚至可以说是神奇的:他用透明淡色层的手法表现形状,擦晕轮廓线(意大利语称这种手法为“sfumato”,意为烟熏),并恰当地运用阴影和光线。

     模特的身份曾引起各种离奇的猜想。事实上,这幅15031506年间在佛罗伦萨创作的作品的主人公是蒙娜(意为女士)丽莎盖拉尔迪尼戴尔乔孔达( Monna Lisa Gherardini del Giocondo)。在意大利语(la Gioconda)和法语(la Joconde)中,“蒙娜丽莎”也被称为“乔孔达”。这个词有双重含义,因为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也象征了她丈夫的姓氏,乔孔达在意大利语中是快乐的意思。





卢浮宫(B)——“英法瑞意”之旅(35)
11     蒙娜丽莎厅中特制玻璃罩内的蒙娜丽莎木板油画。






卢浮宫(B)——“英法瑞意”之旅(35)
12    蒙娜丽莎厅中展出蒙娜丽莎木板油画的由建筑师洛伦佐·皮克拉斯设计的特制玻璃罩。

      注:顶部方格为蒙娜丽莎厅天顶之反光。 





卢浮宫(B)——“英法瑞意”之旅(35)13    蒙娜丽莎厅。
     这间始建于19世纪的展厅原本是拿破仑三世为立法议会准备的会议大厅,最初被称为议政厅
     经过
2001年到2005年的大规模修缮后,此厅陈列着“蒙娜丽莎”,以及委罗内塞的作品“加纳的婚礼”,周围还有其他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的作品。








卢浮宫(B)——“英法瑞意”之旅(35)
14     我去的那天,汇聚蒙娜丽莎厅观赏蒙娜丽莎画的游客为最多。 







卢浮宫(B)——“英法瑞意”之旅(35)
15    卢浮宫专为蒙娜丽莎这幅画制作了大幅指示牌

 

 

 


卢浮宫(B)——“英法瑞意”之旅(35)
16     运用数字后背高精度扫描技术,直接面对《蒙娜丽莎》真迹扫描出来的原色数字图像(图片来自博友“菩提高树”《如临真迹的高清美图①、法国卢浮宫《蒙娜丽莎》欣赏》一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