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萨沉船博物馆——俄罗斯+北欧+峡湾:三十五

标签:
沉船瓦萨博物馆感受旅游 |
分类: 俄罗斯 北欧四国 峡湾 |
2010年8月25 日上午8 时半,大巴在斯德哥尔摩的一幢颇有气度的建筑前停下,我开始以为又是一座大教堂,但抬头仰望左右,却不见十字架,后来从地导那儿才知道,这是一座展示瑞典人生活历史画卷的博物馆,叫“北欧博物馆”。一个左拐,便见一座恢宏的北欧风格建筑,她的外形恰如一艘巨舰,三个桅杆高高耸立着。“这就是著名的瓦萨沉船博物馆”,地导介绍说,“这条历时3年建造成功的的舰船,以当时瑞典瓦萨王朝第一位国王的名字命名,于1628年8月10日下水首航。可惜的是,当她驶离码头不久,便受强风袭击致使海水从左舷仓涌进,而慢慢沉入了深深的海底。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建于1990年的瓦萨沉船博物馆的外形,里面展览的主要是一条被打捞上来的沉船。”
瓦萨沉船博物馆临湖而建,此湖就是美丽的梅拉伦湖,湖对面的山丘、别墅和色彩缤纷的楼宇似乎都与这清澈的湖水融为一体了,大伙儿似乎已全沉浸在这美景中。湖水如酒,谁不依恋,可是此刻真正令我感兴趣的还是刚才看到的那个沉船博物馆和安睡在博物馆里的沉船。300多年前的沉船为什么要花巨资将它打捞上来?我以为,里边的“珍宝”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它的考古价值、科研价值、艺术价值,以及它具有的历史意义。
来到了瓦萨沉船博物馆,自然使我想起了几年前南宋时期的一艘商船“南海一号”成功出水的情景。南海一号是一艘木质古沉船,它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船体最大、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海下沉船。这艘沉船的出现对我国的造船工艺、文物的长久保存等等的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它的打捞价值,关键也在于它的考古价值和历史意义。
那么,“泰坦尼克”号呢?1912年4月15日,她不幸在处女航中撞上了北大西洋的冰山,沉没于海底。1985年科学家们发现了她的踪影。在随后的二十多年时间里,曾先后六次下海打捞,也获文物数千。我以为,“泰坦尼克”号属国际级的无价之宝,打捞她,绝不是为了成堆的金银珠宝,而是应该体现她所具有的绝大的历史价值。今日之我们,当应利用一切最新的技术把她请回地面,变成一个举世瞩目的泰坦尼克号博物馆。此举,刻不容缓!
如果这一天真的到来,那么她不管在天涯,还是在海角,我想地球村的朋友们都会去看望她!
沉船本是大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