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0/middle/6905bf94tcbbfe73613f9&690
http://s11/middle/6905bf94tcbbfe7d863ba&690
http://s1/middle/6905bf94tcbbfe870fb90&690
一朵从缺陷中奋力开出的花
洁 尘
1982年,德国著名女演员罗密.施奈德去世。她死于心力衰竭。在此之前不久,她的儿子在翻栅栏时失手,被尖刺刺中心脏而死。说罗密是心碎而死是准确的,任何一个有着类似遭遇的母亲都受不了这种打击,
但她们中的绝大多数还是能够活下去;但罗密活不下去。她甚至不能为她另一个孩子、年仅4岁的女儿活下去。刺中她儿子的那根刺实际上也刺中了她, 同一个部位。
1982年,我十五岁,初中毕业, 已有几年的电影发烧史,那几年公映的电影我全都看了。当时我看了《茜茜》吗?
记不清楚了。如果在罗密死前中国放映过《茜茜》,那我一定是看了的。获悉她的死讯,我很震惊,想(也许是后面几年想的),那个娇、胖、傻、
犟的奥地利宫廷中的假人(电影里的茜茜公主),居然是一位脆弱到伟大这种程度的母亲?
1999年5月,维也纳举办了一次别致的罗密.施奈德回顾展,纪念她逝世17年。奥地利人是偏爱罗密的, 因为他们特别喜欢茜茜。有关这个回顾展的报道中说,1000 平方米的展厅里陈放着1200余件罗密生前曾经穿过的衣物、用过的道具、
照片和信函等物品。展厅里设了12部电话,
拿起话筒就能听到罗密在不同影片中的精彩台词;还有11张罗密亲友的巨幅照片,人们一走近这些照片,照片里的人就会说话,告诉观众他们眼中的罗密;整个展厅浸在一种蓝色的水光之中,有哗哗的水声作背景,引导观众全身心地思念罗密的顶峰之作《游泳池》……。
有关这个回顾展的报道图片我看得很仔细。那11
张亲友照中,最显眼的是阿兰.德隆。以前看过的一篇文章中说,阿兰·德隆是赶在罗密入殓前和她告别的,他亲吻着她已经冰凉的唇,低声说,我永远爱你。不管这种说法是否真实,但这种说法的确是我们希望听到和看到的。
有关罗密和德隆的五年恋情,已经被人们渲染得很出色了。在这个传奇里,我们知道,
德国影星罗密为了德隆是如何变成一个法国影星的;我们还知道,德隆在熟睡的罗密的枕头上放了一枝黄色的玫瑰花,趁天色未明匆匆离开(在西方的花语里,黄玫瑰表示分手)……。他们没有结婚。高中时,公映阿兰.德隆演的《黑郁金香》,一个同学告诉我,
里面那个女主角是德隆的妻子,娜塔丽.德隆。我咦了一声,然后和这个同学一起沉默良久。娜塔丽很美丽,她甚至比罗密更美丽;但是,似乎只有罗密和德隆在一起才有一种无可辨驳的说服力。要知道,
八十年代后期的少女有一种集体的钟情妄想症──阿兰.德隆是我们的。
我热爱上罗密的时候,她已经快接近她的生命尾声了。 其实,我看过的她的作品很少,
《茜茜》三部曲(我很不喜欢)和《老枪》(我非常喜欢)、《女银行家》等仅有的几部。我
喜欢她的样子,她那笑起来眼睛迷成一条缝、嘴部线条绷得紧紧的样子──她有一种有着明显缺陷的、不规范的美丽。
我曾经在一篇短文里说到罗密.施奈德。“……这个妩媚而又苍凉的女演员,
是造物主讲述一个女人是如何脱胎换骨的典范之作。罗密.施奈德是二十世纪最令人感慨的女演员,从极其浅薄到相当深厚,从洋娃娃到母性光辉的代表人物,从绚丽的开端到悲凉的结局,从一张傻气十足的脸到耐看得令人噙泪的面孔,从矮墩墩胖乎乎的印象到这个世纪最为高挑轻盈的背影之一……一朵从缺陷中奋力开出的花,
它怒放的那一刻就是惊世骇俗。”
怒放之花是早衰的。 早衰这个意思放在罗密身上有两个意思。一是她是在盛年去世的,死的时候也就四十岁出头。
二是她的面容。比较很多女影星五十岁还光滑滋润的面孔,罗密是老得太早了,她上了三十五岁后就像一夜之间失水过多,虽说花形依旧,色彩也还鲜艳,但一眼就让人看出枯意──这也是我认为的罗密的独一无二之处。她真的是深得沧桑之美的要领。
据报道说,维也纳的那个回顾展上有个展室,人们一进去,就会被一阵突如其来的闪光灯包围,然后,耳边响起罗密在祖拉夫斯基导演的影片《重要的是爱》中的著名台词:“请你们不要拍照,我只是个演员……”。据说,很多罗密迷一听就热泪盈眶。我想,我要是在现场,也会如此。我热爱罗密已经有十八年了,正是她去世到今天的这段时间。
我已经是个母亲了,我爱我的儿子至我的骨髓和心脏最深处。我能想像一个母亲而不是一个明星心碎的感觉。
也许,罗密的那句台词改成这样更合适:“请你们不要拍照,我只是个母亲……”。
2000.6.2
(注:本文收入我的《华丽转身》一书)
黑夜里最黑的花
洁尘
一直找阿兰·德隆的《独行杀手》(LE
SAMOURAI),可以说找了十年了。终于找到了。几乎是趴在电脑城的摊位上翻,翻到几乎呕吐,终于,居然,拎出了一张《独行杀手》。我发出了深厚的一声叹息。
《独行杀手》,让·皮埃尔·梅尔维尔的作品,法国六十年代浪漫黑帮片的代表作之一。这个派别的作品,另有著名的《杰夫》、《西西里家族》、《博萨林诺》,参演的人还有几个法国老戏骨,让·迦本、里诺·凡杜拉、让·保罗·贝尔蒙多等,但这些片子的顶梁柱就是当时漂亮得惊人的阿兰·德隆。要说法国的浪漫黑帮片,那可是现代黑帮片的开山之作,科波拉的《教父》系列、马丁·斯科塞斯的《穷街陋巷》、《好家伙》,都在它后面了,且都从其中学了一两手的;至于说后来吴宇森以及昆丁·塔伦蒂诺,更是奉之为圭臬。
说来惭愧,我那么执拗地寻找《独行杀手》,不是因为要探究一番黑帮片的轨迹;我的理由是:那是阿兰·德隆最好的时候。那时,他三十岁。在之前,他太嫩,太光滑,而且,没什么好作品;在此之后,就是我们早就看过的《佐罗》、《黑郁金香》时代,年近四十,正当年,但有点皱了,还有了笑容。
告诉你《独行杀手》里的阿兰·德隆是什么样的吧。先说故事:习惯独立作业的职业杀手杰夫在杀死“马路德”俱乐部老板时,被女乐手马蕾莉看到了。虽然杰夫有完整的不在场的证明,但警方还是逮捕了他。马蕾莉到警局作证人,却没有指证杰夫。杰夫获释,雇主派人追杀。逃脱之后的杰夫返过头来杀了雇主,然后拿着没有上子弹的枪,来到“马路德”,站在雇主的情妇——马蕾莉面前,被埋伏的警察乱枪打死。
在这个故事里,阿兰·德隆几乎没有话,也没有笑容。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观众不知道,戏里的人也不知道。他最后拿着那只空枪对着马蕾莉,到底是什么意思?他明知道四周要么是警察要么是雇主的下手,他死定了,那他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死法?而且,他为什么想死?这就是《独行杀手》的魅力吧。梅尔维尔似乎也很敬畏杰夫这个人,像我等一样,小心翼翼地面对这个谜一样的男人而不敢轻易言说。我想,如果说他是因为爱情而死,那就太错了;他也许什么都有(可看上去好像什么都没有),但肯定是没有爱情的。他也许就是活腻了。
阿兰·德隆那个时候就是这样一幅任谁也猜不透的样子。他有着完美的容貌、完美的沉默以及完美的残忍气质,还有那种活得不耐烦的味道。像黑夜里最黑的花,美、阴郁、拒绝。我总要不断想起他在生活中离开罗密·施奈德的那个故事:在她的枕边放上一朵黄玫瑰(分手的意思),然后,潜入夜色,离去。这很像一个独行杀手的行为。
在《独行杀手》里面,还有一个到警察局为杰夫做伪证的女人,她证明杰夫案发时间里不在现场,而是在她床上。这个女人在生活中是德隆的妻子。我注意到演员表上这个演员叫做“娜塔丽·德隆”,也就是说,拍这个片子的时候(1967年),他们已经结婚了。在影片中,娜塔丽·德隆为杰夫做伪证毁掉了自己的生活,但觉得非常幸福。生活中的娜塔丽·德隆,幸福吗?谁知道了。
阿兰·德隆是我一直很好奇的一个男人,因为我一直想象不出女人跟他在一起的感觉。
2002/10/14
(注:本文收入我的《黑夜里最黑的花》一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