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夜话红楼:世外仙姝为何“寂寞”

(2015-05-02 01:35:16)
标签:

杂谈

分类: 原创文章
在《终身误》中有这么一句:
================================================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
“雪”音同“薛”(此句薛),“林”用本字(此句林),这是贾宝玉婚后生活的真实写照,显然幸福指数为-100。
那么,“世外仙姝”为何会“寂寞”?这个话题挺好玩的,但真要理解其真意还不那么容易。李白曾有诗云:“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诗句中的“寂寞”与《终身误》中的“寂寞”应该是同一个意思。
先不谈“寂寞”,且看看“世外仙姝”是啥。说白了就是世外仙女,那么作者为何用“仙姝”而不用“仙女”呢?“仙女”让人读后感觉平淡,投入的情感不浓,而“仙姝”更有“空谷回荡”的味道,更何况“姝”本身就是形容女子极其美好的意思,再与“仙”搭配一起,那意境,那层次,只能说:拍案叫绝。
再回头说说“寂寞”,此处的“寂寞”,我觉得嘛,和现在我们常说的寂寞意思不同。许多汉字/词语,现代的含义往往比原来的要狭窄,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大概是现在的人学习文字不像古人那么踏实,现在可以看到许多新闻上也是乱用字词的,用之前都不去查查字典。
汉字的妙处在于:一个字也是一个词。“寂”指幽静、安定、和谐,形容词;“寞”的意思也差不多,有清静、孤单等义。“寂寞林”实际上是一语双关,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字面逻辑,你不妨设想一下,你一个人站在一片树林中间,是什么感觉?是不是有一种“空谷无人春自到”的直觉?
而第二层含义当然是指一位脱凡去俗的林黛玉,不以众芳为伍,却能“艳倒天下裙钗”,足见其是“以兰为心,以玉为骨,以莲为舌,以冰为神”。
以兰为心:“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中见证。兰,指人的内心纯正、善良、真诚;兰者飘逸动人、花香幽远,形象高雅。
以玉为骨:美是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是一种内质,如同玉一样的品性。
以莲为舌:说出来的话不是“比刀子还快”,而是比常人更有智慧。重点表现是在贾宝玉和晴雯吵架,后来又扯上袭人,宝玉一气之下说要打发晴雯退休。于是三个人闹得不可开交,这种复杂局面已经无法说明谁对谁错了。如果劝晴雯,宝玉会觉得被BS了,受委屈;如果劝宝玉别跟下人计较,宝玉会生气,你把我屋子里的人不当人看吗;劝袭人会让袭人招来更多流言。所以此刻无论劝阻谁都无法解决问题。这时候黛玉进来(大概刚才已经在外面偷听了一会儿),一开口就来一句,哇,端午时节,热死人的天,你们不会是为了争粽子吃吵架吧?
这话一出,没法反驳,宝玉觉得挽回了面子,晴雯躲到外面偷笑,袭人也松了一口气;紧接着再对袭人叫一声“好嫂子”,就堵住了袭人的嘴,此时袭人也不便去劝说宝玉什么了,也免除了宝玉的后顾之忧。
以冰为神:“所谓冰雪聪明是也”,这自然是表现黛玉的聪敏过人。紫鹃提醒雪雁拿个小手炉过来让黛玉取暖。黛玉灵机一动,寻出话来暗讽宝玉,他一说,比圣旨还快,我平时跟你说的都忘了。但是,这样会让薛姨妈疑心,果然薛姨妈就说:你素日身子弱,受不得冷,他们记挂着你倒不好?这时黛玉“以莲为舌”就发挥出来了,话锋一转,说:幸亏是姨妈这里,干巴巴地从家里带来,不说小丫头太小心,别人还当我素日是这样轻狂惯了呢。此话一出,薛姨妈就没有疑虑了。
古今中外,史前史后,古往今来,从古至今,凡是有大作为的人,几乎都不被世俗所认可的,所以说干大事要耐得住寂寞,稳得住性子,坐得了冷板凳,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此处的“寂寞”表明,林黛玉的美,绝非凡俗之人所能理解的。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才是真正的美学要义,林黛玉所表现出来的美涵盖了中国美学几千年的发展历程,最早是简单的审美,比如西施。中国四大美女之一(先不管历史上是否真有西施,但已经成为千古美谈),西施的美重在自然,这也是东施效颦之所以恶心的原因,只要是自然表现出来的美,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好看的。要是故意装出来的,造作,不仅没有美感,反而让人厌恶,丑态毕露。
而黛玉是“病如西子胜三分”,取西施的“蹙颦”之美,出于天性天成,但又比西施还要美,“似蹙非蹙”、“似喜非喜”,蹙,就是皱眉,怎么样皱眉才能算是“美眉”呢?似蹙,看起来是皱眉;非蹙,又好像没有皱眉,到底皱还是不皱,说不清楚;似喜,看起来两目含情,有欣喜之状;非喜,细看之下,隐约带着几分愁苦,到底是喜还是不喜,不知道,说不清楚。朦胧是一种抽象的美,恰到好处就是合理,皱眉过了不好看,整天板着一副愁容让人看着缺乏生机,所以,似蹙非蹙、似喜非喜,中庸之美。
“姣花照水”是静坐时的姿态,一个“照”字却是动词,静中有动;“弱柳扶风”是行走时的体态,近距离观察,如同柔弱的柳丝在微风的吹动下轻轻摆动,而把镜头拉远,从全景角度看,是一幅静止的美人图,是为动中有静。看看太极图上面,一条“上善若水”般的S型曲线分割出阳、阴两部分,而阳中含有阴,阴中带阳。阴阳同质,只是事物的不同状态,同样,动与静是美的两种呈现方式,而这两种方式是可以交替变化的。
正因为“大美,不言”,再加上人是一种极容易被误导的动物,反而让人们难以发现美。不是有一句话说得好吗,生活中本来不缺少美,只缺少发现美的眼光。在大观园中就隐藏一位超级美女,只是少数人懂得欣赏而已。
老子希望人们能够无知无欲,最好能向婴儿一样的心性。老子不是叫我们不要学习,而是告诉我们知识不是万能的,只有智慧才是永恒的。有些时候,你学的知识越多,反而会让你迷失自我,失去最自然的判断能力。
科学和美学的区别在于:科学强行认知世界,把人从宇宙中割裂出来,然后又回过头去认识宇宙自然,美学是强调人与自然同在,人属于自然界的一部分,美,不需要逻辑,不需要认知,美是一种体验,体验生命存在的价值,感悟自然之美。
这就好比如,当你来到一个地方,看到某种景象,例如你会发出“这里的黄昏真美”、“这花真好看”、“这小狗真可爱”,难道你在发出这些感叹时,还要去思考一下,这根据的是牛顿力学第五定律,还是能量守恒定律吗?难道你还要拿出计算器来算一算小狗在9点30分27秒555毫秒时很可爱,可爱值是79.99%,你有必要这样做吗?
科学只能解决工作问题和工程问题,而美学是用于处理心理问题、灵魂问题、精神问题以及生活问题。缺失美学的生活是可悲的,空白的,低俗的。
美学能通过以下特性表现出来:
1、真我。记得有一本畅销书,叫《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的好处在于没有哲学和美学的抽象,用的是一个贴近生活原型的故事,再通过一位神秘老人的引导,让女主角从生活的苦难中,逐步找到真实的自己,寻回那个丢失多年的自己。这是一本现代都市人的万能药书,可以医治许多现代病。贾宝玉和林黛玉两人最值得读者敬佩的是他们都有一心不入世俗的心,浑然天成,毫无造作,不是表演式的生活,而是真性情的存在。不是受伪我牵绊的迷失,而是与真我的直接对话。
林黛玉从不掩饰自己的情绪,这使她活得更加洒脱;长期把情绪压抑在心里的人,不仅会很痛苦,而且总有一天,这些压制会有总爆发。这种表里不一的人,现代社会到处都有,等到哪一天一发不可收拾的时候,精神就会失控,要么自寻死路,要么就跑到公共场合拿刀砍人。
黛玉从来不拿自己的诗来吹牛,但“虚心竹无低头叶”,等到该表现时,就会发挥得林离尽致。既有传统文人的修养,但不受“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局限,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这才是现代美女应有的内涵。
2、自然。“颦颦”大概就是指代西施一颦一笑皆天成之意。其实在原著里面,曹公除了着重表现黛玉的内在美,在她的外在美上也有不少描写。兴儿说,许多没王法的下人,背地里都给黛玉起了个名字叫“多病西施”;薛蟠只是不小心用眼角扫了黛玉一眼,就马上醉倒在那里;有一回贾宝玉跑到黛玉那里,正好隔烟雾般的“软烟罗”(可见贾母带刘姥姥游潇湘馆时,故意说出“软烟罗”来,就是为此作伏笔的),如同仙境一样。正好黛玉刚睡醒,在伸懒腰,整理头发,宝玉看到这一幕,马上魂魄早荡,全身无力,就直接坐在椅子上了。
可见,黛玉的外在美,不管是像宝玉那样的有一双慧眼的人,还是像兴儿那样的俗人,都能有所触动,“艳倒天下裙钗”不假。然而,对于黛玉的内在美,永远只有少数人可以读懂(贾母、宝玉、凤姐等)。脂砚斋和畸笏叟都是极力维护林黛玉的形象的,只要有人亵渎宝黛,脂砚斋会很严肃地警告你:请扔下此书,不要再读了。
3、诗意。诗意般的美通常是形容绘画作品,其实并不局限于此。成功的书法作品也是有诗意的,一段美妙婉转的音乐也是有诗意的,一部好看的电影也是有诗意的。
诗意是一种具有诗的意境般美丽的氛围。都说艺术是源自生活但高于生活,艺术的意义在于把抽象的,不可捉摸的美进行形象化,分离出人为意识可以观测到的那部分,而不可观察的另一部分美则属于自然,属于道,属于禅,只可意会,无可言传。因为小美能够依靠主观认识来得到,而大美则需要智慧和瞬间的感悟。
高中政治课本中老扯什么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又争论什么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之类,其实是错误的。当你一心要强调唯物论时你已经陷入了唯心主义了,因为是主观意识驱使你刻意地这样做;当你不断地去争论世界本原是什么的时候,你本身就已经破坏自然规律了,你非得要人为地、功得地将某些东西像贴标签似的贴给大自然,而自然本身是没有这些东西的,你已经是用主观意识去衡量自然了,而不是客观存在了。
为什么老子劝人们远离没有意义的纷争,就是这个道理,越争就越分裂,美学不能强行去分割宇宙,美学重在对生命价值的体现,妙在感悟。《道德经》为啥说道是“玄之又玄”,就是因为你不能用意识去强行认识它,道无处不在,你随便捡起一片落叶也是道,也是禅。
黛玉的美还表现在她有着先天性的禅心,一颗八窍玲珑心。她无需参禅,无需悟禅,她在西方灵河边上已经接受了佛光的普照,已经用柔弱的生命演化读懂了自然之道,一花即一世界,一木就是一天堂。葬花庭里埋花人,到底是花理解了黛玉,还是黛玉读懂了花?是庄子梦见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了庄子?说不清楚,也不需要清楚,人只需要在其中体验生命的意义,体会人生百态,感悟生活点滴,不要辜负你自己存在的意义。
活着,你得像黛玉那样,为自己而活着,追求真爱,追求属于自己的那片云;你只有体会到如何去为自己而活着,你才有能力做到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贡献。
为什么对圣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你自己修养不高,晚辈们也未必敬重你;你连家和万事兴了,自然可以以小见大,把国家管理好了,世界才会太平。
扯远了,本文主要是说美学,台湾美学研究有民国时期的基础,日本近些年来似乎在美学研究方面也不错,日本的美学其实是中国美学。在我们周边的国家,都能看到中国美学的影子,而偏偏就是我们,作为中国美学的始祖,近些年来咱们的美学研究真的没什么进步,基础教育也缺乏美学,这可能是导致现在美丑不分的原因。
我们的祖先可谓是智慧无限,我们平时为什么要说“真、善、美”?为什么不说“美、真、善”?或者说“善、美、真”?这不是读得顺口的原因,我们现在看得多了才觉得顺口,这三者之所以顺序不能倒,就是告诉你美是如何体现的。
再对照一下林黛玉的品性,首先是为人真切纯洁;二是有一颗善良的心,对贾宝玉能够善解人意;而后就是大美集于一身,这就是禅。说美学是离不开禅的,禅就是天地大美。
可如今,书法界丑书横行,国画界伪作流行,学术界腐败严重,对经典名著的解读越来越低俗化……如此种种,都是对中国美学的莫大污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