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签: 杂谈 | 
2008年突然冒出一本所谓的“何初”本《石头记》,其中带有81至108回,即后28回。
这个版本问题很多,而且前80回与其他抄本的前80差距太大,错别字一大串,而且用字混乱。诗词中更是错格错韵百出,一看就不是曹雪芹写的。
发布人称是过录的本子,大概是民国时期的。那抄书的人也太没水平,能抄得错成这样。我怀疑民国年间都不是,就是伪造的。
癸酉本最可疑的地方在于:
令人遗憾的是,据本子持有者何莉莉小姐说:现在已发的癸酉本石头记后 28回正文是根据她姐姐的过录本发的,原文家人不愿公布。她姐姐当年过录时删去了 1/4 内容,剩下的 3/4 也进行了文字改动,语言风格已迥异于原迹,有些地方甚至改得读之令人发笑。所以,目前已经无法从文字风格方面论证癸酉本的真假。唯一让人稍许宽慰的是,大部分情节脉络、人物结局都是对的,没有改动。她姐姐当时进行删改是因为全部誊抄太繁重,而且原文中的很多繁体字她都不认识,最重要的是家人根本不愿意轻易公布全部原本内容。据何莉莉说,她家人一直反对公布本子的原因是担心癸酉本在社会上的曝光会给他们的人身财产安全带来威胁。何莉莉称,她家人为了安全起见,已经将本子送到了台北的叔叔家。这位叔叔目前同样不愿意公布癸酉本石头记的更多内容,因为他打算永久私人收藏。
 
1、人物性情大变
就在《十独吟》一回中,还有更可笑的情节。
王夫人和贾政谈及这几日的抄检之事,对贾政说曾经听袭人说过黛玉以前曾和宝玉嘻闹,很不象话。如今宝玉答应要好好读书,丫鬟俱已经放出,而宝黛二人将来成婚,黛玉又不劝宝玉好好读书,怎么办。贾政并不中意黛玉,但也不喜欢宝钗。他说妙玉不错,以前两家也旧交,且妙玉也出身不凡,人品各方面比黛玉强。王夫人推说以后再考虑。王夫人请黛玉说话,批评她不但不劝宝玉好生读书,还同他一起贪玩,又说家里上下都认定她与宝玉合的来,不可以再如此了。黛玉便劝宝玉收心,宝玉装样重拿书本,读孟子万章经,但是不久还是又被父亲拉进私塾学习。贾赦、贾政让蓉、蔷、环、宝玉进私塾上学,还禁止金荣等人进去。金荣愤而到外头习学,后来学成。蓉、蔷、环在学习时不用功,与奴才结党。妒妇主谋,愚夫听命,恶仆殷勤,淫词胎邪,已经露出帮派痞子作风。黛玉无聊无寄,闷作十独吟,以卓文君,李清照、薛涛、崔莺莺、朝云、冯小青、霍小玉、杨太真、杜丽娘、朱淑真十人为题材。
一谬:贾家和妙玉家是旧交?
二谬:政老不中意黛玉? 也不喜欢宝钗? 妙玉都出家了,只不过带发修行而已。
三谬:王夫人还找黛玉谈心啊,你觉得可能乎?
2、行文更像现代文
所使用的字眼,以及句法都不是那个时代的白话文,而且一些语气词也有问题。倒更像是现代文,严重的破绽。
=================================================================================
王夫人道:“明儿还到学上学去,你那林妹妹也糊涂的很,只陪着你顽,略有老嬷嬷劝你一句,他就一边打岔说别理那老货,那里象个书香门第出来的千金小姐。我会找他说的,眼下仍须上学要紧。”
==================================================================================================
王夫人不会说这样的话的,我感觉这种话更像刘心武等当代作家所续的那个版本的语气,是伪造者偷抄的吧。前80回中有看到过曹雪芹这样贬黛玉的吗?这种话明显不合理。
=================================================================================
贾政道: “别急,我可不这么看。黛玉模样虽好,可性格却不招人喜欢,小性多疑,又是个病秧子,我早看中了一个人,比黛玉强过几倍。”王夫人便问是谁。贾政道:“妙玉模样儿人品不比黛玉强?
==================================================================================
贾政什么时候知道黛玉小性多疑的? 黛玉只不过和宝玉闹的时候才会这样,对待别人并非如此,更何况,黛玉一向谨慎小心,不肯错一步,恐被别人笑话。在长辈众人面前是“举止不俗”,凤姐也说“这通身的气派……”,黛玉又不扔鼠标砸键盘的,也从不打骂丫头的。再说贾政经常不在家,在家也不进大观园,政老怎么说得自己很了解黛玉似的。这明显不合逻辑。
“我可不这么看”是现代汉语的语法,在白话文古典小说里没有这样说的,前80回也没有出现类似这样的语法。
=====================================================================================
自己虽有心联姻,只是不好亲去与他提亲。正在犹疑,忽然想起当初他是林之孝家的领到家里的,不如叫他去跟妙玉一说,便
命李贵把林之孝家的叫来。李贵应了一声儿去了。不大工夫,只见林之孝家的进来请他的示下,贾政便要他去妙玉处看看,同他聊些家常。
=====================================================================================
“同他聊些家常”这话更可笑,有这样说的吗? 估计只有现代口头语中才有,规范的现代汉语也不会这样用。
====================================================
黛玉见他走了,手拿着令牌又观看多时,心里说不出什么味了,酸辣苦咸搅在一处,腹中似是翻江倒海一般。扑到炕上,眼泪又滚了出来,心想:这令牌分明是贾蓉的,怎么被鸳鸯拾了?莫非小红真的和蓉蔷勾结一处?神天菩萨帮帮我,颦儿心里迷惑的很。
=====================================================
“神天菩萨帮帮我”,靠!这什么方言? 你以为黛玉是脑残吗?
下面这段文字更可恶。
==========================================================================
颦儿求求神灵提示我,小红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万一冤枉了好人,岂不误事!是鸳鸯扯谎吗,他这些天那也没有去啊?他又不识字。小红倒是为探宝玉下落出去了两天,看来定是小红和强盗有勾结了。我说他怎么这么好,人人都击不退贼寇,怎么他有这么大本事!一定是他们合伙演戏蒙骗我,这世上怎么会有这么忠心的奴婢?我看错了人,差点被他害了。要是信他的话,以后家败人亡,我可是头一个昏主了。”
如此想来,不禁恨从心生,拿定了主意,急忙起身往门外来,召集三个小厮去把小红叫来。……却见迎出两个小厮道: “林姑娘在那边院子里等你呢。”小红有些不解,同二厮赶往这边来。只见黛玉在花园里已站好等着了,一见他来了,冷冷的道:“你过来看看这是什么东西。”小红笑道: “姑娘拿什么要我看?”黛玉把令牌往地下一扔。小红心内大异,察觉黛玉今儿脸色不对,低头弯腰把令牌捡起,看了半天,不解何意,道:“这又是那里查来的贼赃,姑娘要我去找这偷牌的人吗?我不认识字,这上面写的什么?”黛玉呵斥道:“别装了!你会不认识?你和贼寇私下往来的事这么快就忘了?”小红听这话不对劲,心里更迷惑了,道: “姑娘今儿是怎么了,说的话奴婢都听不懂。”黛玉道:“做贼的都会打掩饰作样子,只哄不住我。已经有人告密了,说你跟贼寇有勾结,贾蓉、贾蔷给你不少银子。你今儿逃也逃不掉,快爽爽快快交代了罢。”小红急了,眼中溢出泪来道: “这是那起小人造的谣,姑娘怎么不辨是非,听信谗言。”黛玉此时心里被怒火烧的不明晰,只是愤恨,也不容小红解释,硬说他和贼寇有勾结,收受了诸多贿赠。小红大呼冤枉,见黛玉扭过头去不愿多听,哭道:“怪不得人人都说这林姑娘孤高自傲,心窄多疑,果然不假,被小人蒙蔽了眼睛。”黛玉听罢,怒从胆生,气的浑身哆嗦道:
“你们上去拿皮鞭把他打一顿,看他还狡辩不。”那三个小厮依令上去把小红用绳子吊在树上。小红一边挣扎一边呼喊: “姑娘再容奴婢解释,我真的冤枉啊!”黛玉只叫嚷着用力打。
那三个小厮果真使劲抽打起来,只打的皮开肉绽。黛玉仍不肯喊住手,怒道:“要这样阴险的叛徒做甚,打死正好。”小红哀号啼哭求饶,黛玉仍无动于衷。不多时,三个小厮打累了,过来问黛玉还打不打了,已经没气了。黛玉道: “死了就死了,这些日子见过的死人够多了,我泪也流干了,心也变硬了。”小厮们七手八脚把小红放下,只见脸色煞白,全身是血,已魂断命绝了。黛玉命人叫他母亲过来把他安葬了,自己往潇湘馆来。
林之孝家的咬牙发狠跑到潇湘馆,指着黛玉问: “我们忠心耿耿为主子卖命,却被无端打死,还有没有天理?”黛玉道:“他私通贼寇,难道不该死吗?”林之孝家的道:“姑娘怎么知道他私通贼寇的,是那个说的?”黛玉道:“你不用问了,我不会说的。”林之孝家的坐地上大哭起来: “我的儿啊,你死的不明啊!我满以为忠心待主就能讨得主子欢心,谁知君子易从,小人难侍,那些昏庸的主子实难讨取他的欢心,这样的主子不是君子啊!” 直哭的涕泪纵横。 黛玉听着心中烦恼,起身走了。
黛玉一睁开眼就要往墙上撞,吓的三人急忙拉住了。紫鹃哭道:“姑娘怎么了,千万别做傻事啊!”黛玉哭道: “要我死,我有罪!我错杀了小红,我没脸活着了! ”紫鹃等丫鬟听了都呆住了。黛玉大骂道: “赶快叫人把鸳鸯这个叛贼抓回来,我要剥了他!”侍女应了一声跑出去叫人。黛玉挣不开手,喝道: “紫鹃别抓我,
我出去给他们道歉去。”
黛玉颜面惨白,不住的咳嗽,握着帕子,颤巍巍的,走一路哭一路,几次要投水撞树,都被紫鹃拦住了。黛玉此时心里酸辣苦咸堆于一处,哇的吐出一口血来,道:“咱们家完了,历经一百多年,却亡在我手里了。
紫鹃哭道:“姑娘快走,强盗们又来了。”黛玉满脸是泪,只呆呆的道:“你们逃命去罢,不要管我。”紫鹃又跑了出去探看,一会儿回来道: “卫公子和琮三爷带着人正和强盗打着呢,咱们的人都英勇的很。”黛玉仍流泪不语。外头打了一阵又一阵,直打到天黑还没有停休。紫鹃到茶房里去端药,刚走到窗子下就听见贾菖、贾菱说: “吓死人了,外头死了这么多人,幸好他们叫咱们只管着煎药,不然咱们也得上去迎敌了,岂不怕死人!”只见紫鹃进来道:“药煎好了没有,林姑娘等着喝呢。”贾菖、贾菱道:“已煎好了,你端了去罢。”紫鹃一边端着一边说:“还是个男人,怕成那
样,平日里就会欺软怕硬。”贾菖、贾菱都道:“你懂什么!”见紫鹃走了,都冷笑道: “这回姓林的可有罪受了,里面药的剂量比以往大了一倍,又添了些狼虎之药,叫他好好消受消受,谁叫他平日里待咱刻薄,这都是他自找的。”说着偷笑了起来。
===========================================================================
开什么大玩笑,黛玉的形象全被毁了,黛玉是这么残暴无情的人吗? 妈的,写得像武侠小说似的。
3、回目命名错漏百出
回目的命名问题最多,许多字的词性都用错,而且也不通。一看就不是曹雪芹写的。
比如:
第81回 惜昵近公子做良媒 讳笞罚丫鬟结恶党
(“做”是现代汉语才用,白话本应为“作”)
第96回 贾宝玉参无知无识 花袭人信有始有终 (词性用错)
第97回 鸳鸯女谮语泄天机 绛珠仙泪尽抛全生 (“抛全生”语意不明,别扭)
这一回末尾说秦可卿将绛珠仙子带走,怎 么后文中又出现黛玉还魂,曹雪芹不会照抄《牡丹亭》。
======================================================================
 身上仍穿着家常衣裳,眼睛含凄似泣的瞅着他,宝玉不觉欣喜若狂,上去抓住手道:
“妹妹原来没有死,这回可好了,咱们又能在一处了。”仔细一摸,手却是凉的。黛玉凄然道:
“哥哥何其痴矣,我早在春时三月死了,就吊死在这棵槐树上。因听你一番痴情感念,妹妹为愧疚,故来劝劝哥哥。不要为我枉伤悲,我是个有罪之人,不配让哥哥牵念,你忘了妹妹罢。”宝玉听罢怔了,霎时如轰去魂魄一般,
滚下泪来道:“妹妹怎么不等我回来就独自去了?要死咱们也要死在一处,你把我孤零零的扔在这浊世污地,
=======================================================================
富察诗中明明点出了黛玉是病死的,哪来的上吊死的。关于黛玉上吊的说法,是在网上流传的一种误读,这也足以证明,这个版本是伪造的。
总之,这本所谓的癸酉本《石头记》破绽百出,而持书人又故意遮遮掩掩,总是在掩盖些什么。并且情节文字幼稚可笑,比高鄂等人续写的还烂,肯定是假的。
							
		这个版本问题很多,而且前80回与其他抄本的前80差距太大,错别字一大串,而且用字混乱。诗词中更是错格错韵百出,一看就不是曹雪芹写的。
发布人称是过录的本子,大概是民国时期的。那抄书的人也太没水平,能抄得错成这样。我怀疑民国年间都不是,就是伪造的。
癸酉本最可疑的地方在于:
令人遗憾的是,据本子持有者何莉莉小姐说:现在已发的癸酉本石头记后 28回正文是根据她姐姐的过录本发的,原文家人不愿公布。她姐姐当年过录时删去了 1/4 内容,剩下的 3/4 也进行了文字改动,语言风格已迥异于原迹,有些地方甚至改得读之令人发笑。所以,目前已经无法从文字风格方面论证癸酉本的真假。唯一让人稍许宽慰的是,大部分情节脉络、人物结局都是对的,没有改动。她姐姐当时进行删改是因为全部誊抄太繁重,而且原文中的很多繁体字她都不认识,最重要的是家人根本不愿意轻易公布全部原本内容。据何莉莉说,她家人一直反对公布本子的原因是担心癸酉本在社会上的曝光会给他们的人身财产安全带来威胁。何莉莉称,她家人为了安全起见,已经将本子送到了台北的叔叔家。这位叔叔目前同样不愿意公布癸酉本石头记的更多内容,因为他打算永久私人收藏。
1、人物性情大变
就在《十独吟》一回中,还有更可笑的情节。
王夫人和贾政谈及这几日的抄检之事,对贾政说曾经听袭人说过黛玉以前曾和宝玉嘻闹,很不象话。如今宝玉答应要好好读书,丫鬟俱已经放出,而宝黛二人将来成婚,黛玉又不劝宝玉好好读书,怎么办。贾政并不中意黛玉,但也不喜欢宝钗。他说妙玉不错,以前两家也旧交,且妙玉也出身不凡,人品各方面比黛玉强。王夫人推说以后再考虑。王夫人请黛玉说话,批评她不但不劝宝玉好生读书,还同他一起贪玩,又说家里上下都认定她与宝玉合的来,不可以再如此了。黛玉便劝宝玉收心,宝玉装样重拿书本,读孟子万章经,但是不久还是又被父亲拉进私塾学习。贾赦、贾政让蓉、蔷、环、宝玉进私塾上学,还禁止金荣等人进去。金荣愤而到外头习学,后来学成。蓉、蔷、环在学习时不用功,与奴才结党。妒妇主谋,愚夫听命,恶仆殷勤,淫词胎邪,已经露出帮派痞子作风。黛玉无聊无寄,闷作十独吟,以卓文君,李清照、薛涛、崔莺莺、朝云、冯小青、霍小玉、杨太真、杜丽娘、朱淑真十人为题材。
一谬:贾家和妙玉家是旧交?
二谬:政老不中意黛玉? 也不喜欢宝钗? 妙玉都出家了,只不过带发修行而已。
三谬:王夫人还找黛玉谈心啊,你觉得可能乎?
2、行文更像现代文
所使用的字眼,以及句法都不是那个时代的白话文,而且一些语气词也有问题。倒更像是现代文,严重的破绽。
=================================================================================
王夫人道:“明儿还到学上学去,你那林妹妹也糊涂的很,只陪着你顽,略有老嬷嬷劝你一句,他就一边打岔说别理那老货,那里象个书香门第出来的千金小姐。我会找他说的,眼下仍须上学要紧。”
==================================================================================================
王夫人不会说这样的话的,我感觉这种话更像刘心武等当代作家所续的那个版本的语气,是伪造者偷抄的吧。前80回中有看到过曹雪芹这样贬黛玉的吗?这种话明显不合理。
=================================================================================
贾政道: “别急,我可不这么看。黛玉模样虽好,可性格却不招人喜欢,小性多疑,又是个病秧子,我早看中了一个人,比黛玉强过几倍。”王夫人便问是谁。贾政道:“妙玉模样儿人品不比黛玉强?
==================================================================================
贾政什么时候知道黛玉小性多疑的? 黛玉只不过和宝玉闹的时候才会这样,对待别人并非如此,更何况,黛玉一向谨慎小心,不肯错一步,恐被别人笑话。在长辈众人面前是“举止不俗”,凤姐也说“这通身的气派……”,黛玉又不扔鼠标砸键盘的,也从不打骂丫头的。再说贾政经常不在家,在家也不进大观园,政老怎么说得自己很了解黛玉似的。这明显不合逻辑。
“我可不这么看”是现代汉语的语法,在白话文古典小说里没有这样说的,前80回也没有出现类似这样的语法。
=====================================================================================
自己虽有心联姻,只是不好亲去与他提亲。正在犹疑,忽然想起当初他是林之孝家的领到家里的,不如叫他去跟妙玉一说,便
命李贵把林之孝家的叫来。李贵应了一声儿去了。不大工夫,只见林之孝家的进来请他的示下,贾政便要他去妙玉处看看,同他聊些家常。
=====================================================================================
“同他聊些家常”这话更可笑,有这样说的吗? 估计只有现代口头语中才有,规范的现代汉语也不会这样用。
====================================================
黛玉见他走了,手拿着令牌又观看多时,心里说不出什么味了,酸辣苦咸搅在一处,腹中似是翻江倒海一般。扑到炕上,眼泪又滚了出来,心想:这令牌分明是贾蓉的,怎么被鸳鸯拾了?莫非小红真的和蓉蔷勾结一处?神天菩萨帮帮我,颦儿心里迷惑的很。
=====================================================
“神天菩萨帮帮我”,靠!这什么方言? 你以为黛玉是脑残吗?
下面这段文字更可恶。
==========================================================================
颦儿求求神灵提示我,小红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万一冤枉了好人,岂不误事!是鸳鸯扯谎吗,他这些天那也没有去啊?他又不识字。小红倒是为探宝玉下落出去了两天,看来定是小红和强盗有勾结了。我说他怎么这么好,人人都击不退贼寇,怎么他有这么大本事!一定是他们合伙演戏蒙骗我,这世上怎么会有这么忠心的奴婢?我看错了人,差点被他害了。要是信他的话,以后家败人亡,我可是头一个昏主了。”
如此想来,不禁恨从心生,拿定了主意,急忙起身往门外来,召集三个小厮去把小红叫来。……却见迎出两个小厮道: “林姑娘在那边院子里等你呢。”小红有些不解,同二厮赶往这边来。只见黛玉在花园里已站好等着了,一见他来了,冷冷的道:“你过来看看这是什么东西。”小红笑道: “姑娘拿什么要我看?”黛玉把令牌往地下一扔。小红心内大异,察觉黛玉今儿脸色不对,低头弯腰把令牌捡起,看了半天,不解何意,道:“这又是那里查来的贼赃,姑娘要我去找这偷牌的人吗?我不认识字,这上面写的什么?”黛玉呵斥道:“别装了!你会不认识?你和贼寇私下往来的事这么快就忘了?”小红听这话不对劲,心里更迷惑了,道: “姑娘今儿是怎么了,说的话奴婢都听不懂。”黛玉道:“做贼的都会打掩饰作样子,只哄不住我。已经有人告密了,说你跟贼寇有勾结,贾蓉、贾蔷给你不少银子。你今儿逃也逃不掉,快爽爽快快交代了罢。”小红急了,眼中溢出泪来道: “这是那起小人造的谣,姑娘怎么不辨是非,听信谗言。”黛玉此时心里被怒火烧的不明晰,只是愤恨,也不容小红解释,硬说他和贼寇有勾结,收受了诸多贿赠。小红大呼冤枉,见黛玉扭过头去不愿多听,哭道:“怪不得人人都说这林姑娘孤高自傲,心窄多疑,果然不假,被小人蒙蔽了眼睛。”黛玉听罢,怒从胆生,气的浑身哆嗦道:
“你们上去拿皮鞭把他打一顿,看他还狡辩不。”那三个小厮依令上去把小红用绳子吊在树上。小红一边挣扎一边呼喊: “姑娘再容奴婢解释,我真的冤枉啊!”黛玉只叫嚷着用力打。
那三个小厮果真使劲抽打起来,只打的皮开肉绽。黛玉仍不肯喊住手,怒道:“要这样阴险的叛徒做甚,打死正好。”小红哀号啼哭求饶,黛玉仍无动于衷。不多时,三个小厮打累了,过来问黛玉还打不打了,已经没气了。黛玉道: “死了就死了,这些日子见过的死人够多了,我泪也流干了,心也变硬了。”小厮们七手八脚把小红放下,只见脸色煞白,全身是血,已魂断命绝了。黛玉命人叫他母亲过来把他安葬了,自己往潇湘馆来。
林之孝家的咬牙发狠跑到潇湘馆,指着黛玉问: “我们忠心耿耿为主子卖命,却被无端打死,还有没有天理?”黛玉道:“他私通贼寇,难道不该死吗?”林之孝家的道:“姑娘怎么知道他私通贼寇的,是那个说的?”黛玉道:“你不用问了,我不会说的。”林之孝家的坐地上大哭起来: “我的儿啊,你死的不明啊!我满以为忠心待主就能讨得主子欢心,谁知君子易从,小人难侍,那些昏庸的主子实难讨取他的欢心,这样的主子不是君子啊!” 直哭的涕泪纵横。 黛玉听着心中烦恼,起身走了。
黛玉一睁开眼就要往墙上撞,吓的三人急忙拉住了。紫鹃哭道:“姑娘怎么了,千万别做傻事啊!”黛玉哭道: “要我死,我有罪!我错杀了小红,我没脸活着了! ”紫鹃等丫鬟听了都呆住了。黛玉大骂道: “赶快叫人把鸳鸯这个叛贼抓回来,我要剥了他!”侍女应了一声跑出去叫人。黛玉挣不开手,喝道: “紫鹃别抓我,
我出去给他们道歉去。”
黛玉颜面惨白,不住的咳嗽,握着帕子,颤巍巍的,走一路哭一路,几次要投水撞树,都被紫鹃拦住了。黛玉此时心里酸辣苦咸堆于一处,哇的吐出一口血来,道:“咱们家完了,历经一百多年,却亡在我手里了。
紫鹃哭道:“姑娘快走,强盗们又来了。”黛玉满脸是泪,只呆呆的道:“你们逃命去罢,不要管我。”紫鹃又跑了出去探看,一会儿回来道: “卫公子和琮三爷带着人正和强盗打着呢,咱们的人都英勇的很。”黛玉仍流泪不语。外头打了一阵又一阵,直打到天黑还没有停休。紫鹃到茶房里去端药,刚走到窗子下就听见贾菖、贾菱说: “吓死人了,外头死了这么多人,幸好他们叫咱们只管着煎药,不然咱们也得上去迎敌了,岂不怕死人!”只见紫鹃进来道:“药煎好了没有,林姑娘等着喝呢。”贾菖、贾菱道:“已煎好了,你端了去罢。”紫鹃一边端着一边说:“还是个男人,怕成那
样,平日里就会欺软怕硬。”贾菖、贾菱都道:“你懂什么!”见紫鹃走了,都冷笑道: “这回姓林的可有罪受了,里面药的剂量比以往大了一倍,又添了些狼虎之药,叫他好好消受消受,谁叫他平日里待咱刻薄,这都是他自找的。”说着偷笑了起来。
===========================================================================
开什么大玩笑,黛玉的形象全被毁了,黛玉是这么残暴无情的人吗? 妈的,写得像武侠小说似的。
3、回目命名错漏百出
回目的命名问题最多,许多字的词性都用错,而且也不通。一看就不是曹雪芹写的。
比如:
第81回 惜昵近公子做良媒 讳笞罚丫鬟结恶党
第96回 贾宝玉参无知无识 花袭人信有始有终 (词性用错)
第97回 鸳鸯女谮语泄天机 绛珠仙泪尽抛全生 (“抛全生”语意不明,别扭)
这一回末尾说秦可卿将绛珠仙子带走,怎 么后文中又出现黛玉还魂,曹雪芹不会照抄《牡丹亭》。
======================================================================
滚下泪来道:“妹妹怎么不等我回来就独自去了?要死咱们也要死在一处,你把我孤零零的扔在这浊世污地,
=======================================================================
富察诗中明明点出了黛玉是病死的,哪来的上吊死的。关于黛玉上吊的说法,是在网上流传的一种误读,这也足以证明,这个版本是伪造的。
总之,这本所谓的癸酉本《石头记》破绽百出,而持书人又故意遮遮掩掩,总是在掩盖些什么。并且情节文字幼稚可笑,比高鄂等人续写的还烂,肯定是假的。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