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签: 杂谈 | 
根据后文惜春作画时,黛玉所说,大观园盖了一年,所以惜春画下来要两年这一说法,想必大观园也是耗资巨大,然据富察明义的序中所言,曹雪芹书中的大观园,其原型是随园。但是,那只是创作基础,大观园中的许多建筑虚构的成分较多,这种聚历朝建筑风格于一体的园子在现实中,估计也盖不出来,而且更重要的是,书中的大观园也只是一个精神符号,它的存在是服务于整部小说。故大观园中的建筑实际上是与它的主人相关,只不过作者必须找个借口,让大观园顺理成章地出现在小说中。
于是,作者又借写贾元春省亲来暗写康熙南巡,同时使大观园的出现变得更加自然,而不会突然冒出个东西来。
大观园为十二钗的活动提供了一个虚拟场所,在这个场所中,各人的天性都得以发挥,丝毫没有牵强,得以展示人性的本元,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
大观园的雏型并不是在元春省亲时出现,早在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警幻带他游历的那个地方其实就是大观园的雏形,所以后来省亲别墅盖好之后,宝玉一进去就觉得好像在哪里见过。
贾政带着一群闲着没事干的清客去验收省亲别墅,正好遇上宝玉,宝玉本来想躲,怎奈运气不好没躲着,就跟着贾政进园了。
贾政虽然平时对宝玉相当严格,似乎不近人情,其实,如果你深入去想的话,你会发现贾政心里是欣赏贾宝玉的诗作的。不然,在验收大观园的时候,就不会让贾宝玉来题内容了。
在贾宝玉题“有凤来仪”的地方,有一条批语说这四个字是一语双关。说白了就是这几个字至少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应该最好理解的,前文说到,此处是游幸的第一处,“有凤来仪”中的“凤”指的当然是贾元春了,是吧,人家都嫁给皇帝了,难道不叫凤吗?这层意思很好理解。
那么,“有凤来仪”的另一层含义呢?网上以前有人说过了,我也比较认同网友的观点,因为这个第二层含义其实不难猜,估计脂砚斋在批注时,在场的各位先生都猜到了。
首先,我们要解决“仪”字的含义,这里指的不是“仪表”,也不是“礼仪”,更不是“仪容”,“仪”字的原义是搭配、适合的意思。
那么,贾政和一行人到的这个“有凤来仪”是什么地方呢?看描述,找关键字。
================================================
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众人都道:“好个所在。”[庚辰本侧批:此方可为颦儿之居]
================================================
其实只要看到竹子就好办了,大观园各景点中,只有一个地方有竹子,而且还很多,有千百竿。
“有凤来仪”后来赐名为“潇湘馆”。“馆”:一则它表示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比如图书馆;还有酒馆、博物馆等;二则馆也有“驿站”之说,是给客人住的。暗合这层意思,
1、潇湘馆的主人不是贾家人,是客,是寄居在此的;
2、潇湘馆的主人才华横溢,胸藏文墨。
现在,把“仪”从搭配可以引伸为“配得上”,只有“凤”才有资格住在这里。
“凤”其实是一种我们都经常见到的鸟——燕子,所以,后面作者写到,潇湘馆的窗格上有燕子窝,黛玉出门时吩咐紫鹃,等大燕子回来,把帘子放下来,然后怎么怎么。潇湘馆里住的是燕子,还有紫鹃、雪雁,还有春纤,林黛玉还有个小丫头叫春纤,但很多人没发现,春纤出场不多,所以不为人知,就像宝钗有个小丫头叫文杏,也很少有人知道。
这样一来,“有凤来仪”的第二个含义就是这个地方只配黛玉来住,也只有黛玉“爱那几竿竹子……比别处更觉幽静”,不愧是“以玉为骨,以兰为心”。故黛玉就住了潇湘馆,所以,“有凤来仪”的“凤”指的是黛玉。
再往深一层,燕子是一种勇敢、机智、受人爱戴的鸟,追求自由,向往自由,也映射着林黛玉的内在美。同时也在称赞中国优秀文人的质朴、正义、敢于担当的特质。
林黛玉是中国优秀文人的缩影,“有凤来仪”的第三层含义就是对那些有志向、有抱负、有追求的年轻人的支持和肯定。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