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与看不见的爱
(2011-02-16 13:30:04)
标签:
科学家作家欧式小说爱情对立统一 |
分类: 杂谈 |
一篇12年前用英语写的旧作,表面上讲爱情、讲物理、讲哲学、讲死亡……翻译之下,才知道,小说也在暗喻我对科学和文学毕生的爱恋——刘维宁语
看得见与看不见的爱
——推荐刘维宁的小说《黑冰》
中午我看过这篇《黑冰》,觉得非常棒。
整篇故事结构特别,是用黑冰天气里,一个年轻男子一天由生到死的驾车经历,发散与架构出整篇故事。看似简单的大框架,为其间栩栩如生的细节生成布置了足够的空间。
其实整个故事非常简单,一个男人临死前,回忆他短暂一生与两个女人的情感经历:他的妻子是许多男子心目中温馨美丽女人的符号,但给人印象深刻的还是他与那个青梅竹马的高中女同学,从表面的对抗,历经心理曲折最终趋向认同——生死之际的透悟,悲剧,也是喜剧啊。因此感人至深。
因为,每个校园里出来的孩子,大都有自己或多或少的校园情怀,但能够这样完成这份同学情感交待的文章,我读的不多。现今的校园小说感觉多数轻飘飘,校园爱情无论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几乎就是吃一杯冰激凌,甜一阵或者刺激一下拉倒。
而这篇小说中的校园爱情,大体包括两段:高中时互相对立中的吸引,留学时的吸引又对立。那种欲说还休,说了又仿佛没说,总也跑不到一条道上的别扭劲头,特别是他们之间高中时的隔窗对望等朦胧细节,留学时直面相对颇富哲理性的对话,既精致又超级搞笑,趣味盎然,令读者时时忍不住会心地笑。
故事最后,男主人公吃甜瓜的细节,似乎完成了他对三个女人(包括他女儿)经心的爱,从而也完成了男主人公趋向完美与合理的男性形象。
当然,这篇文章最值得称道的是语言,可能因为作者多年国外生活,读过大量外国名著,且用的是英语体表述,于是乎,字里行间,便时时透露着特别原汁原味的欧美名家的语言感觉(这有别于国内多数作家)。几乎每一句,都既有相当穿透力又韧劲十足。
更令人称道的是,由于作者的职业,小说几乎穿插了很多文科生一辈子都写不出的物理等理科专业的语言术语,且用得形象而概括,准确又凝练。
在文学界,科学家而作家的人不多,作家而科学家的更是鲜见,而刘维宁则把这两个难度系数都相当高的职业,形象又完美地统一到了一体,这是他的标签,他的个性。
我写过的文学评论很少(经常写的多是人物),所以,语言难免平实,不太会耍经常写评论人的花活,呵呵。但读这篇小说给我的真实感受,令我有一定要说出来的想法。我最想说的是:这是好多年里,我读过的一个最好中短篇。